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振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16997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24 21: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线振动器,所述直线振动器包括:外壳,用于提供内部空间;第一驱动单元,布置在所述外壳内部;第二驱动单元,布置在所述外壳内部,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沿着水平方向驱动;以及弹性单元,布置在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相对的侧面上,以在所述外壳的内部弹性地支撑所述第二驱动单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直线振动器
技术介绍
通常,直线振动器用来通过使用磁体和线圈之间的电磁力,在电子设备中产生振动,所述电子设备比如是移动电话、智能电话、游戏机、便携式信息终端、智能平板电脑和游戏控制器。常规直线振动器被配置为使得当将电流施加到线圈上时,利用线圈和磁体之间形成的电磁力启动振动器的操作,从而相对于定子,与弹簧的弹性相关联地垂直振动该振动器。然而,常规直线振动器的缺点在于当由于振动器相对于定子的垂直运动而产生振动时,振动能量小并且该直线振动器的体积庞大。为了解决这个缺点,近来已经研发了一种直线振动器,其中振动器布置在定子的上表面上,并且该振动器相对于定子水平振动来产生振动。然而,进行水平振动来产生振动的常规直线振动器也存在缺点,即在从外部朝向直线振动器的振动方向施加冲击的情况下,较大的应力被施加到振动振动器的弹性单元,从而容易毁坏或损坏该弹性单元。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直线振动器,所述直线振动器被配置为通过朝向水平方向产生振动来显著地减小直线振动器的尺寸,并且显著地增加振动力。此外,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直线振动器,所述直线振动器被配置为在产生朝向水平方向的振动期间所述振动器由于外部冲击而偏离有效振动部分的情况下,通过强制地停止振动器来防止毁坏或损坏弹性单元。为了实现至少全部或部分上述目的,根据如本文中体现和广泛描述的本公开的目的并且在本公开的一个总体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直线振动器,所述直线振动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用于提供内部空间;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布置在所述外壳内部;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布置在所述外壳内部,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沿着水平方向驱动;以及弹性单元,所述弹性单元布置在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相对的侧面上,以便在所述外壳内部弹性地支撑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如根据上述显而易见的是,根据本公开如此配置的直线振动器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产生朝向水平方向的振动来显著地降低直线振动器的尺寸,同时能够显著地增加振动倉tfi。另一个有益效果在于,在产生朝向水平方向的振动期间所述振动器由于外部冲击而偏离有效振动部分的情况下,通过强制地停止振动器来防止毁坏或损坏弹性单元。附图说明附图被包括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并入到本申请中并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公开的例示性实施例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在附图中图1是例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直线振动器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例示图1中的被组装的直线振动器的平面图;图3是沿着图2的线“1-1”截取的剖视图;图4是沿着图2的线“I1-1I”截取的剖视图;图5是例示图1中的下壳、磁体和柔性电路基板的提取透视图;图6是例示图1中的柔性电路基板的透视图;图7是例示图1中的直线振动器的第二驱动单元的分解透视图;图8是例示根据本公开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直线振动器的平面图;图9是沿着图8的线“ II1-1II ”截取的剖视图;图10是例示图9中的下壳的平面图;图11是图10的透视图;图12是例示图9中的下壳和定子的平面图;图13是沿着图12的线“IV-1V”截取的剖面图;图14是例示图9中的第二驱动单元和上壳的平面图;和图15是图14的“A”方向的侧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在附图中,为了清楚和方便,可以夸大构成元素的尺寸或者形状。在描述本公开时,可以省略对本领域公知的构造或过程的详细描述,以便避免由于关于这些公知构造和功能的不必要细节而混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相应地,可以定义特定术语以便用专利技术人获知的最佳方式描述本公开。因此,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特定术语或者词语的含义不限于字面或者通常采用的意义,而应该根据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进行解释。因此,这些术语的定义可以基于整个说明书的内容来确定。现在,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直线振动器的构造和操作。第一示例件实施例图1是例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直线振动器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例示图1中的被组装的直线振动器的平面图,图3是沿着图2的线“1-1”截取的剖面图,图4是沿着图2的线“I1-1I”截取的剖面图,图5是例示图1中的下壳、磁体和柔性电路基板的提取透视图,图6是例示图1中的柔性电路基板的透视图,以及图7是例示图1中的直线振动器的第二驱动单元的分解透视图。参见图1至图7,直线振动器90包括提供内部空间的外壳10 ;布置在所述外壳10内部的第一驱动单元20 ;布置在所述外壳内部的第二驱动单元30,所述第二驱动单元30相对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20沿着水平方向驱动;以及弹性单元40,所述弹性单元40将所述第二驱动单元30弹性地支撑到所述外壳10上。