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潘登专利>正文

多功能水稻种子处理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48963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1 1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到两种组合杀虫剂、杀菌剂的水稻种子处理剂及其应用。所述发明专利技术组合水稻种子处理剂之一的有效成分为戊唑醇、氟啶胺和杀螟丹;戊唑醇、氟啶胺和杀螟丹的质量比例为1~40∶1~40∶1~40,优选为1~3∶1~5∶1~6。所述发明专利技术组合水稻种子处理剂之二的有效成分为戊唑醇、咯菌腈和杀螟丹;戊唑醇、咯菌腈和杀螟丹的质量比例为1~30∶1~30∶1~30,优选为1~2∶1~2∶1~5。按质量百分比计算,有效成分戊唑醇、氟啶胺或咯菌腈、杀螟丹在制剂中总含量为1%~90%。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两种组合水稻种子处理剂的有效成分加入常规助剂可以加工成农业上常用剂型。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组合水稻种子处理剂可以采用种子包衣法、浸种法、拌种法、种芽处理法有效地防治水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等水稻种传病害和立枯病、绵腐病等土传病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药
,涉及一种戊唑醇、咯菌腈、氟啶胺和杀螟丹组合的专用于防治水稻种传病害和土传病害的种子处理剂。
技术介绍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水稻种传病害成为生产上突出的问题,水稻恶苗病、水稻干尖线虫病、苗稻痕、水稻条斑病等成为常发性病害。这些病害均由种子传播,而防治这些病害的最佳方法即采用种子处理(种子包衣、药剂浸种等)。目前生产上用于水稻种子处理的药剂种类比较多,主要有多菌灵、咪鲜胺、氰烯菌酯等用于杀灭水稻种子中寄藏的病原真菌进而防治水稻恶苗病、苗稻瘟等种传真菌性病害。由于长年使用,水稻恶苗病菌对多菌灵已产生抗药性,对咪鲜胺的敏感性也明显下降,使得这些药剂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明显下降。而水稻上重要的种传病害——干尖线虫病在部分稻区发生严重,且可用于防治此病害的药剂不多。水稻绵腐病、立枯病是水稻苗期重要的土传病害,严重影响水稻种子发芽和成苗。生产防治此类病害的主要方法是用恶 霉灵(hymexazol,土菌消)等杀菌剂进行土壤消毒或苗期喷雾。如何结合种子处理防治此类病害是农民迫切需要的技术。基于水稻种传病害和土传病害的发生特点,目前水稻种子处理剂生产和应用上存在的缺陷,我们在筛选新的水稻种子处理剂中,发现两种组合种子处理剂对水稻种传病害和土传病害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天敌安全、对环境友好。戍唑醇(英文通用名:tebuconazole)属三唑类杀菌剂,是留醇脱甲基抑制剂,是用于重要经济作物的种子处理或叶面喷洒的高效杀菌剂,可有效地防治禾谷类作物的多种锈病、白粉病、网斑病、根腐病、赤霉病,黑穗病及种传轮斑病等咯菌腈(英文通用名:fludioxonil)是一种新型的非内吸性苯基卩比咯类杀菌剂。1984年瑞士 Ciba-Geigy公司(现先正达公司)用氰基替换卩比咯3_位的氯进行化学修饰合成咯菌腈。美国环保局(EPA)认为咯菌腈与“低风险”毒性有关,于1996年在美国登记注册并允许使用。咯菌腈的抑菌机制则是通过抑制与葡萄糖磷酰化有关的转运来抑制菌丝生长,最终导致病菌死亡。咯菌腈既可以抑制孢子萌芽、芽管伸长、菌丝体生长,对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等病原菌有良好的防效,已经广泛用于多种农作物种子处理(包衣或拌种),目前正逐渐用于防治果蔬贮藏中的腐烂病。氟唳胺(英文通用名:fluazinam)属2,6_二硝基苯胺类保护性杀菌剂。其作用机理是线粒体氧化磷酰化解偶联剂,通过抑制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和孢子形成达到杀菌活性。对交链孢属、葡萄孢属、疫霉属、单轴霉属、核盘菌属真菌非常有效,耐雨水冲刷,持效期长;对十字花科植物根肿病也有卓越的防效,对由根霉菌弓I起的水稻猝倒病也有很好的防效。杀螟丹(英文通用名:cartap)是沙蚕毒素类杀虫剂的一个品种。1967年由日本开发制造。杀螟丹具有胃毒、触杀和内吸作用,也有一定的杀卵作用。进入虫体后转变为沙蚕毒素,可阻滞中枢神经系统突触传递冲动,使害虫行动迟缓、拒食,虫体软化,3 5天后死亡。主要用于防治水稻二化螟、三化螟、负泥虫、稻潜叶蝇等。上世纪90年代报道用杀螟丹浸种可防治水稻干尖线虫病。基于上述杀菌剂、杀虫剂的特点,专利技术人在应用各药剂的优良特性进行复配筛选中,发现两种可以同时有效防治水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等其它种传病害、土传病害,且对天敌安全、对环境友好的高效种子处理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水稻种子中寄藏的病原真菌和线虫具有较好防治效果以及水稻播种后种子周围土壤中腐生真菌具有较高抑制活性、且对环境影响小的复配杀虫、杀菌剂和水稻种子处理剂。