具有自保护功能的液压辅助弹性支撑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54237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1 21: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自保护功能的液压辅助弹性支撑总成,属于风力发动机技术领域。该液压辅助弹性支撑总成包括基板和固定于基板顶面的内含金属骨架的弹性元件,弹性元件中间制有面向基板开口的工作腔;基板上设有伸入工作腔且与工作腔紧密配合的缸筒;缸筒内设有与缸筒内壁之间形成有高压油腔的活塞,活塞的头部伸出缸筒并与工作腔内壁紧密接触,基板上制有从基板侧面连通高压油腔的第一注油管道,第一注油管道入口处螺接有第一堵头。该液压辅助弹性支撑总成具有使弹性元件的刚度在使用中的变化范围更广,变化更缓和,更好的适应了极限载荷等特殊状态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压辅助弹性支撑总成,属于风力发动机

技术介绍
弹性弹簧元件为公知的,并用于许多工程领域,主要是用于衰减振动和力。在此,弹簧元件具有确定的刚度,该刚度由存在的弹性体层的类型、尺寸和数量预先确定,并且在合适的情况下可被设计成在安装弹簧元件之后是在一定限制内可变的。在风力发电机组的安装使用中,现有结构为机械调节式齿轮箱弹性支撑,弹性体在安装时均采用预压缩方式,上、下弹性体均有一定的预压缩量。当需要调整传动链轴系时,通过螺杆顶在半球形顶块上,再作用到橡胶弹性体。但是,申请人发现,该调节方式垂向高度调节有限,对主轴与轴套的配合存在过度约束。另外当需要更换弹性体时,在风力发电机组有限空间内很难取出上、下弹性体。经检索,申请号CN200810125442. 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液压预应力弹性体弹簧元件及其在风涡轮机轴承中的使用,该专利技术具体提供了弹簧元件和包含这些弹簧元件的轴承,轴承和弹簧元件的弹簧刚度可由可变形弹性体主体或弹性体层通过施加预应力而单独调节。其密封采用了橡胶卷边高压密封方式,通过冲液使得软膜膨胀,在弹性支撑支撑内部形成一个液压腔。申请人:发现,橡胶膜在高压情况下会出现渗透现象,需定期维护,补充流体。特别是在极限载荷等特殊状态下,渗透情况更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出一种更能适应极限载荷的具有自保护功能的液压辅助弹性支撑总成。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在解决第一个技术问题基础上,提出一种能有效防止液压油泄漏的具有自保护功能的液压辅助弹性支撑总成。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基础上,提出一种更好缓和弹性元件受压的应力的具有自保护功能的液压辅助弹性支撑总成。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自保护功能的液压辅助弹性支撑总成,包括基板和固定于基板顶面的内含金属骨架的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中间制有面向基板开口的工作腔;所述基板上设有伸入工作腔且与工作腔紧密配合的缸筒;所述缸筒内设有与缸筒内壁之间形成有高压油腔的活塞,所述活塞的头部伸出缸筒并与工作腔内壁紧密接触,所述基板上制有从基板侧面连通高压油腔的第一注油管道,所述第一注油管道入口处螺接有第一堵头。通过弹性元件中间制有面向基板开口的工作腔,同时基板上设有伸入工作腔且与工作腔紧密配合的缸筒,缸筒内设有与缸筒内壁之间形成有高压油腔的活塞,活塞的头部伸出缸筒并与工作腔内壁紧密接触,可以使弹性元件的刚度在使用中的变化范围更广,变化更缓和,更好的适应了极限载荷等特殊状态;同时,液压油储存在高压油腔内,解决了橡胶膜在高压情况下会出现渗透现象,不需定期维护,补充流体,节省了成本。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是所述基板上制有从基板侧面与第一注油管道入口处贯通的第二注油管道,所述第二注油管道入口处螺接有第二堵头。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是所述第一堵头是呈阶梯形的锥形密封螺栓,第一注油管道入口处对应锥形密封螺栓制为阶梯形,所述锥形密封螺栓制有用于密封第一注油管道的锥形密封头。通过基板上制有从基板侧面与第一注油管道入口处贯通的第二注油管道,第二注油管道入口处螺接有第二堵头,同时第一堵头是呈阶梯形的锥形密封螺栓,第一注油管道入口处对应锥形密封螺栓制为阶梯形,可以在注入液压油时将锥形密封螺栓退出一段距离,然后通过第二注油管道注油孔注入液压油,最后再将锥形密封螺杆密封好,在防漏方面超过普通堵头方式,且承受极限载荷更大。具有较高的安全系数。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是所述锥形密封螺栓的中部制有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上设有第一密封圈。通过锥形密封螺栓的中部制有第一环形槽,第一环形槽上设有第一密封圈,可以在注入液压油将锥形密封螺栓退出一段距离时,起到密封作用,防止了液压油通过锥形密封螺栓在注入时泄露。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第三个技术问题,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是所述活塞的头部制为半球形。