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模板夹具构成部件领域,具体是一种建筑模板夹具移动卡包括U形的左卡环、右卡环,承压板,两个连接板,定位挂钩轴、左定位块、右定位块,所述的左定位块、右定位块的一端分别固联有左拉结板、右拉结板,左定位块、右定位块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承压板外侧面的左右两端中部,所述的左卡环的两端部连接于承压板内侧面左侧的两个角部,且延伸连接至左拉结板上下两端,所述的右卡环的两端部连接于承压板内侧面右侧的两个角部,且延伸连接至右拉结板上下两端,所述的左卡环和右卡环的底部之间通过两个连接板相连接,且两个连接板之间通过定位挂钩轴相连接,所述的定位挂钩轴上环套有环体,所述的环体的外侧连接有弧形挂钩。(*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施工加固夹具构成部件领域,具体是一种建筑模板夹具移动卡。
技术介绍
目前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越来越多,但在模板工程施工中,由于支护过程中加固措施不当,造成混凝土成型差、胀模等现象,对工程总体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影响到工程实体质量评价。梁、柱模板通常采用钢管加扣件/模板钻孔加对拉螺栓,梁侧模下部使用F形步步紧,甚至用12#铁丝拧紧……,以上做法是工人操作随意,材料、工具不配套,一次性投入大。·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采用了一种建筑模板夹具配套件(见图1),包括由两根方木或钢管构成的第--^箍g,结构和大小与第--^箍g相同的第二卡箍h,设于第--^箍g上的第一卡套C、第二卡套d,设于第二卡箍h上的第三卡套e、第四卡套f,所述的第一卡套c与第三卡套e之间通过第一对拉螺杆a相连接,所述的第二卡套d与第四卡套f之间通过第二对拉螺杆b相连接;所述的第一卡套c是由垫圈、螺母或山型卡组成的,且第二卡套d、第三卡套e、第四卡套f与第一卡套c的结构大小相同;所述的第一对拉螺杆a与第二对拉螺杆b的结构和大小均相同。具体使用时,将框架梁、反梁、圈梁、栏板、框架柱的侧模板卡设于第一对拉螺杆a、第二对拉螺杆b、第--^箍g、第二卡箍h之间,调整第--^套c与第三卡套e之间的第一对拉螺杆a的至适当的松紧程度,第二卡套d与第四卡套f之间的第二对拉螺杆b的至适当的松紧程度,所述的松紧程度视建筑构件(框架梁、反梁、圈梁、栏板、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侧模垂直、方正确定,确保建筑构件(框架梁、反梁、圈梁、栏板、框架柱)模板几何尺寸方正,不变形,不胀模、不漏浆。但是,上述配套件中的卡套(第一卡套C、第二卡套d、第三卡套e、第四卡套f )存在配件零乱、易丢失、损耗大、刚度不足、易变形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配套件中卡套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建筑模板夹具移动卡。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建筑模板夹具移动卡,包括U形的左卡环、右卡环、承压板、两个连接板、定位挂钩轴、左定位块、右定位块,所述的左定位块、右定位块的一端分别固联有左拉结板、右拉结板,左定位块、右定位块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承压板外侧面的左右两端中部,所述的左卡环的两端部连接于承压板内侧面左侧的两个角部,且延伸连接至左拉结板上下两端,所述的右卡环的两端部连接于承压板内侧面右侧的两个角部,且延伸连接至右拉结板上下两端,所述的左卡环和右卡环的底部之间通过两个连接板相连接,且两个连接板之间通过定位挂钩轴相连接,所述的定位挂钩轴上环套有环体,所述的环体的外侧连接有弧形挂钩。具体使用时,卡箍穿过移动卡的左卡环、右卡环,且根据梁、柱的截面尺寸、卡箍大小确定活套于卡箍上的移动卡的位置,然后将移动卡上的弧形挂钩勾连于卡箍上定位。然后将对拉螺杆一端卡设勾连于左定位块、右定位块、左拉结板、右拉结板和承压板之间。本技术所述的建筑模板夹具移动卡结构新颖、构思巧妙,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装拆方便,不易变形,操作简便容易,可反复周转使用,可降低施工成本,弥补了现有卡套存在的缺陷,补充了建筑施工工具化、定型化的一项空白。保证了建筑模板的尺寸的精准度,特别适用于框架梁、 反梁、圈梁、栏板、框架柱等建筑的模板加固工作。