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海上浮式储油生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38024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27 2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海上浮式储油生产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船体;船体的主甲板上设有生活楼和油气水处理系统;船体为双底双壳结构,船体的底部和侧舷上均设有压载水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海上浮式储油生产装置具有以下优点:船体采用双底双壳形式,开创了国内的深海海上浮式储油生产装置先例,更安全,保温性能佳。采用潜没泵,取消泵舱,增加了船体可用的原油储存容积,简化管路。甲板上布置大量预留区域,使FPSO具有更多的可能性,可适应服务油田周边的潜力油田,增加更多的油气水处理设备。采用原油闪蒸系统,解决了南中国海油田中普遍原油闪点低的问题,实现了对本油田资源的充分利用,避免了对外部原油的依赖和运输燃料油的资金消耗。(*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海上浮式储油生产装置,属于海洋工程

技术介绍
海上浮式储油生产装置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应用于中国的海上石油开发,其主要用于海上石油的处理与储存。装置内部的原油将通过穿梭油轮,运往各地的码头并为用户使用。海上浮式储油生产装置承担了海上石油50%以上的产能,是海上开发设施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的用于深海的海上浮式储油生产装置,其总体布置沿袭油轮的布置方式,工艺舱室与污油水舱一起布置在装置的尾部,此种布置方式使海上浮式储油生产装置工艺流程中的物流需经过较长的管线才能进入到工艺舱室处理,并经过较长的管线再次返回到工艺流程中。工艺流程管系复杂是传统的海上浮式储油生产装置特点之一。传统的海上浮式储油生产装置沿袭油轮的设计体系,采用泵舱泵,设置泵舱,不仅管系复杂,占用了储油空间,还受泵舱泵的能力限制,产生大量的舱底死油,使有效原油舱油进一步减小。传统的用于深海的海上浮式储油生产装置,通常配备解脱式的单点装置或者永久式的单点装置。即,要么在台风到来之前,海上浮式储油生产装置解脱以保装置安全;要么不解脱,通过其单点系泊系统的定位作用,确保海上浮式储油生产装置不偏离原有位置,保证输送原油或物流的水下软管不断裂,防止溢油事故。前者往往由于台风的走向不确定性,造成海上浮式储油生产装置解脱决策的误判,使海上浮式储油生产装置被迫承受大于其设计值的环境条件(台风),从而造成海上浮式储油生产装置移位,水下软管断裂溢油,海上生产中断。后者则无法应对可预报的大于设计值的超恶劣海况,当此恶劣海况出现时,明知海上浮式储油生产装置无法抵御此恶劣海况,但是由于没有配备单点解脱装置,必须动用大量海上施工资源辅助海上浮式储油生产装置解脱,海上作业风险大,对恶劣海况的应变能力差。安全事故的频发性与对恶劣海况应变力差是传统的海上浮式储油生产装置特点之O此外,传统的海上浮式储油生产装置无法适应原油产品闪点低的油田,需要不断有供给船给其供应满足使用要求的原油,每年将产生额外的作业费用;其设计环境条件通常为百年一遇海况,无法适应日益恶劣研究的海洋环境,海上浮式储油生产装置的安全生产受到挑战;设计寿命15 20年,可利用的寿命短,远未发挥海上浮式储油生产装置的使用潜力;海上浮式储油生产装置的原油生产设施往往只针对当时的油田产能设计,未考虑未来的潜在产能,但凡其服务油田更改,或者周边出现潜在油田,都需要进行大量的适应性改造,产生较大的改造费用;传统的海 上浮式储油生产装置往往为单底甚至单舷侧,不符合日益严格的环保理念,产生溢油的风险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传统的海上浮式储油生产装置存在的弊端,提供一种适用于深海恶劣海况下的油气生产项目的新型海上浮式储油生产装置。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新型海上浮式储油生产装置,包括船体;所述船体的主甲板上设有生活楼和油气水处理系统;所述船体为双底双壳结构,所述船体的底部和侧舷上均设有压载水舱。上述的浮式储油生产装置,所述船体的内部自其尾部至其首部包括机舱、储油舱a、工艺舱、储油舱b和单点舱;所述压载水舱给所述储油舱a和储油舱b提供了保护,避免了所述储油舱a和储油舱b和海水直接接触。同时,由于与外部海水隔离,增加了船体的保温性能。所述船体中的储油舱a和储油舱b需要常年保持50°C以上的温度,避免原油凝固,为此需要所述主甲板上设置的热站提供热量供原油舱加热使用。而所述船体的双底双壳结构可提供更好的保温性能。所述工艺舱包括工艺水舱、燃油舱和污油水舱。上述的浮式储油生产装置,所述机舱与所述储油舱a之间设有隔离空舱,为了保证所述装置的运行安全。