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液粘传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54226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1 21: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液粘传动装置。它包括箱体、调速机构和制动机构;所述调速机构包括调速轴、调速轴透盖、主动摩擦片、被动摩擦片、被动鼓、被动盘、第一活塞缸、第三活塞缸和第一控制油油管;所述制动机构包括制动轴、制动轴透盖、动摩擦片、静摩擦片、制动鼓、制动盘、第二活塞缸、第四活塞缸、第二控制油油管和第三控制油油管。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巧妙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在一套装置上可同时实现液粘调速离合器的无极调速功能及液粘制动器的制动减速功能,并可显著提升装置工作调速性能及使用寿命,尤其适用于大功率工作机需要同时调速及制动两种工况场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电力、石化、冶金、煤炭等高能耗行业中大中型风机、水泵调速节能用的液粘传动装置,也涉及一种用于无磨损制动、及动力测功机加载设备的液粘制动装直。
技术介绍
液体粘性传动技术是继液压传动技术、液力传动技术后发展而来的第三种流体传动技术,很多产品、装置上成功运用了液粘传动技术,如液粘调速离合器、液粘制动器。液粘调速离合器基于牛顿内摩擦定律,依靠液体粘性,油膜剪切来传递动力,通过改变油膜间隙来调节输出转速。液粘制动器同样基于牛顿内摩擦定律,通过改变油膜间隙来调节制动力矩。与液粘调速离合器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动力制动装置,主要用于无磨损制动领域,后者是动力传递装置,主要用于大型风机水泵调速节能场合。对于某些特殊场合,例如矿井升降用液粘绞车、重载设备可控软启动系统,不仅需要动力传输调节装置,而且需要动力制动调节装置。对于制动装置一般应满足制动力矩可控、制动过程平稳可靠、停车可靠、断电可靠制动等条件。而液粘制动器也可以较好的满足以上特性。因此往往需同时使用液粘调速装置及液粘制动装置两套设备来满足系统的实际工况要求。为了实现无级调速及制动减速功能,如果只是简单的将一台液粘调速装置和一台液粘制动装置串联,整个系统将需要两套控制油供油系统、两套润滑油供油系统以及至少三个工作轴。由此带来协调控制难、所占空间大,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到目前为止,关于液粘制动器的专利有CN101956774A—种可手动控制的液粘制动器。而采用液粘传动原理设计的液粘传动装置主要有CN86104607A公布了一种液体粘性传动调速离合器,CN200996420Y公开了一种液体粘性软启动装置,CN201246456Y公布了一种带式输送机液体粘性无极调速装置,CN201236906Y公开了一种基于变频控制的液粘无极调速装置,CN102155526A公布了一种机械-液粘复合式无极调速装置,CN101782142A公开了一种液粘调速传动装置,CN101440865A公布了一种液粘行星调速装置主机。这些专利各有其优点,也解决了一些实际工程应用中的问题,但是尚没有一种装置能将液粘制动器及液粘调速离合器两者功能融为一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需同时满足调速及制动工况条件下,使用两套液粘装置带来的所占空间大,传递结构链复杂,协调控制难等技术问题,提出一种新型液粘传动装置,其制动机构与调速机构共用一套压力控制油路,并且两部分协调工作,在一个装置上可同时实现制动及无极调速两种功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液粘传动装置包括箱体、调速机构和制动机构;所述调速机构包括调速轴、调速轴透盖、主动摩擦片、被动摩擦片、被动鼓、被动盘、第一活塞缸、第三活塞缸和第一控制油油管;所述制动机构包括制动轴、制动轴透盖、动摩擦片、静摩擦片、制动鼓、制动盘、第二活塞缸、第四活塞缸、第二控制油油管和第三控制油油管; 所述调速轴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径向油道、第二径向油道和第一轴向油道;所述制动轴设有第二轴向油道;所述调速轴透盖设有能够与外界的控制油供油系统连通的径向油道;调速轴的第一轴向油道通过调速轴的第一径向油道与调速轴透盖的所述径向油道连通;被动摩擦片安装于被动鼓上,被动鼓与所述被动盘固定连接,被动盘与调速轴固定连接,主动摩擦片与制动轴连接,第一活塞缸的第一工作油油腔与调速轴的第二径向油道连通; 所述制动轴设有第三径向油道、第四径向油道和第二轴向油道,所述第三径向油道与第二轴向油道互不连通,第四径向油道与第二轴向油道相互连通;制动轴透盖设有能够与外界的润滑油供油系统连通的径向油道,制动轴的第二轴向油道通过制动轴的第四径向油道与制动轴透盖的所述径向油道连通;所述静摩擦片安装于制动鼓上,制动鼓与箱体固定连接,且制动鼓与制动盘固定连接,制动盘开有通孔,制动轴穿过该通孔并与制动盘动密封连接,动摩擦片与制动轴连接,第二活塞缸的第二工作油油腔与制动轴的第三径向油道连通; 