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性含银纤维类伤口敷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653480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1 2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菌性含银纤维类伤口敷料及其制备方法,特别地,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有氯化银颗粒的抗菌性含银纤维类伤口敷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含银纤维类伤口敷料包括含银纤维,其中粒径为0.01-5微米的氯化银颗粒均匀分布于所述含银纤维的内部和表面,银含量以伤口敷料重量计为0.01-10重量%。作为伤口治疗敷料,所述含银纤维类伤口敷料具有持续地释放出足够量的银离子的能力,特别适合慢性伤口治疗,可以提供长期而有效的抗菌功能,能够有效地防止各种细菌或其他微生物对伤口的感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有氯化银颗粒的。
技术介绍
目前,抗菌性含银敷料中所采用的银可以分为金属银和离子银。金属银以单质银的形式存在,由于金属银在水和其它液体中的溶解度很小,在与水分接触后只有少量的银在氧化后进入溶液,其释放速度较慢。为解决上述问题,大多数金属银医用敷料均为纳米银敷料,纳米银因为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因此进入溶液后容易释放出银离子,具有比金属银更优的抗菌效果。典型的应用实例是CN102453968A。该专利申请将纳米银在不使用胶体保护剂的情况下直接加在湿法纺丝液中,利用纺丝液的高粘度使纳米银均匀分散在纺丝液和纤维中。中国专利申请CN1895683A公开了一种纳米银抗菌敷料及其制备方法,该专利技术采用浸轧方法使含有纳米银的涂覆液涂覆于织物上,制成纳米银含量为O. 05-2. 9重量%的敷料。中国专利申请CN1673425A介绍了一种含O. 1-1重量%纳米银抗菌粘胶纤维的方法,其中纳米银是加在纺丝原液中的。但是该方法要使用胶体保护剂,使用胶体保护剂量可达2重量%。所有这些胶体保护剂只能以悬浮体的形式存在于纤维内部,而不能成为纤维中大分子相互交联的一部分。这实际上又减少了纤维中纺丝聚合物的比例,从而也限制了纳米银的最高含量,该方法只能做到I重量%纳米银含量。中国专利CN100346840C公开了一种复合纳米抗菌医用敷料,该专利技术在无纺布或碳纤维吸附材料上复合含银的纳米颗粒,粒径为1-15纳米。虽然纳米银敷料抗菌效果明显,但是,纳米级材料的安全性问题尚未完全确定,因此,目前使用较多的仍然是含离子银的医用敷料。离子银是以银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如硝酸银、磺胺嘧啶银、氯化银、磷酸银等,银化合物在与体液或伤口渗出液中的钠离子接触后能持续地释放出银离子,且银离子释放速度较快。欧洲专利EP1849464和美国专利US2007275043介绍一种将银化合物(银碳酸盐)加在纤维内部的办法,即把银化合物掺混在纤维纺丝液中。欧洲专利EP1330565B1公开了一种含银抗菌纤维及其敷料,该纤维由海藻酸钙、羧甲基纤维素纤维和银化合物(银磷酸锆氢钠)组成,纤维银含量为O. 1-2重量%。银化合物可分为水溶性银化合物和水不溶性银化合物。水溶性银化合物,如硝酸银,在水中的溶解度高,容易电离出银离子,但由于银离子的氧化性很强,在与敷料载体材料结合后很容易使载体材料氧化变黑。而水不溶性银化合物则是使银离子与合适的阴离子(如氯离子、碳酸根、磷酸根等)结合成不溶于水的银化合物,难以电离出银离子,使银变得更为稳定,这样避免了生产过程中载体材料的氧化变黑。另一方面,虽然不溶性银化合物在水中溶解度低,但其遇水后仍可电离出少量银离子,当这些少量的银离子被消耗完后,不溶于水的银化合物立即电离出少量的银离子,以达到电离平衡,从而实现持续地释放银离子的效果。美国专利US6897349和欧洲专利EP1216065B1公开了制备含银抗菌材料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将硝酸银溶解于有机溶剂然后与氯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并把氯化银分散于纤维表面。美国US2010/0015208A1和专利W02009/115804A2公开了一种含银纤维敷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把纤维做成织物后,分别依次把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钠溶液喷涂于织物表面,硝酸银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沉积在纤维表面。中国专利CN101264335A公开了一种含氯化银纳米粒子细菌纤维素膜抗菌敷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把细菌纤维素膜依次浸入银盐和氯化盐溶液中,银盐和氯化盐反应得到氯化银纳米粒子,从而获得含氯化银纳米粒子的细菌纤维素膜,可用于抗菌敷料。上述专利均是依据可溶性银盐与氯化盐反应生成氯化银的原理,采用浸泡或喷涂的方式,把氯化银涂于敷料表面,制得含氯化银的抗菌性敷料。美国专利US4728323公开了一种含银抗菌敷料,该专利采用气相涂层或溅射涂层的方法,在敷料基质材料表面镀上银盐,优选为氯化银。以上专利所述含氯化银敷料,其氯化银只存在于敷料表面,氯化银颗粒未能进入敷料内部,操作过程中银容易脱落而导致抗菌效果降低,虽然敷料表面的银离子比敷料内部银离子释放时间快、银释放量大,但相应地其银释放持续时间短。因此,为解决银离子氧化变黑的问题并实现长时间持续释放银离子的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不溶于水的银化合物氯化银作为抗菌剂,直接将氯化银颗粒均匀分散于纺丝原液中,并将所得纺丝原液通过纺丝工艺制成含银抗菌纤维及其敷料以用于慢性伤口的护理,在本专利技术的含银抗菌纤维中,氯化银颗粒存在于纤维内部和表面,可以达到7天连续释放银离子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含银纤维,其中粒径为O. 01-5微米的氯化银颗粒均匀分布于所述含银纤维的内部和表面,银含量以所述含银纤维重量计为0.01-10重量%,优选为O. 1-5重量%。