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25752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25 22:43
一种输入装置,在被固定的操作体或移动范围受限的操作体的操作面上触摸手指并使手指沿着操作面移动时,能够感觉到像操作面跟随手指的移动而移动。具有半球面的操作面(3)的操作体(2)被支撑为能够倾斜微小的角度(α)。通过振动装置对操作体(2)提供振幅(F)朝向上下的连续振动。若手指(30)触摸到操作面(3),则通过连续振动在手指(30)的触摸部(T)产生朝向切线(S)的振幅成分(Fs),因此在使手指(30)移动时,能够获得像操作面(3)跟随手指(30)的移动而转动的触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输入装置,包括被固定的或被限制为只能移动受限的距离的操作体,在该操作体的表面的操作面上滑动手指来进行输入操作,尤其涉及在使手指沿着操作面滑动时能够向手指提供像操作面移动那样的触感的输入装置。
技术介绍
在以下专利文献I和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包括用手指操作的操作体、以及向该操作体提供冲击力或振动的振动装置。专利文献I中所记载的轨迹球装置包括向多个方向自由转动的球、检测球的转动方向和转动距离的编码器、以及向球提供力的螺线管。在操作球时,从螺线管对球不定期(非周期性)地提供力,能够通过操作球的手指感觉到螺线管的力。专利文献I中所记载的轨迹球装置通过手指使球转动,从而能够选择画面上所显示的项目,或移动画面上所显示的滚动条。并且,在所选择的上述项目变迁时,从螺线管向球提供瞬间的力,或在滚动条到达其移动终端时,从螺线管向球提供瞬间的力。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输入装置设置有环形状或直线形状的凹部和电容耦合的电极。在使手指在触摸到凹部的状态下沿着凹部移动时,通过上述电极检测手指的位置和手指的移动。即,作为操作体的凹部其本身不移动,而是使手指触摸到凹部并滑动,从而进行输入操作。在该输入装置上设置有振子,若触摸到凹部的手指移动一定距离,则脉冲提供到振子,振子一时地振动,向凹部提供一时的振动。由此,向触摸到凹部的手指提供点击感(日文々感),使操作者能够感觉到手指移动了一定距离。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305938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3-337649号公报专利文献I中所记载的轨迹球装置为用手指使球转动的方式,因此需要用于将球转动自如地支撑的机构,结构复杂。此外,轨迹球装置需要超过球的直径的高度尺寸,因此无法搭载在薄型的设备上。此外,存在附着在球表面上的杂物及灰尘容易随着球的转动而卷入装置的内部的缺点。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输入装置为使手指触摸到环形状或直线形状的凹部并在其表面滑动的方式,因此不需要转动支撑机构,容易使整体构成为薄型。但是,在使手指触摸到凹部并滑动时摩擦反作用力作用于手指,因此与球实际转动的装置等相比操作触感变差。此外,只能使手指平面滑动来进行操作,无法进行使手指立体地移动的操作,难以应对操作输入的多样性。在专利文献I的轨迹球装置中,设置有向球提供力的螺线管,在专利文献2的输入装置中,设置有向凹部提供振动的振子。但是,上述螺线管在画面上所显示的项目变迁时等情况下不定期地产生力。此外,上述振子在手指移动一定量时提供瞬间的振动,与在凹部滑动的手指的移动速度对应地,产生振动的间隔发生变化,仍然只能产生不定期的振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用于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入装置,包括在用手指对操作面进行操作时无法移动或只能移动受限的距离的操作体,在使手指在操作面上滑动时,能够提供像操作面移动那样的触感。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输入装置,包括操作体,具有手指触摸的操作面;和检测部件,检测手指对上述操作面的操作状态,上述输入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操作体被固定为,在触摸到上述操作面的手指沿着上述操作面移动时上述操作体不移动,或者上述操作体的移动被限制为,只能移动比手指沿着上述操作面移动的移动距离短的距离,设置有振动提供机构,该振动提供机构至少在手指触摸到上述操作面的期间,对上述操作体持续提供预先确定的频率的连续振动。本专利技术的输入装置在使手指在被固定或移动量受限制的操作体的表面的操作面上滑动时,操作体产生预先确定的频率的连续振动。因此,操作面与手指之间的摩擦力减小,能够减小使手指在操作面上滑动时手指上感觉到的阻力。由此,能够获得像操作面和手指一起移动的感觉,能够提高操作性。此外,操作体为固定状态或移动受限制的状态,因此不需要使操作体移动的支撑机构,不会像现有的轨迹球装置那样产生附着在球上的杂物及灰尘卷入装置内的问题。在本专利技术中,上述操作面为朝向与手指相对的方向突出的突形状,例如上述操作面为球面的一部分。或者,上述操作面也可以是朝向与手指相对的方向的相反方向凹陷的凹形状,上述操作面也可以是大致平面形状。本专利技术可以构成为,上述操作体被弹性体支撑,以使得上述操作面能够移动比手指的移动距离短的距离。本专利技术可以构成为,设置有控制部,该控制部控制上述振动提供机构,通过上述振动提供机构产生上述连续振动,并且在进行了基于手指的预定操作时,从上述振动提供机构对上述操作体提供不定期的振动。