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焊机固定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1015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合焊机固定器,合焊机包括机车、导轨、滑车、电力接入系统,所述机车上设有液压施力系统、焊接设备、操作平台、集中电气操纵系统、4组车轮、4组支腿等,其特征是机车上还设有固定器,位于车轮的外侧和支腿的端部;所述固定器主要由螺杆、螺母、立板、导向槽、滑块、挡销、工具孔、方头构成,该固定器能使原合焊机实现机车固定、工件移动工作方式;并且机车可实现自升起重功能,方便了设备的安装和维修,提高了安全性。(*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
,具体说涉及一种行车式的合焊机的固定器。
技术介绍
目前,大型钢管(包括其它金属管)作为钢结构杆件在现代建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电视塔、输电铁塔、高耸结构、桥梁、体育馆等建筑结构中,又如路灯杆、电线杆等也常用大型钢管或其它金属管,其中,钢板成形直缝钢管是大型钢管中常见的品种,这类钢管在生产过程中,一般先把钢板用折弯机或压力机或卷圆机初步加工成管状—预成型钢管,然后,把预成型钢管整形、合缝、段焊(这在加工大型管中是重要的生产工序,简称合焊工序)。由于钢板冷压成形误差的不可精确预见性,即预成型钢管形状不规则、不精确,大型钢管生产中,合焊工序常采用简单机械的手工作业方式,工序分散,作业面大,频繁起重工件,这种作业方式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不能满足大批量生产的要求。基于以上情况,有人专利技术了一种行车式大型管合焊机,该技术正在专利申请中,该技术虽具备了劳动强度低、生产效率高、操作方便等优点。但,不适合中小型钢管生产;维修机车的车轮时需要外部起重设备,维修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合焊机固定器,实现机车固定、工件移动工作方式,扩充设备的性能。并且方便车轮的维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合焊机固定器,合焊机包括机车、导轨、滑车、电力接入系统,所述机车上设有液压施力系统、焊接设备、操作平台、集中电气操纵系统、4组车轮、四组支腿等,其中1~4组车轮设有驱动装置,其特征是机车上还设有固定器,所述固定器1位于车轮2的外侧和支腿的端部,数量与车轮相同;所述固定器主要由螺杆101、螺母102、立板103、导向槽104、滑块105、挡销106、工具孔107、方头108构成;螺杆101的端部有一环形槽,滑块105上设有孔,2个挡销106安装在滑块105的孔中,挡销与螺杆端部的环形槽构成转动联接结构。所述固定器与机车为焊接方式。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也能适应中、小型管的生产,且转换方便。(2)安装和维修方便,提高安全性。(3)机车可实现自升起重功能。(4)可实现机车固定、工件移动工作方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安装位置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安装位置示意图的B向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主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左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非工作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固定状态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起重状态示意图图8为机车固定、工件移动作业方式图图9为工件放置、机车移动作业方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为本技术的安装位置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安装位置示意图的B向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主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左剖视图。一种合焊机固定器,基于行车式大型管的合焊机,其合焊机包括机车、导轨、滑车、电力接入系统,所述机车上设有液压施力系统、焊接设备、操作平台、集中电气操纵系统、4组车轮、四组支腿等,其中1~4组车轮设有驱动装置。所述机车上还设有固定器,所述固定器1位于车轮2的外侧和支腿的端部,数量与车轮相同;所述固定器主要由螺杆101、螺母102、立板103、导向槽104、滑块105、挡销106、工具孔107、方头108构成;螺杆101的端部有一环形槽,滑块105上设有孔,2个挡销106安装在滑块105的孔中,挡销与螺杆端部的环形槽构成转动联接结构。