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47277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28 04: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定在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以及遮盖绝缘本体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基部。所述遮蔽壳体设有呈环形包覆所述基部周围的封闭部。所述基部周围与所述封闭部的接触部位形成有内凹的凹槽。所述电连接器设有设置在所述凹槽内以密封所述封闭部与基部之间的接触部位的密封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连接器可防水且结构稳固、体积较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防水型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电连接器在器件与器件、组件与组件、系统与系统之间进行电气连接和信号传递,其是构成一个完整系统所必须的基础元件。目前电连接器广泛应用在各种电子产品中。现有的电连接器通常包括有绝缘本体、固定在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以及遮盖绝缘本体的遮蔽壳体。导电端子设有固定在绝缘本体上的固定部、与一对接连接器电性连接的接触部以及焊接至一电路板上的焊接部。所述遮蔽壳体通常通过扣持结构扣持在绝缘本体外围。但是,现有的电连接器上遮盖绝缘本体的遮蔽壳体与绝缘本体之间存有间隙,从而导致该种电连接器防水性差,湿气或水容易自遮蔽壳体与绝缘本体之间的间隙进入电路板上,进而影响电连接器的使用。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电连接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水且结构稳固、体积较小的电连接器。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定在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以及遮盖绝缘本体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基部,所述遮蔽壳体设有呈环形包覆所述基部周围的封闭部,所述基部周围与所述封闭部的接触部位形成有内凹的凹槽,所述电连接 器设有设置在所述凹槽内以密封所述封闭部与基部之间的接触部位的密封单元。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密封单元为设置在所述凹槽内的密封圈或者设置在所述凹槽内的防水胶。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包覆在所述遮蔽壳体外围的防水外壳。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部在所述凹槽前侧还设有内凹的定位槽,所述遮蔽壳体设有向下突伸以与所述定位槽相对应配合的定位突起。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还设有自基部向后延伸的定位部,所述遮蔽壳体设有自所述封闭部向后延伸以与所述定位部相扣持的定位臂。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端子镶埋成型在所述绝缘本体内,所述绝缘本体设有自基部向前延伸的舌板,所述导电端子设有突露出舌板表面的接触部以及向后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焊接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连接器还设有镶埋在绝缘本体内并遮盖所述舌板的加强片,所述加强片遮盖舌板的上表面及前端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所述遮蔽壳体与绝缘本体之间设置密封单元,一方面使得遮蔽壳体安装到绝缘本体外围后与绝缘本体之间的缝隙得以被填充,进而可有效防止湿气或水自遮蔽壳体与绝缘本体之间的间隙进入焊接有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电路板上;另一方面,将所述密封单元设置在电连接器内侧可充分利用电连接器的内部空间,不会增加电连接器的整体体积,从而使得设置有防水结构的本技术电连接器整体体积较小,并且密封单元设置在内侧可防止脱落,使得本技术电连接器结构稳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图1中电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图3是图1中电连接器的分解图;图4是图1中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的一较佳实施方式。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固定在绝缘本体I上的导电端子2、遮盖绝缘本体I的遮蔽壳体3、覆盖在所述遮蔽壳体3外侧的辅助壳体4以及围绕在所述遮蔽壳体3外围的防水外壳5。