附图说明图I为建筑模板夹具配套件的连接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建筑模板夹具移动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弧形挂钩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的右视图。图中8-承压板,9-左卡环,10-右卡环,11-连接板,12-定位挂钩轴,13-左定位块,14-右定位块,15-左拉结板,16-右拉结板,17-环体,18-弧形挂钩,a-第一紧固件,b~第二紧固件,C-第一移动卡,d-第二移动卡,e-第二移动卡,f-第四移动卡,g-第箍,h-第二卡箍。具体实施方式建筑模板夹具移动卡,包括U形的左卡环9、右卡环10、承压板8、两个连接板11、定位挂钩轴12、左定位块13、右定位块14,所述的左定位块13、右定位块14的一端分别固联有左拉结板15、右拉结板16,左定位块13、右定位块1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承压板8外侧面的左右两端中部,所述的左卡环9的两端部连接于承压板8内侧面左侧的两个角部,且延伸连接至左拉结板15上下两端,所述的右卡环10的两端部连接于承压板8内侧面右侧的两个角部,且延伸连接至右拉结板16上下两端,所述的左卡环9和右卡环10的底部之间通过两个连接板11相连接,且两个连接板11之间通过定位挂钩轴12相连接,所述的定位挂钩轴12上环套有环体17,所述的环体17的外侧连接有弧形挂钩18。权利要求1.建筑模板夹具移动卡,其特征在于,包括U形的左卡环(9)、右卡环(10)、承压板(8)、两个连接板(11)、定位挂钩轴(12)、左定位块(13)、右定位块(14),所述的左定位块(13)、右定位块(14)的一端分别固联有左拉结板(15)、右拉结板(16),左定位块(13)、右定位块(1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承压板(8)外侧面的左右两 端中部,所述的左卡环(9)的两端部连接于承压板(8)内侧面左侧的两个角部,且延伸连接至左拉结板(15)上下两端,所述的右卡环(10)的两端部连接于承压板(8)内侧面右侧的两个角部,且延伸连接至右拉结板(16)上下两端,所述的左卡环(9)和右卡环(10)的底部之间通过两个连接板(11)相连接,且两个连接板(11)之间通过定位挂钩轴(12 )相连接,所述的定位挂钩轴(12 )上环套有环体(17),所述的环体(17)的外侧连接有弧形挂钩(18)。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建筑模板夹具构成部件领域,具体是一种建筑模板夹具移动卡包括U形的左卡环、右卡环,承压板,两个连接板,定位挂钩轴、左定位块、右定位块,所述的左定位块、右定位块的一端分别固联有左拉结板、右拉结板,左定位块、右定位块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承压板外侧面的左右两端中部,所述的左卡环的两端部连接于承压板内侧面左侧的两个角部,且延伸连接至左拉结板上下两端,所述的右卡环的两端部连接于承压板内侧面右侧的两个角部,且延伸连接至右拉结板上下两端,所述的左卡环和右卡环的底部之间通过两个连接板相连接,且两个连接板之间通过定位挂钩轴相连接,所述的定位挂钩轴上环套有环体,所述的环体的外侧连接有弧形挂钩。文档编号E04G17/00GK202787978SQ201220505568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9日专利技术者王家勇, 王蕾 申请人:山西八建集团有限公司, 王家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建筑模板夹具移动卡,其特征在于,包括U形的左卡环(9)、右卡环(10)、承压板(8)、两个连接板(11)、定位挂钩轴(12)、左定位块(13)、右定位块(14),所述的左定位块(13)、右定位块(14)的一端分别固联有左拉结板(15)、右拉结板(16),左定位块(13)、右定位块(1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承压板(8)外侧面的左右两端中部,所述的左卡环(9)的两端部连接于承压板(8)内侧面左侧的两个角部,且延伸连接至左拉结板(15)上下两端,所述的右卡环(10)的两端部连接于承压板(8)内侧面右侧的两个角部,且延伸连接至右拉结板(16)上下两端,所述的左卡环(9)和右卡环(10)的底部之间通过两个连接板(11)相连接,且两个连接板(11)之间通过定位挂钩轴(12)相连接,所述的定位挂钩轴(12)上环套有环体(17),所述的环体(17)的外侧连接有弧形挂钩(1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家勇,王蕾,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八建集团有限公司,王家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