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除虫菊的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648763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1 1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白花除虫菊的栽培方法,属于植物栽培领域,该栽培方法包括种子预处理、整理苗圃、播种、苗床管理、移植栽培、栽后管理、采收、分株繁殖等过程,该方法包括了白花除虫菊的栽培中的所有步骤过程。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种子培育、分株繁殖白花除虫菊,成本低,栽培管理简单,移栽成活率高;花、种子、茎的产量高,种子粒径大、质量好,平均每千颗种子重0.6023g,收益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种子繁殖白花除虫菊的技术。
技术介绍
白花除虫菊系双子草本植物药菊科,菊蒿属,百花除虫菊种,19世纪从南斯拉夫引进,茎叶、花果均是制作植物源杀虫农药的原料,对节足类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虫类有毒。对鸟类、哺乳类动物毒性较低,无残留、无污染。因此是绿色、有机食品生产过程中选择的最佳农药品种。 白花除虫菊株高30-80厘米,全株灰绿色,叶被灰绿短绒毛。主根圆锥形,侧根多须状分布土壤中长达20-40厘米。莖多分枝,从主根上长出7-15个一级分枝,从一级分枝上能长出12-50个二级分枝,再从二级分枝上抽生小枝,簇状生长,一级分枝中的低位分枝能自成根系入土形成。叶片卵状或矩圆形,中下部叶片有柄长达5-30厘米,沿有翘的羽轴羽状全裂,一回羽片浅裂或深裂,末回羽片条形至矩圆状,顶端尖钝形。头状花序,单生枝顶,舌状花白色,花瓣为14-20片,先端三裂,具三纵肋,中部管状(雄花)黄色5裂,种子瘦果形细长,倒圆锥形,有4-5条梭角光滑。适应性广,喜阳光,喜水怕涝,温凉气候适宜生长。自花授粉,一年四季均可栽培,花原基分化受低温日照影响,属越年生物。无论春、夏、秋播种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白花除虫菊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1)种子预处理:种子加水浸泡5~8h后取出,与种子20~30倍重量细沙或焦泥灰搅拌均匀,细沙或焦泥灰的含水量为25~30%,于10?20℃下催芽5~6天,再用种子10~15倍重量肥土或焦泥灰经2~3级逐级扩大拌匀即可播种;2)整理苗圃:翻耕,打细土块,每亩苗圃施加有机肥1000~2000kg,再翻耕一次使有机肥与土混合均匀,开厢;3)播种:经步骤1)预处理后的种子分三次均匀播种,播种后厢面覆盖一层砍断的秸秆;4)苗床管理:保持厢面湿润,16~18天出苗,25~30天齐苗,拣去拥挤苗、弱苗,再每亩施加有机肥500?1000kg;5)移植栽培:苗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花除虫菊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1)种子预处理:种子加水浸泡5 8h后取出,与种子20 30倍重量细沙或焦泥灰搅拌均匀,细沙或焦泥灰的含水量为25 30%,于10-20°C下催芽5 6天,再用种子10 15倍重量肥土或焦泥灰经2 3级逐级扩大拌匀即可播种; 2)整理苗圃:翻耕,打细土块,每亩苗圃施加有机肥1000 2000kg,再翻耕一次使有机肥与土混合均匀,开厢; 3)播种:经步骤I)预处理后的种子分三次均匀播种,播种后厢面覆盖一层砍断的秸杆; 4)苗床管理:保持厢面湿润,16 18天出苗,25 30天齐苗,拣去拥挤苗、弱苗,再每亩施加有机肥500-1000kg ; 5)移植栽培:苗高为6 9cm,移栽至田地,移栽田地每亩施加2000 3000kg有机肥,再翻耕耙平,开厢,厢宽2m,厢沟宽0.3m,厢沟深IOcm ; 6)栽后管理:栽后10 15天检查,补栽死苗缺穴,栽后25 30天,选择阴雨天施加提苗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花除虫菊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采收,所述的采收包括下述步骤: 1)采花:当花冠未完全展开时,整蒂采摘不带花柄,随采随晒,晒至花蒂含水量为6 12%,收存; 2)采种:选择无病的地块采种,当花蒂绿色部分发黑干枯时种子成熟,采收种子,晒干收存; 3)割茎:采花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正万吴淇刘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凉山金叶废弃烟草集中销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