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29496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26 18:03
第2透镜框(10)具有:直径比第1透镜框(3)的空间部内径小的圆筒形状的抵接部(11),其前端部与第1透镜框(3)的端面(4a)抵接;以及圆筒形状的嵌合部(12),其直径比抵接部(11)大,且与第1透镜框(3)的内壁面嵌合,在以该形状将第2透镜框(10)插入第1透镜框(3)的空间部内时,与第1透镜框(3)的内壁面之间产生间隙(5)。由此,在第1透镜框(3)中插入第2透镜框(10)而进行嵌合时,第1透镜框(3)与第2透镜框(10)的接触面积减小,插入阻力减轻,能够使第2透镜框(10)的前端部可靠地与第1透镜框(3)的凸缘部(4)的端面(4a)抵接,能够消除光轴方向的位置偏差,能够得到稳定的光学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物镜光学系统的后方配置有摄像系统的摄像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广泛使用工业用和医疗用的内窥镜。特别是具有在内窥镜的插入部前端配设有使用了 C⑶等固体摄像元件的摄像装置的内窥镜,例如如果用于医疗,则通过将配设有摄像装置的插入部插入体腔内,能够利用监视器对体腔内的被检部位的像进行观察。关于这种内置于内窥镜前端部中的摄像装置,为了实现小型化和组装性的提高,如日本国特开2008-307293号公报所公开的那样,在由多个透镜组构成的物镜光学系统的后方配置有摄像元件封装,该摄像元件封装利用树脂密封固体摄像元件、保护该固体摄像元件的摄像面的玻璃罩、在固体摄像元件的摄像面的相反侧的背面安装了电子部件的电路基板而进行封装化。一般使用透镜框保持构成摄像装置的物镜光学系统的多个透镜组。在基于该透镜框的透镜保持构造中,有时使用多个透镜框进行保持,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准确保持各透镜的光学位置而确保光学性能,作为图5所示的透镜保持构造,多数情况下在该透镜保持构造的后方配置有摄像元件封装。在图5所示的透镜保持构造中,在对构成物镜组的一个透镜200进行保持的第I透镜框210内,抵靠接合有对另一个透镜201进行保持的第2透镜框211,由此将透镜200、201配置在光轴方向上的规定位置,在第2透镜框211上接合有对未图示的摄像元件封装进行保持的摄像框212。但是,在图5的透镜保持构造中,为了消除透镜200、201之间的径向的光学偏移,需要使第I透镜框210和第2透镜框211成为嵌合构造。因此,在第I透镜框210内插入第2透镜框211进行组装时,由于摩擦而引起的插入阻力增大,不仅导致作业性降低,还对透镜施加了不合理的载荷,可能产生不良情况。并且,在第I透镜框210中嵌合第2透镜框211时,很难确认第2透镜框211的前端面211a是否可靠地与第I透镜框210的抵靠面210a抵接,在第I透镜框210的抵靠面210a与第2透镜框211的前端面211a之间产生间隙,透镜的光轴方向上的位置就会出现偏差,可能无法得到稳定的光学性能。进而,在对第I透镜框210和第2透镜框211进行组装后,在第2透镜框211上接合摄像框212并保持摄像元件封装的情况下,根据摄像元件封装的密封电路基板和电子部件的树脂剂量,会导致由于树脂的热膨胀等而引起的过度应力施加于固体摄像元件的摄像面侧的玻璃罩上,可能产生不良情况。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摄像装置能够可靠地进行固定而不会对结构部件施加不合理的载荷,能够得到稳定的光学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摄像装置在物镜光学系统的后方配置有摄像系统,其中,所述物镜光学系统构成为具有多个透镜和多个透镜框,其中,在至少2个透镜框中,第I透镜框在内侧具有供第2透镜框的前端部抵接的阶梯部,所述第2透镜框具有与所述第I透镜框的内径嵌合的嵌合部以及与所述第I透镜框的内径之间设置间隙且与所述阶梯部抵接的抵接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式的摄像装置在物镜光学系统的后方配置有摄像系统,其中,所述物镜光学系统构成为具有多个透镜和多个透镜框,其中,在至少2个透镜框的结构中,第I透镜框在内侧具有供第2透镜框的前端部抵接的阶梯部,在阶梯部前方具有配置沿光轴方向进退的移动透镜框的滑动部,所述第2透镜框具有与所述第I透镜框的内径嵌合的嵌合部以及与所述第I透镜框的内径之间设置间隙且与所述阶梯部抵接的抵接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方式的摄像装置在物镜光学系统的后方配置有摄像系统,其中,所述摄像系统具有固体摄像元件,其对从所述物镜光学系统入射的光进行光电转换;玻璃罩,其覆盖所述固体摄像元件的摄像面;电路基板部,其配设在所述固体摄像元件的摄像面的相反侧的背面;内引线,其从所述电路基板部延伸出来并与连接部连接,该连接部在所述固体摄像元件的摄像面的侧方设置在不被所述玻璃罩覆盖的位置;以及密封树脂,其在所述玻璃罩的侧方不覆盖所述玻璃罩侧面全体,而覆盖到所述内引线的上表面。附图说明图1涉及本专利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是示出在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设置的摄像装置的结构图。