由于氯化银颗粒属于不溶性银化合物,当氯化银颗粒粒径太大时,容易导致纤维在纺丝过程中出现断裂,而且粒径太大也不利于银在纤维中的均匀分散,因此,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氯化银颗粒粒径为O. 01-5微米。当氯化银颗粒原料粒径大于5微米时,可通过球磨工艺将氯化银颗粒研磨至O. 01-5微米。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含银纤维的线密度为l_7dteX,优选为1. 5-3. Odtex,所述含银纤维的长度为10-125mm,优选为20_78mm。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含银纤维可为含银海藻酸盐纤维、含银壳聚糖纤维、含银甲壳素纤维或含银纤维素纤维,其中所述含银纤维素纤维优选为含银Lyocell纤维。优选地,所述含银纤维可为含银海藻酸钙纤维、含银海藻酸钙钠纤维、含银壳聚糖纤维或含银甲壳素纤维。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含银纤维还可为含银羧甲基壳聚糖纤维、含银酰化壳聚糖纤维或含银羧甲基纤维素纤维。在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含银纤维类伤口敷料,所述含银纤维类伤口敷料包括一种或多种上述含银纤维。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含银纤维类伤口敷料可包括上述含银纤维以及与其混纺的其他非含银纤维。当所述含银纤维类伤口敷料包括不同纤维的组合时,可制得具有综合功能的伤口敷料。例如,当将含银海藻酸钙纤维与含银壳聚糖纤维混纺时,所制得的伤口敷料同时具有吸湿性和止血功能。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伤口敷料的吸湿性能,可将含银海藻酸钙纤维与羧甲基纤维素纤维混纺。为了提高伤口敷料的湿强度,可将含银羧甲基纤维素纤维与未改性的纤维素纤维(Lyocell)混纺。本专利技术的含银纤维类伤口敷料可由所述含银纤维和任选的非含银纤维经混纺后通过针刺非织造工艺、化学粘合非织造工艺、机织工艺或针织工艺制得。当采用针刺非织造工艺时,纤维长度可为30-100_ ;当采用化学粘合非织造工艺时,纤维长度可为3-15_ ;当采用机织或针织工艺时,纤维长度可为20-85mm。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含银纤维类伤口敷料为针刺非织造布,其对A溶液的吸收量为1200%以上,纵向湿强度MD不小于0.3N/cm,横向湿强度⑶不小于0.4N/cm。在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备含银纤维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聚合物的一部分溶解于溶剂中形成聚合物纺丝液,使得所述聚合物纺丝液粘度达到50-2000厘泊,其中所述聚合物的一部分占全部聚合物的5-40重量%,所述溶剂为选自水、醋酸或其组合的极性溶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银纤维,其特征在于粒径为0.01?5微米的氯化银颗粒均匀分布于所述含银纤维的内部和表面,银含量以所述含银纤维重量计为0.01?10重量%,优选为0.1?5重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银纤维,其特征在于粒径为0.01-5微米的氯化银颗粒均匀分布于所述含银纤维的内部和表面,银含量以所述含银纤维重量计为0.01-10重量%,优选为0.1-5重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银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含银纤维的线密度为l-7dtex,优选为1.5-3.0dtex,所述含银纤维的长度为10-125mm,优选为20_78m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银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含银纤维为含银海藻酸盐纤维、含银壳聚糖纤维、含银甲壳素纤维或含银纤维素纤维,所述含银纤维优选为含银海藻酸钙纤维、含银海藻酸钙钠纤维、含银壳聚糖纤维或含银甲壳素纤维,所述含银纤维素纤维优选为含银Lyocell纤维。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银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含银纤维为含银羧甲基壳聚糖纤维、含银酰化壳聚糖纤维或含银羧甲基纤维素纤维。5.一种含银纤维类伤口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含银纤维类伤口敷料包括一种或多种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含银纤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含银纤维类伤口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伤口敷料由所述含银纤维和任选的非含银纤维经混纺后通过针刺非织造工艺、化学粘合非织造工艺、机织工艺或针织工艺制得。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含银纤维类伤口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含银纤维类伤口敷料为针刺非织造布,其对A溶液的吸收量为1200%以上,纵向湿强度MD不小于0.3N/cm,横向湿强度⑶不小于0.4N/cm。8.一种制备含银纤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聚合物的一部分溶解于溶剂中形成聚合物纺丝液,使得所述聚合物纺丝液粘度达到50-2000厘泊,其中所述聚合物的一部分占全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小慧王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优特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