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洞二衬依次同步推进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53941 阅读:4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1 21: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洞二衬依次同步推进施工工艺,包括步骤:1)先施工仰拱及部分回填,便于下洞台车行走;2)施工左下洞二衬和右下洞二衬;3)施工右上洞二衬;4)在右上洞二衬浇筑完成后暂不脱模,台车支架作为右上洞二衬的支撑;5)切除临时竖撑顶部,紧接着施工左上洞的防水板、钢筋、台车就位浇筑混凝土,使得左、右洞二衬在最短时间内连接成环;6)右上洞的台车脱模,台车向前推进,继续步骤3)。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右上洞二衬浇筑完成后暂不脱模,台车支架作为右上洞二衬的支撑,以避免右上洞浇筑二衬时,造成的不稳定结构;然后切除临时竖撑顶部,紧接着施工左上洞,使得左、右洞二衬在最短时间内连接成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施工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双洞二衬依次同步推进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近些年,随着国内各大城市轨道交通及地下空间建设的迅猛发展,建设者们对地下隧道工程施工工艺的掌握和应用也日趋完善,常见的施工工法有全断面法、台阶法、CD法(是在软弱围岩大跨度隧道中,先分部开挖隧道的一侧,并施作中隔壁,然后再分部开挖另一侧的施工方法)、CRD法(是在软弱围岩大跨度隧道中,先分部开挖隧道一侧,施作中隔壁和横隔板,再分部开挖隧道另一侧并完成横隔板施工的施工方法。就是将隧道分成N个断面进行开挖,CD法与CRD法的区别在于,CRD法要做临时仰拱,而CD法没有这个工序。)及双侧壁导坑法等。传统的CRD (交叉中隔壁法)工艺施工方法,在开挖时按照临时横撑和临时竖撑对隧道断面所分的4部分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开挖(即左上一左下一右上一右下的开挖顺序),在施工二衬时分段拆除临时横撑和临时竖撑,先施工仰拱,再施工边墙和上拱。传统的CRD工艺施工方法适用于地质条件良好,覆土较厚,地面荷载较小,变形控制要求一般,二衬可采用全断面法(仰拱-上拱两步作业)施工。对于不良地质,覆土较薄(小于7m),地面交通繁忙,动、静荷载较大,变形控制标准较高等情况不适用。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应该采用如下工序进行施工左下仰拱及回填一右下仰拱及回填一左下边墙一右下边墙一右上拱一左上拱。由于上洞的断面较大,且每段IOm 二衬的施工周期超过一个月,为了保证拱顶安全,初期支护变形不超限,因此不能直接切除临时竖撑顶部格栅,使拱顶失去竖向支撑而发生危险,所以采取右上洞和左上洞分开施工的方法,即先破除竖撑顶部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保留格栅钢架作为拱顶支撑,右上洞二衬钢筋穿过格栅空挡作为预留,与左上洞二衬钢筋连接成整体,防水板的预留同下洞预留。如果按照常规的施工工序,即按照右I —右2 —右3 —右4···,左I —左2 —左3 —左4···,顺序施工,对于本案例工程就不适用,因为当右洞台车脱模后,经顶部换撑,已经浇筑完成的右上洞二衬为一个悬臂结构,虽然经换撑后已经与竖撑成环,但是由于竖撑水平向所受推力无法抵抗,因此右上洞临时成环也是个不稳定的结构。因此,如何避免右上洞浇筑二衬时,造成的不稳定结构,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洞二衬依次同步推进施工工艺,以避免右上洞浇筑二衬时,造成的不稳定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洞二衬依次同步推进施工工艺,包括步骤I)先施工仰拱及部分回填,便于下洞台车行走;2)施工左下洞二衬和右下洞二衬;3)施工右上洞二衬;4)在右上洞二衬浇筑完成后暂不脱模,台车支架作为右上洞二衬的支撑;5)切除临时竖撑顶部,紧接着施工左上洞的防水板、钢筋、台车就位浇筑混凝土,使得左、右洞二衬在最短时间内连接成环;6)右上洞的台车脱模,台车向前推进,继续步骤3)。优选地,在上述双洞二衬依次同步推进施工工艺中,左下洞和右下洞施工钢筋安装前要事先破除临时横撑两端的一部分喷射混凝土但不切除临时横撑格栅钢架,使二衬预留钢筋穿过临时横撑,便于和上洞钢筋连接。优选地,在上述双洞二衬依次同步推进施工工艺中,位于初支和下洞二衬之间的防水板,在下洞二衬施工前铺设至施工缝上缘30cm处,待下洞二衬施工完成,进行换撑后与上洞防水板连接成整体。优选地,在上述双洞二衬依次同步推进施工工艺中,所述左下洞二衬和右下洞二衬均采取从一端向另一端逐段推进的方法进行施工。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双洞二衬依次同步推进施工工艺,施工顺序为先施工仰拱及部分回填,便于台车行走,然后布置第一台车和第二台车施工左下隧洞和右下隧洞,最后布置第三台车和第四台车施工右上隧洞和左上隧洞。