图2涉及本专利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是示出摄像元件封装的结构的说明图。图3涉及本专利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是示出其他摄像元件封装的结构的说明图。图4涉及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是示出在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设置的摄像装置的结构图。图5是示出现有的透镜保持构造的说明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图1 图3对本专利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摄像装置例如适用于在插入观察部位腔内的细长的插入部的前端侧内置摄像元件的内窥镜等。如图1所示,这种摄像装置I构成为具有物镜光学系统单元2以及配设在该物镜光学系统单元2的后方的摄像系统单元30。物镜光学系统单元2通过第I透镜框3和接合在该第I透镜框3上的第2透镜框10保持由多个透镜构成的物镜组20。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第I透镜框3保持物镜组20中的前端侧的第I透镜21,利用第2透镜框10保持其余透镜组。进而,物镜组20的各透镜在各透镜框中配置在以高精度的垂直度和同轴度进行加工后的部位。通过这种构造,物镜组20的各透镜以没有倾斜的方式配置在各透镜框内。第I透镜框3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状,在该圆筒形状的内部的靠近前端的位置设有供第I透镜21的基端侧外周部抵接的凸缘部4。在该凸缘部4的背面侧设有收纳第2透镜框10的空间部。另外,例如在应用于内窥镜的情况下,第I透镜框3与未图示的内窥镜的前端框嵌合,保持在内窥镜的前端部上。并且,例如考虑到高压蒸汽灭菌处理等,被第I透镜框3保持的第I透镜21的外周部通过软钎焊或硬焊这样的焊接而与第I透镜框3气密接合。并且,第2透镜框10保持物镜组20的第I透镜21以外的其余的透镜组,从前端侧起依次保持配置在第I透镜21的后方的第2透镜22、光圈23、第3透镜24、第4透镜25、第5透镜26。保持这些透镜组的第2透镜框10被插入设置在第I透镜框3的凸缘部4背面侧的空间部内,前端部与第I透镜框3的凸缘部4背面侧的端面4a抵接,并且,后端部与第I透镜框3的空间部的内壁面嵌合,通过粘接剂等进行固定。更详细地讲,第2透镜框10的外形形状形成为在前端侧和后端侧外径不同的带阶梯的圆筒状,具有直径比第I透镜框3的空间部内径小的圆筒形状的抵接部11,其前端部与第I透镜框3的凸缘部4背面侧的端面4a抵接;以及圆筒形状的嵌合部12,其以规定长度设置在该抵接部11的后端侧,直径比抵接部11大,且与第I透镜框3的空间部内壁面嵌合。即,第2透镜框10形成为如下形状在插入第I透镜框3的空间部内时,与第I透镜框3的空间部内壁面之间产生间隙5。并且,第2透镜框10的前端部的面和第I透镜框3的凸缘部4的端面4a相对于光轴以高精度的垂直度进行加工。进而,嵌合部12相对于光轴以高精度的同轴度进行加工。通过设置这种间隙5,在第I透镜框3中插入第2透镜框10而进行嵌合时,第I透镜框3与第2透镜框10的接触面积减小,插入阻力减轻,能够提高组装作业性。而且,由于能够使第2透镜框10的前端部可靠地与第I透镜框3的凸缘部4的端面4a抵接,所以,能够消除配置在第I透镜框3中的第I透镜21和配置在第2透镜框10内的其余的透镜组的同轴度、垂直度、光轴方向的位置的偏差,能够防止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04.05 JP 2011-0838491.一种摄像装置,其在物镜光学系统的后方配置有摄像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镜光学系统构成为具有多个透镜和多个透镜框,其中,在至少2个透镜框中, 第I透镜框在内侧具有供第2透镜框的前端部抵接的阶梯部, 所述第2透镜框具有与所述第I透镜框的内径嵌合的嵌合部以及与所述第I透镜框的内径之间设置间隙且与所述阶梯部抵接的抵接部。2.一种摄像装置,其在物镜光学系统的后方配置有摄像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镜光学系统构成为具有多个透镜和多个透镜框,其中,在至少2个透镜框的结构中, 第I透镜框在内侧具有供第2透镜框的前端部抵接的阶梯部,在阶梯部前方具有配置沿光轴方向进退的移动透镜框的滑动部, 所述第2透镜框具有与所述第I透镜框的内径嵌合的嵌合部以及与所述第I透镜框的内径之间设置间隙且与所述阶梯部抵接的抵接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透镜框在比所述阶梯部更靠近前方的位置具有配置至少I个透镜的凸部,所述凸部向所述移动透镜框内突出。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I透镜框形成有缝,在该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林丈英
申请(专利权)人: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