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陆两用可移动式制种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48848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1 1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防杂交水稻小面积制种过程中异品种花粉串粉的装置,提供一种水陆两用可移动式制种装置及其工作方法,该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呈船形结构,所述主体底部填充土壤,主体设有排水装置,排水装置设于土壤表层下方;所述主体设有用于被拖动的铁质拉环。本发明专利技术装置不仅能够有效解决杂交水稻研发制种过程中的串粉问题、缓解目前的土地、劳动力资源紧缺的压力,还能通过装置之间的移动,实现水稻亲本间的多重配组,进而节约人力、物力,提高水稻育种研发制种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防杂交水稻小面积制种过程中异品种花粉串粉的装置,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在杂交水稻育种研发生产中防串粉环节至关重要。我国是杂交水稻的发源地,杂交水稻的研制成功为解决世界粮食安全问题作出了突出贡献。杂交水稻的研发和生产过程主要包括种质创新、新品种(组合)测配、新品种(组合)试制、新品种(组合)中试示范、制种、育苗、插秧、田间管理、收割等环节。新品种(组合)测配、试制、小面积制种是杂交水稻育种研发、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过程中,有效防止串粉是其获得成功的前提和关键。现有防串粉技术措施难以满足杂交水稻研发生产需要。目前,杂交水稻新品种(组合)测配、试制和小面积制种过程中预防串粉的主要方法是创造隔离,隔离的形式主要有空间隔离、时间隔离和作物隔离。时间隔离受水稻亲本花期的影响,在水稻科研基地因为育种材料的规模化很难做到,空间隔离和作物隔离受自然条件和当地作物布局影响受到极大的制约。为此,水稻育种科研基地通常采用架设塑料布、棉布等办法人工设置隔离,但此方法费时费工、投入大,而且每年都要重复建设,从实践上看,由于水稻花粉粒很细、自然传粉的距离很长,且易受大风影响,这种办法的隔离效果也不能保证。为此,国内不少水稻科研单位在申报新品种(组合)参加各级区域试验时经常因为串粉引起种子纯度不达标而导致试验结果报废,极大地影响了科研成果的产出。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迅猛发展,我国土地、劳动力资源也愈来愈稀缺,急需研制出更科学的、简便易行的杂交水稻防串粉技术措施,服务农业科研和生产可持续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该装置不仅能够有效解决杂交水稻研发制种过程中的串粉问题、缓解目前的土地、劳动力资源紧缺的压力,还能通过装置之间的移动,实现水稻亲本间的多重配组,进而节约人力、物力,提高水稻育种研发制种效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一种水陆两用可移动式制种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呈船形结构,所述主体底部填充土壤,主体设有排水装置,排水装置设于土壤表层下方;所述主体设有用于被拖动的铁质拉环。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排水装置为排水阀。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水陆两用可移动式制种装置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将制种所需品种的水稻播种至水陆两用可移动式制种装置中,对水陆两用可移动式制种装置进行编号,并记录下每个编号的水陆两用可移动式制种装置对应的水稻品种;(2)在水稻播种后至水稻孕穗期,将多个水陆两用可移动式制种装置集中放置,进行统一田间管理; (3)在水稻即将处于抽穗扬花期时,根据制种方案,通过拖运设备拉动水陆两用可移动式制种装置的拉环,将播种有属于同一制种组合中的水稻的水陆两用可移动式制种装置重新组合集中放置,实现制种组合的自由搭配,并将播种有不同制种组合的水稻的水陆两用可移动式制种装置之间彼此分开,实现空间隔离;上述过程可根据水陆两用可移动式制种装置的编号进行。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水陆两用可移动式制种装置的运输、移动可用叉车设备进行。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装置的优点在于:可以根据需要在水中或陆地上使用,可防止杂交水稻育种研发制种过程中的串粉问题,同时可以缓解土地资源紧缺,通过将播种有属于同一制种组合中的水稻的水陆两用可移动式制种装置重新组合集中放置,轻松实现水稻亲本间的多重配组,提高水稻研发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陆两用可移动式制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陆两用可移动式制种装置的俯视图。其中:1.主体,2.土壤,3.排水阀,4.拉环,5.甲板。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水陆两用可移动式制种装置,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I呈船形结构,两侧设有甲板5,便于水上作业时人可以站在甲板5上播种,以及放置材料、工具等,所述主体I底部覆盖有用于水稻种植的土壤2 ;主体I底部土壤2表层下设有排水阀3,可以人为地将主体内的水排出,以方便在水稻生长过程中调节淹灌深度;所述主体上设有用于被拖动的铁质拉环4,以方便制种装置的拖运移动。所述制种装置的运输、移动可用叉车设备进行。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玻璃纤维增强不饱和聚脂、环氧树脂与酚醛树脂基体制作该制种装置的主体1,其具体工艺过程可参见:《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第二版),周达飞,唐颂超,轻工出版社,2000。本实施例制种装置主体长为4.6米,宽1.8米,主体高为1.2米,两侧甲板长度均为0.8米,船底所覆土壤深度为0.5米。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是: (1)将制种所需品种的水稻播种至水陆两用可移动式制种装置中,播种同品种水稻的水陆两用可移动式制种装置可以集中放置,集中播种,实现水稻的统一快速播种;对水陆两用可移动式制种装置进行编号,并记录下每个编号的水陆两用可移动式制种装置对应的水稻品种; (2)在水稻播种后至水稻孕穗期,将多个水陆两用可移动式制种装置集中放置,实现统 一田间管理;(3)在水稻即将处于抽穗扬花期时,根据制种方案,通过拖运设备拉动拉环,将播种有属于同一制种组合中的水稻的水陆两用可移动式制种装置重新组合集中放置,实现制种组合的自由搭配,并将播种有不同制种组合的水稻的水陆两用可移动式制种装置之间彼此分开,实现空间隔离,防串粉;上述过程可根据水陆两用可移动式制种装置的编号进行。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本说明书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 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陆两用可移动式制种装置,包括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呈船形结构,所述主体底部填充土壤,主体上设有排水装置,排水装置设于土壤表层下方;所述主体设有用于被拖动的铁质拉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陆两用可移动式制种装置,包括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呈船形结构,所述主体底部填充土壤,主体上设有排水装置,排水装置设于土壤表层下方;所述主体设有用于被拖动的铁质拉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用可移动式制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装置为排水阀。3.—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用可移动式制种装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制种所需品种的水稻播种至水陆两用可移动式制种装置中,对水陆两用可移动式制种装置进行编号,并记录下每个编号的水陆两用可移动式制种装置对应的水稻品种; (2)在水稻播种后至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国保王世才李炫丽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