通过将活塞的头部制为半球形,由于活塞的头部伸出缸筒并与工作腔内壁紧密接触,工作时可以缓和弹性元件受压应力,更好的保护弹性元件。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是所述活塞的头部直径大于或等于缸筒外径。通过活塞的头部直径大于或等于缸筒外径,当弹性元件在极限载荷等特殊状态下,活塞的头部与缸筒接触,形成刚体,可以对弹性元件的刚度产生突变性的提高,更好的适应了极限载荷等特殊状态。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是所述活塞上制有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二环形槽上安装有用于密封液压油泄露的第二密封圈。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自保护功能的液压辅助弹性支撑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弹性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左视图。图6是图1锥形密封螺栓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1活塞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具有自保护功能的液压辅助弹性支撑总成,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基板I和固定于基板I顶面的内含金属骨架2-1的弹性元件2。如图3所示,弹性元件2中间制有面向基板I开口的工作腔2-2。弹性元件2的一种结构是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弹性体层和一个或多个金属骨架2-1,弹性体层被金属骨架2-1彼此分开,金属骨架2-1中间层具有中心布置的开口或孔,从而弹性元件2在内部可以使弹性体层彼此连接。当然,弹性元件2也可以有其它结构。 如图4和图5所示,基板I上设有伸入工作腔2-2且与工作腔紧密配合的缸筒1_1。缸筒1-1内设有与缸筒内壁之间形成有高压油腔的活塞3。活塞的头部3-1伸出缸筒1-1并与工作腔2-2内壁紧密接触,基板I上制有从基板侧面连通高压油腔的第一注油管道1-2,第一注油管道入口处螺接有第一堵头1-3。本实施例的基板I上制有从基板侧面与第一注油管道1-2入口处贯通的第二注油管道1-4,第二注油管道入口处螺接有第二堵头。本实施例的第一堵头1-3是呈阶梯形的锥形密封螺栓,第一注油管道1-2入口处对应锥形密封螺栓制为阶梯形,锥形密封螺栓制有用于密封第一注油管道的锥形密封头1-31。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锥形密封螺栓的中部制有第一环形槽1-32,第一环形槽上设有第一密封圈。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活塞的头部3-1制为半球形。本实施例的活塞的头部3-1直径大于或等于缸筒1-1外径。本实施例的活塞3上制有第二环形槽3-2,第二环形槽3-2上安装有用于密封液压油泄露的第二密封圈。本专利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采用等同替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自保护功能的液压辅助弹性支撑总成,包括基板和固定于基板顶面的内含金属骨架的弹性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中间制有面向基板开口的工作腔;所述基板上设有伸入工作腔且与工作腔紧密配合的缸筒;所述缸筒内设有与缸筒内壁之间形成有高压油腔的活塞,所述活塞的头部伸出缸筒并与工作腔内壁紧密接触,所述基板上制有从基板侧面连通高压油腔的第一注油管道,所述第一注油管道入口处螺接有第一堵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自保护功能的液压辅助弹性支撑总成,包括基板和固定于基板顶面的内含金属骨架的弹性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中间制有面向基板开口的工作腔;所述基板上设有伸入工作腔且与工作腔紧密配合的缸筒;所述缸筒内设有与缸筒内壁之间形成有高压油腔的活塞,所述活塞的头部伸出缸筒并与工作腔内壁紧密接触,所述基板上制有从基板侧面连通高压油腔的第一注油管道,所述第一注油管道入口处螺接有第一堵头。2.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自保护功能的液压辅助弹性支撑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上制有从基板侧面与第一注油管道入口处贯通的第二注油管道,所述第二注油管道入口处螺接有第二堵头。3.如权利要求2所述具有自保护功能的液压辅助弹性支撑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成顺刘春岐谭飞丁雷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铁科橡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