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体污染治理、水生植物系统构建,属于水环境生态修复
具体涉及到一种用于恢复污染水体原生态的水生植物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氮磷等污染物被排向湖泊、水库,水体的富营养化已成为世界普通存在的环境问题之一。在我国湖泊中,已有65%的湖泊呈现富营养化状况,29%的湖泊正在转向富营养化状态。水体污染的日益加剧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2007年由太湖水污染而引起的无锡供水紧缺事件就说明了这一点。水体污染治理迫在眉睫。目前关于水体污染治理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种。由于生物法不易产生二次污染、廉价和易操作,正在受到广泛关注,尤其是利用水生植物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现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已有的植物修复技术,大多数依靠单一的水生植物对养分吸收去除水体氮磷,很难有效地控制水体富营养化。而且,现有的植物修复工程,往往忽略了原生态水生植物在水体净化中的作用,未对原生态植物加以恢复,仅注重引入植物对水质的改善效果,造成工程耗资量大、成效不显著。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恢复污染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恢复污染水体原生态的水生植物系统,包括三个不同生态位的水生植物区域,从湖中心一侧至湖岸边依次分别为:拦截防浪带、立体拦截带和水生植物恢复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恢复污染水体原生态的水生植物系统,包括三个不同生态位的水生植物区域,从湖中心一侧至湖岸边依次分别为:拦截防浪带、立体拦截带和水生植物恢复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恢复污染水体原生态的水生植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截防浪带种植速生型漂浮植物;所述立体拦截带种植浮叶植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恢复污染水体原生态的水生植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速生型漂浮植物通过围栏控养,种养量每亩500-2000kg ;所述速生型漂浮植物外围通过围栏设置成三角形,每个三角形面积为3-5亩;内围通过围栏设置成四方形,每个四方形面积不大于20亩。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恢复污染水体原生态的水生植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栏采用钢管桩基浮筒围网,所述钢管桩基浮筒围网包括泡沫浮筒、钢管、网片、网绳和脚桩,所述泡沫浮筒相邻之间距离为1.5-2m,泡沫浮筒的上、下部分别连结钢管,所述钢管通过网绳固定于深入湖底的脚桩上,相邻脚桩距离为15-20m ;相邻两个泡沫浮筒及上、下连接的钢管之间置有网片,网片向下伸出下部的钢管,所述网片下部还坠有石笼。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恢复污染水体原生态的水生植物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婧,郑建初,刘国锋,郭智,张宪中,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