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配制水生植物以净化湿地水体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651887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1 17: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配制水生植物以净化湿地水体的方法,其包括步骤:1)制作有孔的人工浮岛,将水生植物栽植在人工浮岛上;2)将栽植好水生植物的人工浮岛固定在水域中,人工浮岛覆盖水域面积10%-30%;3)在生长季期间,水生植物生长48-58天后,将根部以上部分收割;4)收割以后,新生长出来的植株部分在冬季之前收割。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方法,对NO3-、PO43-与T-P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COD的去除率达到80%,说明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植物组合具有极高的净化水质的能力,能够创造良好的湿地生态环境;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植物组合模式适应湿地水体的生态环境,被收割之后,再生能力较强,适合用于湿地水体净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的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植物处理污染的水体的方法。
技术介绍
兼有水陆两类生态系统特征的湿地,是指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度地带,具有多种生态功能和社会价值,对人类生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湿地的不合理开发,使得大量工业废水、农药肥料以及居民生活污水排放到湿地生态系统中,对湿地水体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超过了其自净化能力。有效净化湿地水体,提高湿地生态环境质量是湿地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障,是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提高的重要方面。湿地水体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质、硝酸盐、亚硝酸盐、磷化合物等物质。根据水生植物吸收水体中营养元素的原理,选择多种植物进行配置,使其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最大化的吸收,而后对植物进行收割达到对水体水质净化的效果。近年来,人工湿地技术已发展成为进行湖泊水库等大型水体水质改善的一个有效方法,也已在许多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深度处理中得到了较多的应用。在人工湿地技术的应用中,其选择使用的水生植物的筛选和合理配置是关系到这一技术能否正常发挥污染治理效能的关键。水生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处于初级生产者的地位,通过自身的代谢,可以大量吸收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氮、磷和悬浮物等有害物质,是目前对受污染的水体进行修复比较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之一,我国水生植物种类丰富,用于净化水质的水生植物达数十种之多,类型多样,很多种类在净化中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在相关研究中,主要集中于用单一生态型的水生植物或通过植物配置对污水进行净化研究,而把不同生态型的水生植物镶嵌组合使用的相关研究还少见报道,有相关理论认为:多种植物组合比单种植物能更好地对水体进行净化,因为每种水生植物各有其特点,对净化对象产生净化优势,随着水生植物的生长、发育,完成对水体的净化,水生植物的生态组合使用能使它们互相取长补短,保持较为稳定的净化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具体技术方案为:,包括步骤:I)制作有孔的人工浮岛,将水生植物栽植在人工浮岛上;2)将栽植好水生植物的人工浮岛固定在水域中,人工浮岛覆盖水域面积10%-30% ; 3)在生长季期间,水生植物生长48-58天后,将水面上的根部以上部分收割;4)收割以后新生长出来的植株部分以及水面下的植株部分在冬季之前收割。其中,所述水生植物为黄花鸢尾、千屈菜、水葱、狐尾藻中的二种以上。其中,黄花鳶尾(Irispseudoacorus),鳶尾科,鳶尾属,多年生挺水型草本植物,植株高大,有肥粗根状茎;叶基生,剑型,叶长60-120cm,中脉明显;花期5-6月。黄花鸢尾适应性强,在15-35°C温度下均能生长,IO0C以下植株停止生长,耐寒,喜水湿,能在水畔和浅水中正常生长,也耐干燥,喜含石灰质弱碱性土壤。单株植物监测表明,对COD的去除率在15-25%,对NCT的去除率在10-20%、对PO广的去除率在80_90%、对T-N的去除率在20_30%、对T-P的去除率在75-85%。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Linn),千屈菜科,千屈菜属,多年生挺水草本植物,株高I米左右。原产欧洲和亚洲暖温带,因此喜温暖及光照充足,通风好的环境,喜水湿,我国南北各地均有野生,多生长在沼泽地、水旁湿地和河边、沟边。单株植物监测表明,对COD的去除率在5-15%,对NOf的去除率在-40%至-50%、对PO广的去除率在82_92%、对T-N的去除率在20-30%、对T-P的去除率在75-85%。