请参照图1、图3及图4所示,所述绝缘本体I设有基部11、自基部11向后延伸的定位部12以及自基部前侧向前延伸的舌板13。所述基部11周围与所述遮蔽壳体3接触部位形成有内凹的凹槽111,并且所述基部11顶壁在所述凹槽111前侧还设有内凹的定位槽112。所述导电端子2镶埋成型在所述绝缘本体I内,并设有突露出舌板13下表面的接触部21以及向后延伸出绝缘本体I的焊接部22。此外,所述电连接器100还包括镶埋在绝缘本体I内并遮盖所述舌板13的加强片6。所述加强片6遮盖舌板13的上表面、前端面及两侧面,以用以增加舌板13的强度。请参照图2至图4所示,所述遮蔽壳体3整体呈环形设置并设有顶壁31、与顶壁31相对的底壁32以及连接顶壁31和底壁32的两侧壁33。所述遮蔽壳体3包括呈环形包覆所述基部11周围的封闭部34、自所述封闭部34向后延伸以与所述定位部12相扣持的定位臂35、以及自所述封闭部34向前延伸的遮盖部36。所述封闭部34环绕所述基部11并贴附于所述基部11外侧。本技术电连接器10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基部11上的凹槽111内以密封所述封闭部34与基部11之间的接触部位的密封单元7。所述密封单元7为设置在所述凹槽111内的密封圈或者设置在所述凹槽111内的液体防水胶。所述遮盖部36后侧遮盖基部11前侧部位,并设有自顶壁31向下突伸以与所述定位槽112相对应配合的定位突起361。所述遮盖部36前侧环绕所述舌板13并与舌板13之间形成收容一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的收容空间362。所述遮盖部36前侧顶壁31上设有一对上下贯穿以与对接连接器上的锁扣相扣持的锁孔363。请参照图2及图3所示,所述辅助壳体4设有贴附所述遮蔽壳体3顶壁31外侧的顶板41、自顶板41两侧向下延伸并贴附遮蔽壳体3两侧壁33外侧的两个侧板42以及分别自两个侧板42下端分别向下延伸的安装脚43。所述辅助壳体4顶板41与所述锁孔363的相对位置处设有向外突伸以对所述锁扣(未图示)进行让位的让位突起411。请参照图1所示,所述防水外壳5与辅助壳体4整体密封设置在所述遮蔽壳体3外围,以防止任何湿气或者水自遮蔽壳体3的缝隙向外流窜。为了更好的防水效果,本技术中所述辅助壳体4是镶埋成型在所述防水外壳5内,所述安装脚43向下突伸出所述防水外壳5以将本技术电连接器100焊接固定至一电路板(未图示)上。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在所述遮蔽壳体3与绝缘本体I之间设置密封单元7,一方面使得遮蔽壳体3安装到绝缘本体I外围后与绝缘本体I之间的缝隙得以被填充,进而可有效防止湿气或水自遮蔽壳体3与绝缘本体I之间的间隙进入焊接有本技术电连接器100的电路板上;另一方面,将所述密封单元7设置在电连接器100内侧可充分利用电连接器100的内部空间,不会增加电连接器100的整体体积,从而使得设置有防水结构的本技术电连接器100整体体积较小,并且密封单元7设置在内侧可防止脱落,使得本技术电连接器100结构稳固。此外,通过在遮蔽壳体3外侧设置辅助壳体4并将安装脚43设置在辅助壳体4上,从而可避免因需要在遮蔽壳体3上进行撕破成型安装脚而在遮蔽壳体3上形成开口,进而使得本技术中遮蔽壳体3具有完整性,可有有效防水,且不用在遮蔽壳体3上撕破后使得遮蔽壳体3和本技术电连接器100整体结构稳固。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技术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技术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 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定在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以及遮盖绝缘本体的遮蔽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基部,所述遮蔽壳体设有呈环形包覆所述基部周围的封闭部,所述基部周围与所述封闭部的接触部位形成有内凹的凹槽,所述电连接器设有设置在所述凹槽内以密封所述封闭部与基部之间的接触部位的密封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定在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以及遮盖绝缘本体的遮蔽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基部,所述遮蔽壳体设有呈环形包覆所述基部周围的封闭部,所述基部周围与所述封闭部的接触部位形成有内凹的凹槽,所述电连接器设有设置在所述凹槽内以密封所述封闭部与基部之间的接触部位的密封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单元为设置在所述凹槽内的密封圈或者设置在所述凹槽内的防水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包覆在所述遮蔽壳体外围的防水外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在所述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飞松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