本专利技术的组合水稻种子处理剂之一的组分为戊唑醇、咯菌腈和杀螟丹。本专利技术的组合水稻种 子处理剂之二的组分为戊唑醇、氟啶胺和杀螟丹。本专利技术的组合水稻种子处理剂之一以戊唑醇、咯菌腈和杀螟丹为组分的组合杀虫、杀菌剂,其中的有效成分为戊唑醇、咯菌腈和杀螟丹重量百分比为I 30: I 30: I 20,优选配比为1: 2: 2。本专利技术的组合水稻种子处理剂之二以戊唑醇、氟啶胺和杀螟丹为组分的组合杀虫、杀菌剂,其中的有效成分为戊唑醇、氟啶胺和杀螟丹重量百分比为I 30: I 30: I 20,优选配比为1: 2: 2。本专利技术的以戊唑醇、咯菌腈、杀螟丹和戊唑醇、氟啶胺、杀螟丹为有效成分的水稻种子处理剂,可加入常规量的添加剂,所述添加剂为溶剂、乳化剂、分散剂、稳定剂、防冻剂、增稠剂、警戒色中的一种或几种,并且按常用方法制得可湿性粉剂(WP)、水溶性粉剂(AF)、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CF)、干悬浮剂(DF)、干拌种剂(DS)、胶悬剂(JG)、种子处理乳剂(ES)、悬浮种衣剂(FS)、悬浮拌种剂(FSB)、干拌种剂(GB)、干粉种衣剂(GZ)、种子处理液剂(LS)、微乳剂(ME)、水乳种衣剂(RSC)、悬浮剂(SC)、种衣剂(SD)、悬乳剂(SE)、水乳剂(EW)、种子处理剂(ZC)、种子处理可溶性粉剂(SS)、可湿粉种衣剂(SZ)、种子处理悬浮剂(ZX)、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ZF)、种子处理干粉剂(ZGF)、油基种衣剂(YG)、微乳剂(ME)、乳油(EC)、水分散颗粒剂(WDG)或颗粒剂等。本专利技术的组合种子处理剂防治水稻种传病害的方法之一是:水稻种子用组合种子处理剂包衣后烘干后,在播种前用清水浸种24 60小时,再按常规催芽(或不催芽)后播种。本专利技术的组合种子处理剂防治水稻种传病害的方法之二是:本专利技术的组合种子处理剂用清水稀释400 600倍,浸入水稻种子,药液以超出种子面5 IOcm为宜,药液浸种36 60小时后捞出种子,再按常规催芽(或不催芽)后播种。本专利技术的组合种子处理剂防治水稻种传病害的方法之三是:水稻种子用清水浸溃36 60小时后捞出种子,稍控干水分,按常规方法催芽24小时左右,待芽露白后,用本专利技术的组合种子处理剂拌种,拌种后再催芽24小时(或不催芽)后播种。本专利技术的益处:1、扩大防治对象和提高药效。咯菌腈和氟啶胺对真菌具有杀灭作用,但没有内吸作用,因而对病害防治的持效期偏短,且而对线虫无效;戊唑醇对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内吸性强,持效长,但对病菌无杀灭作用;杀螟丹对稻干尖线虫具有较高的杀灭效果。利用两种杀菌剂和一种杀虫剂混用后可以同时防治水稻种传真菌病害和干尖线虫病,且起到既能抑制病菌生长又能杀灭病菌,同时杀灭线虫的作用。2、节省药本和工本。由于把杀虫剂和杀菌剂混合使用,使得农民应用一次浸种或种子处理即可防治多种病害。3、减轻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减少喷药次数和喷药量,环境中农药面源污染源减少。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晰,用以下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专利技术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1:室内活性配方测定:1.试验对象:水稻恶苗病菌(Fusarium moniIiforme)。2.试验方法:参照《农药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1156.2-2006)),采用含药介质法。3.数据分析:用DPS3.0软件进行分析。根据试验数据计算菌丝生长抑制率(% ),求出毒力回归方程式、EC5tl值和共毒系数(CTC)。 4.评价方法:参照《农药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1156.2-2006》,根据孙云沛法(I960)的共毒系数(CTC)评价药剂混用的增效作用。CTC ( 80,为拮抗作用;CTC彡120,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中的有效成分为戊唑醇、氟啶胺和杀螟丹,戊唑醇、氟啶胺和杀螟丹的质量比例为1~40∶1~40∶1~4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中的有效成分为戊唑醇、氟啶胺和杀螟丹,戊唑醇、氟啶胺和杀螟丹的质量比例为I 40: I 40: I 4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戊唑醇、氟啶胺和杀螟丹的质量比例优选为I 3: I 5: I 6。3.—种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中的有效成分为戊唑醇、咯菌腈和杀螟丹,戊唑醇、咯菌腈和杀螟丹的质量比例为I 30: I 30: I 3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戊唑醇、咯菌腈和杀螟丹的质量比例优选为I 2: I 2: I 5。5.根据权利要求1、2、3、4,其特征是所述农药组合物配制成以下剂型:可湿性粉剂、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登
申请(专利权)人:潘登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