水葱(Scirpus validus Vahl),莎草科,薦 草属,多年生宿根挺水草本植物。株高I 2m,茎杆高大通直,杆呈圆柱状,中空。根状茎粗状而匍匐,须根很多。在自然界中常生长在沼泽地、沟渠、池畔、湖畔浅水中。单株植物监测表明,对COD的去除率在5-15%,对NOf的去除率在70-80%、对PO广的去除率在80-90%、对T-N的去除率在62_72%、对T-P的去除率在75-85%。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L.),小二仙草科,狐尾藻属,多年生草本沉水植物。根状茎生于泥中,由节部生多数须根。茎软,细长,圆柱形,多分枝。大多数生于池沼或静水中。单株植物监测表明,对COD的去除率在71-81%,对N03_的去除率在85-95%、对PO,的去除率在84-94%、对T-N的去除率在85-95%、对T-P的去除率在83_93%。优选地,所述水生植物栽植,为千屈菜+狐尾藻、黄花鸢尾+狐尾藻、狐尾藻+黄花鸢尾+千屈菜、水葱+狐尾藻、狐尾藻+黄花鸢尾+水葱中的一种组合的栽植。栽植的时间为每年的3、4月份。收割的时间为每年8月20日-9月20日。其中,所述人工浮岛用聚苯乙烯泡沫、PVC、竹子、木材、钢铁中的一种或多种制成。人工浮岛上种植挺水植物的部分的高度为15-20cm,沉水植物种植在水面下,用金属丝固定。其中,单个的所述人工浮岛的面积为10-20m2,人工浮岛上开有4-10个孔,孔直径4_6cm0其中,所述人工浮岛的孔内种植黄花鸢尾、千屈菜、水葱中的一种或多种,每个孔内种植一株;狐尾藻种植在下方距水底15_30cm处,用金属丝的框架固定。其中,所述人工浮岛上相邻的孔的孔间距为50-150cm,呈辐射状分布;所述人工浮岛上开孔与人工浮岛边缘的距离为50-100cm。其中,所述栽植有水生植物的多个人工浮岛通过固定部件固定在一起,所述固定部件为绳索、链条、锁扣、金属丝中的一种。所述多个人工浮岛连接在一起时,相邻的人工浮岛间距尚为5_12m。使用多个人工浮岛时,人工浮岛的面积之和占水域面积10%_30%。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次年生长季开始时,清除枯死的水生植物的根、补充新的水生植物的步骤。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方法,在植物栽植第50天时各监测指标的去除率最大,Ν03_、Ρ043_与T-P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COD的去除率达到80%,说明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植物组合具有极高的净化水质的能力,能够创造良好的湿地生态环境;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植物组合模式适应湿地水体的生态环境,被收割之后,再生能力较强,适合用于湿地水体净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千屈菜+狐尾藻栽植组合的俯视图;图2为实施例1千屈菜+狐尾藻栽植组合的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黄花鸢尾+狐尾藻栽植组合的俯视图;图4为实施例2黄花鸢尾+狐尾藻栽植组合的立体图;图5为实施例3狐尾藻+黄花鸢尾+千屈菜栽植组合的俯视图;图6为实施例3狐尾藻+黄花鸢尾+千屈菜栽植组合的立体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水葱+狐尾藻栽植组合的俯视图;图8为实施例4水葱+狐尾藻栽植组合的立体图;图9为实施例5狐尾藻+黄花鳶尾+水葱栽植组合的俯视图;图10为实施例5狐尾藻+黄花鸢尾+水葱栽植组合的立体图;图11为实施例6的浮岛布置图。图中,I为人工浮岛,2为黄花鳶尾,3为千屈菜,4为狐尾藻,5为水葱。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水中有机物指标的测试方法及参照的标准如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配制水生植物以净化湿地水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制作有孔的人工浮岛,将水生植物栽植在人工浮岛上;2)将栽植好水生植物的人工浮岛固定在水域中,人工浮岛覆盖水域面积10%?30%;3)在生长季期间,水生植物生长48?58天后,将水面上的根部以上部分收割;4)收割以后新生长出来的植株部分以及水面下的植株部分在冬季之前收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配制水生植物以净化湿地水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1)制作有孔的人工浮岛,将水生植物栽植在人工浮岛上; 2)将栽植好水生 植物的人工浮岛固定在水域中,人工浮岛覆盖水域面积10%-30%; 3)在生长季期间,水生植物生长48-58天后,将水面上的根部以上部分收割; 4)收割以后新生长出来的植株部分以及水面下的植株部分在冬季之前收割。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植物为黄花鸢尾、千屈菜、水葱、狐尾藻中的二种以上。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植物栽植,为千屈菜+狐尾藻、黄花鸢尾+狐尾藻、狐尾藻+黄花鸢尾+千屈菜、水葱+狐尾藻、狐尾藻+黄花鸢尾+水葱中的一种组合的栽植。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单个的所述人工浮岛的面积为10-20m2,人工浮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艳张振明刘晶岚吴海龙黄灏峰南海龙邹大林朱建刚陈峻崎刘正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