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带备用电源的动力控制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09795 阅读: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9 1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带备用电源的动力控制箱,包括连接主电源的进线开关、网电控制装置、充电器、储能装置、备电控制装置和电源互投装置;所述进线开关一路连接网电控制装置,另一路连接充电器,通过充电器对储能装置充电蓄能;所述储能装置连接备电控制装置,通过备电控制装置转换输出交流电源;所述电源互投装置在网电控制装置和备电控制装置输出的两路交流电源之间进行互投切换,选择其中一路交流电源向动力负载供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动力控制箱结构紧凑、投资少、安装便捷,除了具有可以为动力负载的运行提供正常的控制功能外,还具有自带电源、自动互投、变频启动等功能,可以为要求两路供电的动力负载提供安全、可靠的双路供电。(*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力系统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可以为动力负载提供备用电源的供电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的消防设置(例如消防栓用消防泵、稳压泵、喷淋泵、防火卷帘门、排烟风机等)或者其他一级动力负荷(例如给(补)水泵、排水泵、排污泵、排风/送风风机、热水循环泵、冷却泵、液压泵、冷却风机等),都需要两路供电电源。然而,目前的许多区域只架设有一路网电,若要架设第二路网电投资会很大,因此,这些地区只能通过柴油发电机组来为动力负载提供其所需的第二路供电电源。但是,采用柴油发电机组的供电方式会带来许多使用上的不便和麻烦,且投资巨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某些需要两路供电的动力负载在仅能提供一路网电供电的地区使用不便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自带备用电源的动力控制箱,以满足该类动力负载的使用需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自带备用电源的动力控制箱,包括连接主电源的进线开关、网电控制装置、充电器、储能装置、备电控制装置和电源互投装置;所述进线开关一路连接网电控制装置,另一路连接充电器,通过充电器对储能装置充电蓄能;所述储能装置连接备电控制装置,通过备电控制装置转换输出交流电源;所述电源互投装置在网电控制装置和备电控制装置输出的两路交流电源之间进行互投切换,选择其中一路交流电源向动力负载供电。进一步的,在所述备电控制装置中包括逆变器、变频启动器和电气控制器,所述逆变器接收储能装置输出的直流电能,逆变生成交流电源输出至变频启动器,通过变频启动器输出的交流电源经由电气控制器传输至电源互投装置。为了在网电控制装置出现故障时,能够继续使用主电源为后级动力负载供电,优选将所述进线开关通过一电源开关的开关通路连接备电控制装置中的变频启动器,控制变频启动器与主电源连通或者关断,所述电源开关的控制端连接网电控制装置,接收网电控制装置输出的开关信号。所述开关信号可以选用网电控制装置发生故障时输出的故障信号来实现对电源开关的准确控制。优选的,所述电源开关为一交流接触器,所述交流接触器的线圈连接在网电控制装置的开关信号输出端与地之间,交流接触器的活动触点连接在进线开关与变频启动器之间。优选的,所述动力负载为交流电动机;所述储能装置为蓄电池组;所述主电源为网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技术的自带备用电源动力控制箱除了具有可以为动力负载的运行提供正常的控制功能外,还具有自带电源、自动互投、变频启动等功能。将所述自带备用电源的动力控制箱应用在仅能提供一路网电供电的区域,不仅可以为该区域要求两路供电的动力负载提供安全、可靠的双路供电,而且控制箱自身结构紧凑、投资少、安装便捷,能够很好地满足动力负载的双路供电需求。结合附图阅读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提出的自带备用电源的动力控制箱的电路系统架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描述。本实施例的自带备用电源的动力控制箱主要由进线开关、网电控制装置、充电器、储能装置、备电控制装置和电源互投装置等部分组成,参见图1所示。所述进线开关就是从外部引进电源的开关。在本实施例中,将所述进线开关外接主电源,对主电源提供的交流电源进行接入控制。所述主电源优选网电,即利用网电提供的交流电为动力负载供电,并通过本实施例的动力控制箱生成为动力负载供电的第二路供电电源。所述网电控制装置主要由一些开关、保护电路等部件组成,除了具有控制、报警、保护、星三角启动或者软启动以及远程监控、联动等功能外,还可以为一用一备动力负载(即一台主负载、一台备用负载)、两用一备动力负载(即两台主负载、一台备用负载)、三用一备动力负载(即三台主负载、一台备用负载)等进行配电,以满足各种类型动力负载的用电需求。在本实施例中,将所述网电控制装置连接在进线开关与电源互投装置之间,在电网供电正常时,利用网电提供的电能为动力负载供电。