所述制动轴为一根整体式轴,调速轴的第一径向油道通过所述第一控制油油管与制动轴的第三径向油道连通; 所述第一活塞缸的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缸的第二活塞的运动方向相反; 所述制动轴还设有第六径向油道,所述第三活塞缸的第三工作油油腔与制动轴的所述第六径向油道连通;制动轴的所述第六径向油道与所述第二控制油油管连通,并且所述第二控制油油管与所述第一控制油油管连通;所述第三活塞缸的第三活塞与所述第二活塞缸的第二活塞的运动方向相同;所述第四活塞缸的第四活塞与所述第二活塞缸的第二活塞的运动方向相反;所述制动轴还设有第七径向油道,所述第四活塞缸的第四工作油油腔与制动轴的第七径向油道连通;制动轴的第七径向油道与所述第三控制油油管连通,并且所述第三控制油油管与所述第一控制油油管连通。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述调速机构还包括第一齿套和第一支承座,和/或,所述制动机构还包括第二齿套和第二支承座; 若所述调速机构还包括第一齿套和第一支承座,则所述第一齿套位于制动轴的第二端的端部,第一齿套与制动轴固定连接,主动摩擦片通过安装在第一齿套上而与制动轴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支承座与调速轴连接且第一支承座与调速轴能够相对转动,第一支承座位于调速轴的第一端的端部,第一支承座与第一齿套连接,且由第一支承座和第一齿套共同围成第一润滑油油腔;所述第一支承座还设有通孔,所述控制油油管通过所述通孔与调速轴的第一轴向油道连通;制动轴的第二轴向油道与所述第一润滑油油腔连通,调速轴的第一轴向油道与第一润滑油油腔互不相通,润滑油能够经第一润滑油油腔进入主动摩擦片和被动摩擦片之间; 若所述制动机构还包括第二齿套和第二支承座,则所述第二齿套和第二支承座均设有通孔,所述制动轴穿过第二齿套和第二支承座的通孔,且制动轴与第二齿套和第二支承座固定连接,动摩擦片通过安装在第二齿套上而与制动轴连接在一起,第二支承座与第二齿套连接,且由第二支承座和第二齿套共同围成第二润滑油油腔;制动轴还设有第五径向油道,制动轴的第二轴向油道通过制动轴的第五径向油道与所述第二润滑油油腔连通,润滑油能够经第二润滑油油腔进入动摩擦片和静摩擦片之间。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一活塞缸包括所述被动盘和所述第一活塞,所述被动盘与调速轴固定连接;第一活塞的一个端面与被动摩擦片组中最与其靠近的一片被动摩擦片固定连接,第一活塞的另一个端面通过销轴与被动盘连接,在被动盘和第一活塞之间形成第一活塞缸的所述第一工作油油腔。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二活塞缸包括所述制动盘、第二活塞顶盘、第二预压弹簧和所述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顶盘与制动轴动密封连接,在制动盘和第二活塞顶盘之间形成第二活塞缸的缸体,第二活塞置于该缸体内并将该缸体分隔成互不相通的第二弹簧位移容腔和所述第二工作油油腔,其中,在第二活塞和制动盘之间形成的是所述第二弹簧位移容腔,在第二活塞和第二活塞顶盘之间形成的是第二活塞缸的所述第二工作油油腔;所述第二预压弹簧设于第二弹簧位移容腔内,第二预压弹簧的一端与制动盘固定连接,第二预压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活塞的一个端面固定连接,第二活塞的另一端面与静摩擦片组中最与其靠近的一片静摩擦片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三活塞缸包括第三支承盘和第三活塞,第三支承盘、第三活塞分别与制动轴动密封连接,第三活塞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粘传动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箱体、调速机构和制动机构;所述调速机构包括调速轴、调速轴透盖、主动摩擦片、被动摩擦片、被动鼓、被动盘、第一活塞缸、第三活塞缸和第一控制油油管;所述制动机构包括制动轴、制动轴透盖、动摩擦片、静摩擦片、制动鼓、制动盘、第二活塞缸、第四活塞缸、第二控制油油管和第三控制油油管;所述调速轴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径向油道、第二径向油道和第一轴向油道;所述制动轴设有第二轴向油道;所述调速轴透盖设有能够与外界的控制油供油系统连通的径向油道;调速轴的第一轴向油道通过调速轴的第一径向油道与调速轴透盖的所述径向油道连通;被动摩擦片安装于被动鼓上,被动鼓与所述被动盘固定连接,被动盘与调速轴固定连接,主动摩擦片与制动轴连接,第一活塞缸的第一工作油油腔与调速轴的第二径向油道连通;所述制动轴设有第三径向油道、第四径向油道和第二轴向油道,所述第三径向