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工防渗堵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653782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1 21: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上层混凝土浆液渗进模板与已浇并固化混凝土之间缝隙的土工防渗堵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选用具有防渗防湿功能的土工织物;B、将土工织物覆盖在模板与已浇并固化混凝土之间的缝隙口上,将土工织物的一端固定紧贴在已浇并固化混凝土上,另外一端固定紧贴在模板上;C、在已浇并固化混凝土上浇筑上层混凝土;D、待上层混凝土固化后,拆除模板。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能够很好地阻挡上层混凝土浆液沿模板与已浇并固化混凝土之间缝隙渗入,避免形成各种污损和凹凸痕迹,保证了混凝土的外观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板与混凝土之间缝隙的。
技术介绍
在混凝土浇筑时,由于施工振动、振动松驰作用、模板及混凝土热工特性的差异、热胀冷缩热差效应、混凝土凝固、固化收缩作用等影响,必然使得已浇并固化混凝土和模板之间形成可流通的微小空隙,在继续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上层混凝土此时为流塑状液体,浆液将通过模板与已浇并固化混凝土之间的这些缝隙,沿已浇并固化混凝土表面下渗,随着下渗时液体水分的散失,以及空隙通道大小的变化,下渗浆液将在通道两侧,散布于整个缝隙空间,形成各种污损凹凸痕迹,严重影响整个混凝土外观及质量。这属于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问题,目前业界均未能给予很好解决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止上层混凝土浆液渗进模板与已浇并固化混凝土之间的缝隙的。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以下步骤A、选用具有防渗防湿功能的土工织物;B、将土工织物覆盖在模板与已浇并固化混凝土之间的缝隙口上,将土工织物的一端固定紧贴在已浇并固化混凝土上,另外一端固定紧贴在模板上;C、在已浇并固化混凝土上浇筑上层混凝土 ;D、待上层混凝土固化后,拆除模板。更进一步的是,在步骤B之前凿毛已浇并固化混凝土的上表面,使已浇并固化混凝土的上表面表面形成粗糙表面。更进一步的是,所述土工织物厚度不大于3mm。更进一步的是,所述土工织物为化纤或塑料薄膜。更进一步的是,所述模板包括下层模板以及设置在下层模板上端的上层模板,所述土工织物的宽度D,D=平压段+缝隙口到下层模板上端的垂直距离+下层模板厚度+外留部分段,所述土工织物穿过下层模板与上层模板之间并使土工织物的外留部分段延伸至下层模板与上层模板外。更进一步的是,所述土工织物的外留部分段延伸至上层模板的背面进行固定。更进一步的是,采用胶带将土工织物的外留部分段固定在上层模板的背面。更进一步的是,采用与上层混凝土等强度或高一级强度的水泥砂浆或灌浆料抹压在已浇并固化混凝土上的土工织物上,将土工织物的一端固定紧贴在已浇并固化混凝土上。更进一步的是,所述水泥砂浆或灌浆的厚度不大于30m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选用具有防渗功能的土工织物能够很好的阻挡住现浇混凝土浆液渗入下层模板与已浇并固化混凝土之间的缝隙中,也避免现浇混凝土的水分进入模板与已浇并固化混凝土之间的缝隙中,避免形成各种污损和凹凸痕迹,保证了混凝土的外观以及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标记1_已浇并固化混凝土,2-上层混凝土,3-缝隙,4-下层模板,5-上层模板,6- 土工织物,7-水泥砂浆。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2所示,,包括以下步骤A、选用具有防渗防湿功能的土工织物6 ;B、将土工织物6覆盖在模板与已浇并固化混凝土 I之间的缝隙3 口上,将土工织物6的一端固定紧贴在已浇并固化混凝土 I上,另外一端固定紧贴在模板上;C、在已浇并固化混凝土 I上浇筑上层混凝土 2 ;D、待上层混凝土 2固化后,拆除模板。为了防止上层混凝土 2的浆液下渗入模板与已浇并固化混凝土 I之间的缝隙3内,所以选用具有防渗防湿功能的土工织物6。上层混凝土 2主要是从已浇并固化混凝土 I表面往缝隙3下渗,如果仅仅将土工织物6覆盖在缝隙3上,水分还是会从土工织物6边缘往缝隙3下渗,同样不能很好的阻挡上层混凝土 2下渗,所以将土工织物6的一端固定紧贴在已浇并固化混凝土 I上,另外一端固定紧贴在模板上。当上层混凝土 2浇筑完毕并且已固化后,将模板拆除后,将留在混凝土外的多余的土工织物6裁剪掉。土工织物6围封住模板与已浇并固化混凝土I之间的缝隙3 口,防止液体或流塑状混凝土沿该缝隙3下渗的可能,进而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和良好的外观效果。分层浇筑混凝土时如果直接在已浇并固化混凝土 I上浇筑上层混凝土 2,会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连续性,对抗弯、抗剪不利,严重时会产生相互错位的情况。如果两层的结合处的平面不在一个平面上,能够增加抗剪能力,增加结合面积。为了使两个施工阶段的施工的混凝土面粘结牢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步骤B之前凿毛已浇并固化混凝土 I的上表面,使已浇并固化混凝土 I的上表面形成粗糙表面。