所述固定器与机车为焊接方式。当用扳手转动方头108时,螺杆101与螺母102构成的螺旋机构使滑块105在导向槽内滑动,滑块与螺母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由此实现机车固定和起重功能。2个挡销106安装在滑块105的孔中,与螺杆101端部的环形槽构成转动联接结构。工具孔107是击打挡销106的工艺孔。在固定器焊接到机车以后,机车处于安装状态,若要拆卸滑块105或螺杆101进行维修,工具孔107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图5所示,为非工作状态。这时由机车的4个车轮2支承机车的载荷。导轨面4与机车支腿底面的尺寸为H1,滑块105的工作面与导轨面4没有接触,其尺寸为A1>0。如图6为机车固定状态。这时滑块105的工作面与导轨面4发生接触,并产生摩擦阻力,机车得以固定。这时由4个固定器支承机车的载荷,而4组车轮处于卸荷状态,4个车轮与导轨面也没有完全脱离接触。导轨面4与机车支腿底面的尺寸为H2=H1,滑块105的工作面与导轨面4接触,其尺寸为A2=0。如图7为固定器起重状态。这时由4个固定器将机车升起,机车的4个车轮2的踏面离开导轨面4相等的高度。导轨面4与机车支腿底面的尺寸为H3>H2,滑块105的工作面与导轨面4接触,其尺寸为A3=0。本技术不仅可以实现机车移动、工件放置的作业方式如图9所示,,而且,可实现机车固定,工件移动工作方式,如图8,工作流程如下将机车运行到导轨全长的中部停止,关掉设备行走部分的电源,用扳手旋转4个固定器的螺杆直至滑块与导轨面完全接触,将工件放在滑车上,移动工件逐段完成合焊工序,工件移到机车另一面的滑车上,卸下工件。此外,机车可实现自升起重功能,工作过程如下在导轨的适当位置停止机车,关掉整个设备的电源,用扳手旋转4个固定器的螺杆直至滑块与导轨面完全接触,继续用扳手旋转4个固定器的螺杆,尽量使机车平行升起,进行更换车轮2等维修作业。完成维修后,用扳手反向旋转4个固定器的螺杆,尽量使机车平行降下,将固定器调至非工作状态,设备恢复正常。使用本技术后,可使行车式大型管合焊机在保持全部原有功能的基础上,也能适合中、小型管(长度小于10米,直径小于0.4米,重量小于1000kg)的生产,转换方便。机车的自升起重功能提升了原设备维修方便性和安全性。本技术还适合其他类似功能设备的固定。权利要求1.一种合焊机固定器,合焊机包括机车、导轨、滑车、电力接入系统,所述机车上设有液压施力系统、焊接设备、操作平台、集中电气操纵系统、4组车轮、四组支腿等,其中1~4组车轮设有驱动装置,其特征是机车上还设有固定器(1),所述固定器(1)位于车轮(2)的外侧和支腿的端部,数量与车轮相同;所述固定器主要由螺杆(101)、螺母(102)、立板(103)、导向槽(104)、滑块(105)、挡销(106)、工具孔(107)、方头(108)构成;导向槽为环形,滑块(105)上设有孔,2个挡销(106)安装在滑块(105)的孔中,挡销与螺杆端部的环形槽构成转动联接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焊机固定器,其特征是所述固定器与机车为焊接方式。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合焊机固定器,合焊机包括机车、导轨、滑车、电力接入系统,所述机车上设有液压施力系统、焊接设备、操作平台、集中电气操纵系统、4组车轮、4组支腿等,其特征是机车上还设有固定器,位于车轮的外侧和支腿的端部;所述固定器主要由螺杆、螺母、立板、导向槽、滑块、挡销、工具孔、方头构成,该固定器能使原合焊机实现机车固定、工件移动工作方式;并且机车可实现自升起重功能,方便了设备的安装和维修,提高了安全性。文档编号B23K9/02GK2887515SQ20062002400公开日2007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5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5日专利技术者张振文, 刘力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合焊机固定器,合焊机包括机车、导轨、滑车、电力接入系统,所述机车上设有液压施力系统、焊接设备、操作平台、集中电气操纵系统、4组车轮、四组支腿等,其中1~4组车轮设有驱动装置,其特征是机车上还设有固定器(1),所述固定器(1)位于车轮(2)的外侧和支腿的端部,数量与车轮相同;所述固定器主要由螺杆(101)、螺母(102)、立板(103)、导向槽(104)、滑块(105)、挡销(106)、工具孔(107)、方头(108)构成;导向槽为环形,滑块(105)上设有孔,2个挡销(106)安装在滑块(105)的孔中,挡销与螺杆端部的环形槽构成转动联接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振文刘力健侯军社王永明范春起陈征宇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科技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