油道与第二轴向油道互不连通,第四径向油道与第二轴向油道相互连通;制动轴透盖设有能够与外界的润滑油供油系统连通的径向油道,制动轴的第二轴向油道通过制动轴的第四径向油道与制动轴透盖的所述径向油道连通;所述静摩擦片安装于制动鼓上,制动鼓与箱体固定连接,且制动鼓与制动盘固定连接,制动盘开有通孔,制动轴穿过该通孔并与制动盘动密封连接,动摩擦片与制动轴连接,第二活塞缸的第二工作油油腔与制动轴的第三径向油道连通;所述制动轴为一根整体式轴,调速轴的第一径向油道通过所述第一控制油油管与制动轴的第三径向油道连通;所述第一活塞缸的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缸的第二活塞的运动方向相反;所述制动轴还设有第六径向油道,所述第三活塞缸的第三工作油油腔与制动轴的所述第六径向油道连通;制动轴的所述第六径向油道与所述第二控制油油管连通,并且所述第二控制油油管与所述第一控制油油管连通;所述第三活塞缸的第三活塞与所述第二活塞缸的第二活塞的运动方向相同;所述第四活塞缸的第四活塞与所述第二活塞缸的第二活塞的运动方向相反;所述制动轴还设有第七径向油道,所述第四活塞缸的第四工作油油腔与制动轴的第七径向油道连通;制动轴的第七径向油道与所述第三控制油油管连通,并且所述第三控制油油管与所述第一控制油油管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粘传动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箱体、调速机构和制动机构;所述调速机构包括调速轴、调速轴透盖、主动摩擦片、被动摩擦片、被动鼓、被动盘、第一活塞缸、第三活塞缸和第一控制油油管;所述制动机构包括制动轴、制动轴透盖、动摩擦片、静摩擦片、制动鼓、制动盘、第二活塞缸、第四活塞缸、第二控制油油管和第三控制油油管; 所述调速轴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径向油道、第二径向油道和第一轴向油道;所述制动轴设有第二轴向油道;所述调速轴透盖设有能够与外界的控制油供油系统连通的径向油道;调速轴的第一轴向油道通过调速轴的第一径向油道与调速轴透盖的所述径向油道连通;被动摩擦片安装于被动鼓上,被动鼓与所述被动盘固定连接,被动盘与调速轴固定连接,主动摩擦片与制动轴连接,第一活塞缸的第一工作油油腔与调速轴的第二径向油道连通; 所述制动轴设有第三径向油道、第四径向油道和第二轴向油道,所述第三径向油道与第二轴向油道互不连通,第四径向油道与第二轴向油道相互连通;制动轴透盖设有能够与外界的润滑油供油系统连通的径向油道,制动轴的第二轴向油道通过制动轴的第四径向油道与制动轴透盖的所述径向油道连通;所述静摩擦片安装于制动鼓上,制动鼓与箱体固定连接,且制动鼓与制动盘固定连接,制动盘开有通孔,制动轴穿过该通孔并与制动盘动密封连接,动摩擦片与制动轴连接,第二活塞缸的第二工作油油腔与制动轴的第三径向油道连通; 所述制动轴为一根整体式轴,调速轴的第一径向油道通过所述第一控制油油管与制动轴的第三径向油道连通; 所述第一活塞缸的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缸的第二活塞的运动方向相反; 所述制动轴还设有第六径向油道,所述第三活塞缸的第三工作油油腔与制动轴的所述第六径向油道连通;制动轴的所述第六径向油道与所述第二控制油油管连通,并且所述第二控制油油管与所述第一控制油油管连通;所述第三活塞缸的第三活塞与所述第二活塞缸的第二活塞的运动方向相同;所述第四活塞缸的第四活塞与所述第二活塞缸的第二活塞的运动方向相反;所述制动轴还设有第七径向油道,所述第四活塞缸的第四工作油油腔与制动轴的第七径向油道连通;制动轴的第七径向油道与所述第三控制油油管连通,并且所述第三控制油油管与所述第一控制油油管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粘传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调速机构还包括第一齿套和第一支承座,和/或,所述制动机构还包括第二齿套和第二支承座; 若所述调速机构还包括第一齿套和第一支承座,则所述第一齿套位于制动轴的第二端的端部,第一齿套与制动轴固定连接,主动摩擦片通过安装在第一齿套上而与制动轴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支承座与调速轴连接且第一支承座与调速轴能够相对转动,第一支承座位于调速轴的第一端的端部,第一支承座与第一齿套连接,且由第一支承座和第一齿套共同围成第一润滑油油腔;所述第一支承座还设有通孔,所述控制油油管通过所述通孔与调速轴的第一轴向油道连通;制动轴的第二轴向油道与所述第一润滑油油腔连通,调速轴的第一轴向油道与第一润滑油油腔互不相通,润滑油能够经第一润滑油油腔进入主动摩擦片和被动摩擦片之间; 若所述制动机构还包括第二齿套和第二支承座,则所述第二齿套和第二支承座均设有通孔,所述制动轴穿过第二齿套和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国芳廖湘平刘毅韩冬杨旭胡瑞徐巨化杨华勇姚新元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