所述充电器连接在进线开关与储能装置之间,将通过进线开关引入的网电(本实施例以下以网电作为所述的主电源为例进行具体说明)进行交流到直流的整流变换处理后,输出直流电能为储能装置充电蓄能。所述储能装置在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蓄电池组进行系统设计,在网电供电正常时,利用网电经由充电器为蓄电池组充电蓄能,并在充满后保持浮充状态,以确保在网电发生故障时能够提供足够的电量储备,维持动力负载的长时间用电需求。所述备电控制装置具有逆变、变频启动、电气控制三方面功能,连接在所述的储能装置与电源互投装置之间,用于将储能装置输出的直流电能逆变成后级动力负载运行所需的交流电源,在网电出现异常时,为动力负载提供不间断的备用供电。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备电控制装置主要由逆变器、变频启动器和电气控制器三部分组成,参见图1所示。其中,所述逆变器与储能装置相连接,接收储能装置输出的直流电能,并逆变生成交流电源输出至变频启动器。所述变频启动器可以根据动力负载所要求的启动频率,将逆变器输出的交流电源转换成与所述启动频率相同的交流供电,经由电气控制器传输至电源互投装置,以满足动力负载的启动要求。在动力负载启动结束转入正常运行状态后,所述变频启动器可以自动进入工频运行,将逆变器逆变输出的交流电源传输至电气控制器。所述电气控制器的作用与网电控制装置的作用相同,对逆变器逆变输出的交流电源进行监控、保护,并传输至电源互投装置,进而在电网供电异常时,通过电源互投装置自动投切输出,为后级用电负载提供备用供电。 所述电源互投装置可以选用双电源互投开关,分别与网电控制装置和备电控制装置对应连接,接收分别通过网电控制装置和备电控制装置输出的交流电源,并将网电控制装置输出的交流网电作为主电源,将备电控制装置输出的交流电源作为后备电源,在网电供电正常时,始终利用网电提供的交流电能为动力负载供电;当且仅当网电供电出现异常时,例如网电断电或者出现晃电等问题时,电源互投装置才会自动切换至备电控制装置,利用后备电源为动力负载继续供电,保证动力负载能够持续不间断运行。在采用后备电源为动力负载进行供电的过程中,若主电源恢复供电,则电源互投装置自动投切至主电源,重新利用网电为动力负载供电。所述动力负载在本实施例中具体指电动机类动力负载,直接与所述的电源互投装置相连接,利用电源互投装置投切输出的交流电源为其提供工作所需的电能。在网电供电正常时,若网电控制装置发生故障,则会阻断网电对动力负载的电力供应。为了解决此问题,使得网电在网电控制装置发生故障期间,仍能持续为动力负载供电,本实施例优选在所述进线开关与备电控制装置之间进一步增设电源开关K1,如图1所示。在网电控制装置发生故障时,通过自动控制所述电源开关Kl闭合,将网电引入到备电控制装置,进而在备电控制装置的监控作用下,实现交流网电对动力负载的持续供电。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源开关Kl优选采用一颗交流接触器进行系统电路的具体设计。当采用交流接触器作为电源开关Kl进行电路设计时,可以将所述交流接触器的线圈连接在网电控制装置的开关信号输出端与地之间,接收网电控制装置输出的开关信号,用于控制其串联在进线开关与备电控制装置之间的活动触点通断。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设计方案,可以具体采用网电控制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带备用电源的动力控制箱,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主电源的进线开关、网电控制装置、充电器、储能装置、备电控制装置和电源互投装置;所述进线开关一路连接网电控制装置,另一路连接充电器,通过充电器对储能装置充电蓄能;所述储能装置连接备电控制装置,通过备电控制装置转换输出交流电源;所述电源互投装置在网电控制装置和备电控制装置输出的两路交流电源之间进行互投切换,选择其中一路交流电源向动力负载供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带备用电源的动力控制箱,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主电源的进线开关、网电控制装置、充电器、储能装置、备电控制装置和电源互投装置;所述进线开关一路连接网电控制装置,另一路连接充电器,通过充电器对储能装置充电蓄能;所述储能装置连接备电控制装置,通过备电控制装置转换输出交流电源;所述电源互投装置在网电控制装置和备电控制装置输出的两路交流电源之间进行互投切换,选择其中一路交流电源向动力负载供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带备用电源的动力控制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备电控制装置中包括逆变器、变频启动器和电气控制器,所述逆变器接收储能装置输出的直流电能, 逆变生成交流电源输出至变频启动器,通过变频启动器输出的交流电源经由电气控制器传输至电源互投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带备用电源的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隋学礼郜克存张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创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