上述的浮式储油生产装置,所述压载水舱、储油舱a和储油舱b内均设有潜没泵,因此,不需要再在所述船体内部设置泵舱,其余的消防泵等小泵不属于危险区,可以与其他设备一起布置在所述机舱中。该设置为船体争取了 200(Γ4000方的储油空间。同时,所述潜没泵也使死油率从泵舱泵的3%减小到O. 5%以内,进一步增加了储油空间。上述的浮式储油生产装置,所述主甲板上还设有原油真空闪蒸系统,所述原油真空闪蒸系统利用真空环境下可凝性气体易挥发特性,将原油加热至部分气化,经过减压设施,在一个封闭容器内,在一定温度压力下,气液两相迅速分离,去除其中低闪点组分,提高闪点以达到规范要求(原油闭杯闪点高于60°C)。该原油真空闪蒸系统由脱气塔、真空装置、原油输入、加热器、冷凝回收等设备组成,具体工作过程为真空泵对脱气塔抽真空到一定程度时启动供油泵,将原油输入脱气塔内脱气。将轻质组分蒸馏出去,保留重质组分并收集,作为燃料油。该设置解决了油田原油闭杯闪点低的问题(低于60°C),使任何油田的原油都能用于海上浮式储油生产装置的主推进机械及发电机原动机或锅炉,实现了对本油田资源的充分利用,避免了周边油田达标原油的依赖,和运输燃料油的能源、资金消耗。尤其在南中国,原油低闪点具有一定普遍性,且季风和台风季期间,连续又巨大的风浪对于驳船输油作业是十分不利的因素。上述的浮式储油生产装置,所述主甲板上还设有若干个预留区域,使该储油生产装置成为了面向未来的装置,并具有更大的可能性,可以将它应用于不同的油田,并为未来的周边潜力油田做好准备。上述的浮式储油生产装置,所述主甲板上设有3块预留区域;所述3块预留区域位于所述主甲板。上述的浮式储油生产装置,所述单点舱内设有带有解脱功能的单点系泊装置,该海上浮式储油生产装置将围绕所述单点系泊装置旋转,自动选择受力最小的方向,即风标效应。本技术中的海上浮式储油生产装置采取的单点系泊装置为永久式单点,且具备解脱功能。即其轴承与系泊缆等构件强度足够,能够承受南中国海的台风工况,同时又兼顾解脱式单点系泊系统的优点,具备解脱功能,能够在动用较少施工船舶资源的基础上完成解脱,由拖轮拖带驶向锚地,避开无法抵御的恶劣海况。这种单点结构兼顾永久式单点与解脱式单点的优点,是海洋环境日益恶化的新形势下出现的高水平的单点设计。本技术提供的海上浮式储油生产装置具有以下优点船体采用双底双壳形式,开创了国内的深海海上浮式储油生产装置先例,更安全,保温性能佳。采用潜没泵,取消泵舱,增加了船体可用的原油储存容积,简化管路。甲板上布置大量预留区域,使FPSO具有更多的可能性,可适应服务油田周边的潜力油田,增加更多的油气水处理设备。采用原油闪蒸系统,解决了南中国海油田中普遍原油闪点低的问题,实现了对本油田资源的充分利用,避免了对外部原油的依赖和运输燃料油的资金消耗。采用具备解脱功能的永久式单点系泊系统,提高了海上浮式储油生产装置的应对恶劣海况的灵活性和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海上浮式储油生产装置的立面图。图2为技术提供的海上浮式储油生产装置的工艺甲板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海上浮式储油生产装置的舱室俯视图。图中各标记如下1船体、2油气水处理系统、3工艺舱、41储油舱a、42储油舱b、5单点舱、6压载水舱、7机舱、8隔离空舱、9生活楼、10污油水舱、11燃油舱、12工艺水舱、13预留区域、14原油真空闪蒸系统、15单点系泊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如图f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海上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海上浮式储油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船体;所述船体的主甲板上设有生活楼和油气水处理系统;所述船体为双底双壳结构,所述船体的底部和侧舷上均设有压载水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海上浮式储油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船体;所述船体的主甲板上设有生活楼和油气水处理系统;所述船体为双底双壳结构,所述船体的底部和侧舷上均设有压载水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式储油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的内部自其尾部至其首部包括机舱、储油舱a、工艺舱、储油舱b和单点舱; 所述工艺舱包括工艺水舱、燃油舱和污油水舱。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式储油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舱与所述储油舱a之间设有隔尚空舱。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达易丛徐正海范模王春升李新仲陈荣旗邱里杜佳王建文侯金林贾旭白雪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