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发电机定子和转子的合成工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27991 阅读:3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26 01:29
一种永磁发电机定子和转子的合成工装结构,所述转子包括转轴、轴承和磁钢;所述合成工装结构包括一定位环、一底板、一芯棒和两半圆套;所述定位环的外壁具有一平切面,该平切面与底板焊接,所述定位环的中心轴处具有呈阶梯状通孔;所述通孔的最大内径等于或大于所述定子的外径0.2~0.5mm,该通孔的最小内径大于发电机风扇的最大外径;所述芯棒的外径小于定子的中心孔,并大于所述磁钢的外径,且所述芯棒的一端面对应于中心轴处向内凹陷,形成一与所述轴承相配合的沉孔;每所述半圆套的外径均与所述沉孔的内径相等,且所述转轴的后端可穿过两所述半圆套围成的圆。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装配效率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永磁发电机定子和转子的合成工装结构
技术介绍
稀土永磁发电机转子主要由转轴、磁轭、磁钢、风扇、轴承等部件组成(如图1所示);定子主要由铁心和电枢绕组等组成(如图2所示)。因为磁钢是高磁稀土永磁(钕铁硼)材料制成,其磁性特强,当靠近铁质等导磁材料时所产生的吸力极大,而定子铁心材料是硅钢片,它是高导磁材料,所以靠人工直接把转子装入定子内孔或把转子从定子内孔拔出将存在以下缺点1、因磁钢磁性特强,易发生人生安全事故;2、因磁性特强所产生的吸力极大,靠人力把转子装入定子内孔或把转子从定子内孔拔出是极为困难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永磁发电机定子和转子的合成工装结构,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装配效率高等优点。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永磁发电机定子和转子的合成工装结构,所述转子包括转轴、套设于该转轴后端部的轴承和磁钢;所述合成工装结构包括一定位环、一底板、一芯棒和两半圆套;所述定位环的外壁具有一平切面,该平切面与底板焊接,所述定位环的中 心轴处具有呈阶梯状通孔;所述通孔的最大内径等于或大于所述定子的外径O. 2 O. 5mm,该通孔的最小内径大于发电机风扇的最大外径;所述芯棒的外径小于定子的中心孔,并大于所述磁钢的外径,且所述芯棒的一端面对应于中心轴处向内凹陷,形成一与所述轴承相配合的沉孔;每所述半圆套的外径均与所述沉孔的内径相等,且所述转轴的后端可穿过两所述半圆套围成的圆。较佳地,所述转子还包括磁轭,该磁轭的后端面与所述轴承的后端面之间的距离为dl ;所述沉孔具有深度h,且h彡dl。较佳地,所述磁轭的后端面与所述轴承的前端面之间的距离为d2 ;每所述半圆套的长度均为L,且d2 ^ L0较佳地,所述合成工装结构还包括一支架和一固定于该支架上的液压缸,所述支架上设有一供该液压缸的活塞杆通过的透孔;所述芯棒的另一端面设有一与所述活塞杆相配合的内孔。较佳地,所述透孔与定位环的通孔的中心轴相重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装配效率高等优点。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发电机转子的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发电机定子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永磁发电机定子和转子的合成工装结构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定位环与底板的配合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永磁发电机定子和转子的合成工装结构的使用状态一示意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永磁发电机定子和转子的合成工装结构的使用状态二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一种永磁发电机定子和转子的合成工装结构100,所述转子200包括转轴1、套设于该转轴I后端部的轴承2、磁钢12和磁轭3 ;所述磁轭3的后端面与所述轴承2的后端面之间的距离为dl ;所述磁轭3的后端面与所述轴承2的前端面之间的距离为d2。请再参阅图2、图3和图4,所述合成工装结构100包括一定位环4、一底板5、一芯棒6、两半圆套7、一支架8和一固定于该支架8上的液压缸9 ;所述定位环4的外壁具有一平切面42,该平切面42与底板5焊接,所述定位环4的中心轴处具有呈阶梯状通孔41 ;所述通孔41的最大内径m等于或大于所述定子300的外径O. 2 O. 5mm,该通孔41的最小内径Q大于发电机风扇10的最大外径η ;所述定位环41的作用在于把发电机转子200装入或退出定子300过程中,定位环4可用于定子300铁心302的轴向和径向定位,定子300铁心302外圆下部由底板5支撑。