此外,在本公开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直线振动器还可以包括柔性电路基板50。外壳10形成用于容纳第一驱动单元20、第二驱动单元30、弹性单元40和柔性电路基板50的容纳空间。外壳10可以包括上壳5和下壳9。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上壳5和下壳9可以包括磁性基板,用于防止由作为第一驱动单元(20,如下所述)的磁体产生的磁场泄漏。例如,可以通过对用于阻止磁场的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来形成外壳10。上壳5包括上板I以及在上板I的两个边缘处形成的上侧板2、3,其中每个上侧板都面对另一上侧板。下壳9包括下板6以及在下板6的两个边缘处形成的底侧板7、8,其中每个底侧板都面对另一底侧板。上壳5的上侧板2、3和下壳9的底侧板7、8啮合在一起,从而在上壳5和下壳9内形成容纳空间。在外壳10内部固定第一驱动单元20,并且本公开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第一驱动单元20包括磁体。所述磁体例如可以以厚度薄的矩形平行六面体的形状形成。将包括磁体的第一驱动单兀20例如固定到下壳9的下板6的上表面上。再次参见图1到图7,第二驱动单元30包括线圈组32、重物34和电路基板36。通过缠绕利用绝缘树脂绝缘的长电线,将第一驱动单元30的线圈组32构造为在内部具有狭缝形状的开口,并且在向线圈组32施加电流时,由线圈组32产生电磁场。线圈组32被布置为与包括磁体的第一驱动单元20相对,并且线圈组32和第一驱动单元20以预定距离间隔开。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第二驱动单元30布置在第一驱动单元20的上表面上,并且相对于第一驱动单元20沿着水平方向往复和水平地移动。重物34形成有用于容纳线圈组32的容纳空间,并且用于增加直线振动器90的振动力。与重物34相对的每个侧面形成有凸缘(Iug)35,其中每个凸缘35基于重物的中心,对称地形成在与重物34相对的侧面上。重物34的凸缘35被布置为与阻尼磁体(稍后描述)相对。电路基板36与线圈组32电连接,并且固定到电路基板36上。通过线圈组32固定的电路基板36继而固定到重物34上。电路基板36可以包括刚性电路基板或柔性电路基板。如果包括有柔性电路基板,则可以通过弯曲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电路基板36固定到外壳10上。此外,与第一驱动单元20相对的电路基板36的背面形成有第一端子单元37,该第一端子单元37电连接到线圈组32,并且第一端子单元37与被施加有外部驱动信号的柔性电路基板50电连接。直线振动器90包括作为被固定到外壳10上的第一驱动单兀20的磁体,并且第二驱动单元30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线振动器,所述直线振动器包括:外壳,用于提供内部空间;第一驱动单元,布置在所述外壳内部;第二驱动单元,布置在所述外壳内部,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沿着水平方向驱动;以及弹性单元,布置在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相对的侧面上,以将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弹性地支撑到所述外壳上。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0.24 KR 10-2011-0108590;2012.02.13 KR 10-201.一种直线振动器,所述直线振动器包括 外壳,用于提供内部空间; 第一驱动单元,布置在所述外壳内部; 第二驱动单元,布置在所述外壳内部,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沿着水平方向驱动;以及 弹性单元,布置在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相对的侧面上,以将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弹性地支撑到所述外壳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振动器,其中,所述外壳包括上壳和与所述上壳耦接的下壳,并且所述外壳包括磁性物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振动器,其中,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固定在所述外壳内部的磁体,以及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包括由线圈缠绕的线圈组、固定所述线圈组的重物、固定到所述重物上并且电连接到所述线圈组的电路基板以及柔性电路基板,所述柔性电路基板的一侧固定到所述外壳上,以及所述柔性电路基板的另一侧与所述一侧相对并且电连接到所述电路基板。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线振动器,其中,所述电路基板形成有第一端子单元,并且所述柔性电路基板的另一侧形成有第二端子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端子单元电连接。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线振动器,其中,所述柔性电路基板沿着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振动方向被至少弯曲一次。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线振动器,其中,所述弹性单元包括固定到所述重物上的后轭单元以及在所述后轭单元的两侧形成并且被至少弯曲一次的弹簧。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线振动器,其中,所述弹性单元包括布置在所述后轭单元和每个弹簧单元之间的连接区域处的弹簧导引装置,用于防止所述每个弹簧单元被所述后轭单元短路。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振动器,其中,在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和外壳之间对角地形成一对阻尼磁体,并且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中的与每个阻尼磁体对应的区域形成有凸缘。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直线振动器,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荣一
申请(专利权)人:LG伊诺特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