如果土工织物6的厚度过厚,夹在两层混凝土中的土工织物6过多,会降低两层混凝土的粘结力。把模板拆除后,只能将混凝土外的多余土工织物6去除,而留在混凝土中的土工织物6的横截面较明显,影响整个混凝土的外观,所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土工织物6厚度不大于3mm。具有防渗防湿功能的土工织物6较多,由于化纤和塑料薄膜既能达到防止液体或流塑状混凝土沿该缝隙3下渗,且价格便宜,所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土工织物6为化纤或塑料薄膜。土工织物6沿着缝隙3布置,由于缝隙3 —般较窄,所以土工织物6最好为长度为缝隙3的长度,宽度为大于缝隙3宽度的长条,如果土工织物6的宽度过小,不易固定土工织物6的位置,土工织物6的宽度过宽,会增加工作的强度,并且浇筑时容易污染土工织物6的未使用的部分,造成土工织物6材料的浪费。所以在能够更好的阻挡上层混凝土 2的浆液下渗,又能节约材料的情况下,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模板包括下层模板4以及设置在下层模板4上端的上层模板5,所述土工织物6的宽度D,D=平压段+缝隙口到下层模板上端的垂直距离+下层模板厚度+外留部分段,所述土工织物6穿过下层模板4与上层模板5之间并使土工织物6的外留部分段延伸至下层模板4与上层模板5外。平压段即土工织物6固定在已浇并固化混凝土I上的部分。外留部分段是土工织物伸出下层模板4的部分,即将土工织物6固定在模板上的部分。本专利技术所提及的上层模板5与下层模板4均为分层浇筑混凝土时的侧模板,下层模板4是固定已浇并固化混凝土 I的侧模板,相对位置在上的为上层模板5,相对位置在下的为下层模板4。如果将土工织物6的外留部分段伸出下层模板4上端后固定在下层模板4背面,当上层混凝土 2的浇筑高度比下层模板4高时,上层混凝土 2的浆液或水分会从上层模板5和下层模板4之间流出,会增加固定强度的要求,增加成本。所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所述土工织物6的外留部分段延伸至上层模板5的背面进行固定。采用胶带将土工织物6的外留部分段固定在上层模板5的背面。操作简单,成本低。如果采用胶带等粘性物将土工织物6粘贴在已浇并固化混凝土 I上,由于上层混凝土 2含有水分,容易让胶带的粘性下降,甚至失去粘性脱落,土工织物6和已浇筑并固化混凝土 I都是干的,容易翘起或移动,所以为了更好的固定土工织物6,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采用与上层混凝土 2等强度或高一级强度的水泥砂浆7或灌浆料抹压在已浇并固化混凝土 I上的土工织物6上,将土工织物6的一端固定紧贴在已浇并固化混凝土I上。事先用水泥砂浆7或灌浆料抹压住,防止上层混凝土 2的浆液,沿土工织物6和已浇筑并固化混凝土I之间渗出。由于抹压在土工织物6上的水泥砂浆7或灌浆的作用只是固定土工织物6,如果厚度过厚在浇注上层混凝土 2时,容易使浇注的混凝土不均匀,且混凝土整体不美观,所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水泥砂浆7或灌浆的厚度不大于30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土工防渗堵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选用具有防渗防湿功能的土工织物(6);B、将土工织物(6)覆盖在模板与已浇并固化混凝土(1)之间的缝隙(3)口上,将土工织物(6)的一端固定紧贴在已浇并固化混凝土(1)上,另外一端固定紧贴在模板上;C、在已浇并固化混凝土(1)上浇筑上层混凝土(2);D、待上层混凝土(2)固化后,拆除模板。

【技术特征摘要】
1.土工防渗堵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选用具有防渗防湿功能的土工织物(6); B、将土工织物(6)覆盖在模板与已浇并固化混凝土( I)之间的缝隙(3 ) 口上,将土工织物(6)的一端固定紧贴在已浇并固化混凝土(I)上,另外一端固定紧贴在模板上; C、在已浇并固化混凝土(I)上浇筑上层混凝土( 2 ); D、待上层混凝土(2)固化后,拆除模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工防渗堵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之前凿毛已浇并固化混凝土(I)的上表面,使已浇并固化混凝土(I)的上表面表面形成粗糙表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工防渗堵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工织物(6)厚度不大于3mm ο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土工防渗堵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工织物(6)为化纤或塑料薄膜。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工防渗堵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包括下层模板(4)以及设置在下层模板(4)上端的上层模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明健
申请(专利权)人:十九冶成都建设有限公司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