请再参阅图1、图3和图4,所述芯棒6穿过定位环4的通孔41,且所述芯棒6的外径小于定子300 (见图2)的中心孔301 (见图2),并大于所述磁钢12的外径;所述芯棒6的一端面对应于中心轴处向内凹陷,形成一与所述轴承2相配合的沉孔61,所述沉孔61具有深度h,且h > dl;所述芯棒6的另一端面设有一与液压缸9的活塞杆91相配合的内孔62,当所述芯棒6往所述发电机定子300的中心孔301推入后,该内孔62将套入所述液压缸9的活塞杆91,起到定位芯棒6的作用。所述沉孔61的作用在于把发电机转子200后端(含所述发电机轴承2和两半圆套7)插入此沉孔61后,使发电机转子200与芯棒6配合在一起,当所述芯棒6往所述发电机定子300的中心孔301推入过程中,可防止由于磁钢12强吸力作用造成发电机转子200与定子300相吸而发生事故。所述芯棒6在发电机转子200装入或退出定子300 (见图2)过程中,起到定位、导向和安全保障。芯棒6为圆柱体结构,由铝棒材料加工而成。请再参阅图1和图3,每所述半圆套7的外径均与所述沉孔61的内径相等,且所述转轴I的后端11可穿过两所述半圆套7围成的圆;每所述半圆套7的长度均为L,且d2 > L0两半圆套7的设置,当把发电机转轴I后端11(即轴承2端,含发电机轴承2和两半圆套7)插入芯棒6的沉孔61时,两半圆套7可起起径向定位,防止摆动的作用。请再参阅图3,所述支架8上设有一供该液压缸9的活塞杆通过的透孔81,所述透孔81与定位环4的通孔41的中心轴相重合,使所述发电机定子300装入所述定位环4的通孔41时,其中心孔301中心与液压缸9的活塞杆91中心相一致,可避免芯棒6在定子300的中心孔301移动过程中卡死;当应用本专利技术工作时,其操作步骤如下(I)请参阅图5,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使用状态,把发电机定子300前端装入所述定位环41的最大内径m处;(2)启动液压缸9,让活塞杆91升出至接近最长位置时停止;(3)把所述两半圆套7合抱在发电机转轴I的后端11上(即发电机磁轭3与轴承2之间位置),然后和轴承2 —起推入芯棒6的沉孔61内,直至磁轭3与芯棒6端面接触;(4)—只手抓住发电机的风扇10,另一只手托住芯棒6,然后把芯棒6对准发电机定子300的中心孔301推入一段行程时,由于定子300铁心302进入磁钢12的吸力范围,转子200将会带着芯棒6 —起自行向里移动,使芯棒6的沉孔61套入并顶住所述活塞杆91 ;(5)请参阅图6,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状态,关闭液压缸9,让活塞杆91缩回至接近最短位置时停止;在活塞杆91缩回的过程中,由于受磁钢12吸力的作用,转子200和芯棒6将顶着活塞杆91继续自行向里移动,直至整个转子200磁钢12前后端面与定子300铁心302前后端面相互对齐时,转子200和芯棒6将会自行停止移动;(6)把所述芯棒6和两半圆套7从发电机转子200上取出,发电机定子300、转子200整体合成工作完毕。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装配效率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永磁发电机定子和转子的合成工装结构,所述转子包括转轴、套设于该转轴后端部的轴承和磁钢;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工装结构包括一定位环、一底板、一芯棒和两半圆套;所述定位环的外壁具有一平切面,该平切面与底板焊接,所述定位环的中心轴处具有呈阶梯状通孔;所述通孔的最大内径等于或大于所述定子的外径0.2~0.5mm,该通孔的最小内径大于发电机风扇的最大外径;所述芯棒的外径小于定子的中心孔,并大于所述磁钢的外径,且所述芯棒的一端面对应于中心轴处向内凹陷,形成一与所述轴承相配合的沉孔;每所述半圆套的外径均与所述沉孔的内径相等,且所述转轴的后端可穿过两所述半圆套围成的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永磁发电机定子和转子的合成工装结构,所述转子包括转轴、套设于该转轴后端部的轴承和磁钢;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工装结构包括一定位环、一底板、一芯棒和两半圆套;所述定位环的外壁具有一平切面,该平切面与底板焊接,所述定位环的中心轴处具有呈阶梯状通孔;所述通孔的最大内径等于或大于所述定子的外径O. 2 O. 5_,该通孔的最小内径大于发电机风扇的最大外径;所述芯棒的外径小于定子的中心孔,并大于所述磁钢的外径,且所述芯棒的一端面对应于中心轴处向内凹陷,形成一与所述轴承相配合的沉孔;每所述半圆套的外径均与所述沉孔的内径相等,且所述转轴的后端可穿过两所述半圆套围成的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发电机定子和转子的合成工装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朝文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永强力加动力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