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致龋菌的糖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49115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1 1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致龋菌的糖组合物,由以重量计5~95%的异麦芽酮糖以及5~95%的低聚异麦芽糖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糖组合物在致龋糖存在下具有抗致龋菌的明显效果,是食品配料和添加剂的理想成分,具有防龋/抗龋的功能,可应用于各种食品和制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品和日用品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抗致龋菌效果的糖组合物。
技术介绍
龋齿,俗称“虫牙”、“蛀牙”,是人类发病率极高的疾病。根据WHO的报告[1],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和澳洲的大多数国家,35-44岁人群的龋失补指数(DMFT)高于13. 9 (即平均每人口腔内患龋的牙数高于13.6颗);全球多数国家12岁人群的恒牙龋失补指数亦高于1.2 ;同时,虽然发达国家的患龋情况有下降趋势,但发展中国家的患龋呈上升趋势。因此,龋病的预防一直是口腔医学研究领域关注的焦点。龋病是一种依赖糖致病的感染性疾病。牙菌斑中的细菌可以代谢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尤其是蔗糖),发酵产酸,使牙面PH下降,导致牙齿中的钙、磷等矿物质释放出来,即脱矿。当PH上升时这一状况可以逆转,即再矿化。所以龋病的发展表现为脱矿与再矿化一直交替发生的动态变化过程,当脱矿占了主导地位,牙齿的矿物质结构就会破坏,导致龋洞的形成。因此,在龋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细菌、蔗糖等碳水化合物都是不可缺少的因素。致龋的细菌是口腔这一复杂的生态环境中的常驻菌群。目前致龋菌主要包括口腔链球菌、口腔乳杆菌、口腔放线菌、口腔韦荣菌和口腔奈瑟菌等类型,其中链球菌、乳杆菌和放线菌已在多项研究中证实其与龋病发病存在密切关系,但韦荣菌和奈瑟菌与龋病的关系尚不明确[1]。研究表明,随着龋病的发生,口腔链球菌、放线菌和乳杆菌的数量增加,其中尤以乳杆菌和变形链球菌的变化显著。口腔链球菌中,变形链球菌(也称变异链球菌)是公认的致龋菌,不仅能导致窝沟龋、根面龋,还能导致光滑面龋,具有强致龋力。口腔乳杆菌中,嗜酸乳杆菌在牙菌斑中的数量较其他乳杆菌多,与龋病发生关系密切。口腔放线菌中,粘性放线菌比其他放线菌更易定植于牙面,与龋病发生关系密切。表I显示了不同细菌对动物的致龋能力[2]。表I不同细菌对动物的致龋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致龋菌的糖组合物,由以重量计5~95%的异麦芽酮糖以及5~95%的低聚异麦芽糖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致龋菌的糖组合物,由以重量计5 95%的异麦芽酮糖以及5 95%的低聚异麦芽糖组成。2.权利要求1所述的糖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40 90%的异麦芽酮糖以及10 60%的低聚异麦芽糖组成。3.权利要求2所述的糖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70 90%的异麦芽酮糖以及10 30%的低聚异麦芽糖组成。4.权利要求3所述的糖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90%的异麦芽酮糖以及10 %的低聚异麦芽糖组成。5.权利要求1所述的糖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50% 95%的异麦芽酮糖以及5% 50%的低聚异麦芽糖组成。6.权利要求1所述的糖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70% 90%的异麦芽酮糖以及10% 30%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悦马国霞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聚特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