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从上述振动提供机构对上述操作体提供包含了沿着手指在上述操作面上的移动方向的振幅成分的连续振动。例如,上述操作面至少在一部分具有相对于从上述振动提供机构向上述操作体提供的连续振动的振幅方向倾斜的倾斜面。上述检测部件为检测上述操作面被手指按压的情况的压力传感器。或者,上述检测部件为检测手指的接近和移动的静电传感器。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输入装置即使操作体不是能够自由移动的结构,也能够减小使手指在操作体的表面的操作面上滑动时的阻力,从而获得像操作面跟随手指那样的操作触感。此外,由于不需要将操作体能够自由转动地支撑的支撑机构,因此能够使结构简单,还容易实现薄型化。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输入装置的纵剖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输入装置上所设置的静电传感器的俯视图。图4是图1所示的输入装置的动作说明图。图5是输入装置的电路结构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的剖视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4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的剖视图。标号说明I输入装置2操作体3操作面3b 顶部4凸缘部5压力传感器6弹性部件8盖部件9静电传感器15振动装置30 手指101输入装置102操作体103静电传感器103a 操作面110按压开关201输入装置202操作体203操作面301输入装置302操作体303操作面304静电传感器315振动装置F 振幅Fs振幅成分T接触部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及图2所示的输入装置I具有操作体2。操作体2为合成树脂制或金属制。操作体2具有其表面形状为球面的一部分的突形状的操作面3。操作面3形成为比球体表面的全周的角度即360度小的角度,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操作面3具有球体的表面的大致一半的面积。操作面3在其表面具有细微的凹凸面3a。能够减小手指30触摸时的摩擦系数。操作体2也可以被固定为无法移动,但是在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I中,如图4所示,能够向所有方向倾斜角度α。操作体2能够倾斜的角度α与图2所示的操作面3的能够通过手指30操作的角度范围β相比为十分小的值。上述角度α优选为5度以下,更优选为3度以下。操作体2具有凸缘部4。在图2中表示有通过构成操作面3的球面的曲率中心O并垂直地延伸的中心线CL,上述凸缘部4在与中心线CL垂直的方向上在围绕中心线CL的360度全周上而连续形成。在输入装置I的基座7上固定有弹性部件6,在其表面固定有第I检测部件即压力传感器5,操作体2的凸缘部4的下表面4a设置在压力传感器5的上方。弹性部件6为合成橡胶片或发泡树脂材料的片。压力传感器5为MEMS传感器,在基板的上方设置有隔着微小的空隙而对置的作用板,通过压电元件等检测作用板被凸缘部4按压时作用板的变形。如图1所示,弹性部件6和压力传感器5沿着凸缘部4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输入装置,包括:操作体,具有手指触摸的操作面;以及检测部件,检测手指对上述操作面的操作状态,上述输入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操作体被固定为在触摸到上述操作面的手指沿着上述操作面移动时上述操作体不移动,或者上述操作体的移动被限制为只能移动比手指沿着上述操作面移动的移动距离短的距离,设置有振动提供机构,该振动提供机构至少在手指触摸到上述操作面的期间,对上述操作体持续提供预先确定的频率的连续振动。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0.20 JP 2011-2308281.一种输入装置,包括操作体,具有手指触摸的操作面;以及检测部件,检测手指对上述操作面的操作状态, 上述输入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操作体被固定为在触摸到上述操作面的手指沿着上述操作面移动时上述操作体不移动,或者上述操作体的移动被限制为只能移动比手指沿着上述操作面移动的移动距离短的距离, 设置有振动提供机构,该振动提供机构至少在手指触摸到上述操作面的期间,对上述操作体持续提供预先确定的频率的连续振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操作面为朝向与手指相对的方向突出的突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操作面为球面的一部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操作面为朝向与手指相对的方向的相反方向凹陷的凹形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操作面为大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野寺干夫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