根据工期要求,合理选择下隧洞的台车数量。在右上洞二衬浇筑完成后暂不脱模,台车支架作为右上洞二衬的支撑,以避免右上洞浇筑二衬时,造成的不稳定结构;然后切除临时竖撑顶部,紧接着施工左上洞的防水板、钢筋、台车就位浇筑混凝土,使得左、右洞二衬在最短时间内连接成环。右上洞的台车脱模,台车向前推进,按照此方法直到完成全部二衬浇筑,如此以来,可不用施工换撑工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二衬部分施工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台车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台车和第二台车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三台车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洞二衬依次同步推进施工工艺,以避免右上洞浇筑二衬时,造成的不稳定结构。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4,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二衬部分施工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台车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台车和第二台车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三台车的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洞二衬依次同步推进施工工艺,包括步骤I)先施工仰拱及部分回填02,便于下洞台车(即第一台车I和第二台车2)行走;2)施工左下洞二衬01和右下洞二衬03 ;3)施工右上洞二衬04 ;4)在右上洞二衬04浇筑完成后暂不脱模,台车支架(即第三台车3的支架)作为右上洞二衬04的支撑;5)切除临时竖撑6的顶部,紧接着施工左上洞的防水板、钢筋、台车(即第四台车4)就位浇筑混凝土,使得左、右洞二衬在最短时间内连接成环;6)右上洞的台车(即第三台车3)脱模,台车向前推进,继续步骤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双洞二衬依次同步推进施工工艺,施工顺序为先施工仰拱及部分回填02,便于台车行走,然后布置第一台车和第二台车施工左下隧洞和右下隧洞,最后布置第三台车和第四台车施工右上隧洞和左上隧洞。根据工期要求,合理选择下隧洞的台车数量。在右上洞二衬浇筑完成后暂不脱模,台车支架作为右上洞二衬的支撑,以避免右上洞浇筑二衬时,造成的不稳定结构;然后切除临时竖撑顶部,紧接着施工左上洞的防水板、钢筋、台车就位浇筑混凝土,使得左、右洞二衬在最短时间内连接成环。右上洞的台车脱模,台车向前推进,按照此方法直到完成全部二衬浇筑,如此以来,可不用施工换撑工序。进一步地,左下洞和右下洞施工钢筋安装前要事先破除临时横撑5两端的一部分喷射混凝土但不切除临时横撑格栅钢架,使二衬预留钢筋穿过临时横撑5,便于和上洞钢筋连接。进一步地,位于初支和下洞二衬之间的防水板,在下洞二衬施工前铺设至施工缝上缘30cm处,待下洞二衬施工完成,进行换撑后(逐榀切除横撑5端头并改用预埋在二衬中的型钢将横撑与二衬连接,成环)与上洞防水板连接成整体。进一步地,所述左下洞二衬01和右下洞二衬03均采取从一端向另一端逐段推进的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洞二衬依次同步推进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先施工仰拱及部分回填,便于下洞台车行走;2)施工左下洞二衬和右下洞二衬;3)施工右上洞二衬;4)在右上洞二衬浇筑完成后暂不脱模,台车支架作为右上洞二衬的支撑;5)切除临时竖撑顶部,紧接着施工左上洞的防水板、钢筋、台车就位浇筑混凝土,使得左、右洞二衬在最短时间内连接成环;6)右上洞的台车脱模,台车向前推进,继续步骤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洞二衬依次同步推进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1)先施工仰拱及部分回填,便于下洞台车行走; 2)施工左下洞二衬和右下洞二衬; 3)施工右上洞二衬; 4)在右上洞二衬浇筑完成后暂不脱模,台车支架作为右上洞二衬的支撑; 5)切除临时竖撑顶部,紧接着施工左上洞的防水板、钢筋、台车就位浇筑混凝土,使得左、右洞二衬在最短时间内连接成环; 6)右上洞的台车脱模,台车向前推进,继续步骤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洞二衬依次同步推进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刚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中铁隆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