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蓄冷蓄热式热水空调,包括主机箱以及由压缩机、四通阀、空调换热器和室外热交换器连接的循环回路,所述空调还包括蓄冷蓄热保温箱,所述蓄冷蓄热保温箱与所述空调换热器组成第一热交换系统;所述空调还包括一个热水保温箱,所述压缩机的出口端连接一个热水用热交换器,所述热水用热交换器与所述热水保温箱组成第二热交换系统;所述热水用热交换器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所述第二三通阀的出口端还连接有一个多流路节流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蓄冷蓄热式热水空调,可实现多种不同的工作模式,且能充分利用能源,降低能耗,减少热量的排出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调,具体涉及一种蓄冷蓄热式热水空调。
技术介绍
空调的制冷剂是氟利昂,氟利昂的特性是由气态变为液态时,释放大量的热量。而由液态转变为气态时,会吸收大量的热量。空调的制冷原理是空调压缩机将气态的制冷剂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然后送到冷凝器(室外机)散热后成为常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所以室外机吹出来的是热风。液态制冷剂到达毛细管,进入蒸发器(室内机),由于制冷剂从毛细管到达蒸发器后空间突然增大,压力减小,液态的制冷剂就会汽化,变成气态低温的制冷剂,从而吸收大量的热量,蒸发器就会变冷,室内机的风扇将室内的空气从蒸发器中吹过,所以室内机吹出来的就是冷风。空调机内有一个四通阀,空调制热时,制冷剂在冷凝器与蒸发器的流动方向与制冷时相反,实现空调制热的功能。随着全球天气的变暖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现有技术中,空调一般只包含制冷或制热的功能,空调压缩机的运行过程中,耗电量大,尤其是在夏季,空调所占用电电荷可达城镇用电总负荷的40%,且空调在运行的同时排出大量的热量,造成大量能源的浪费,同时增加了室外空气的温度,恶化了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缺点,提供一种能充分利用能源,降低能耗,减少排出热量的多功能蓄冷蓄热式热水空调。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蓄冷蓄热式热水空调,包括主机箱以及由压缩机、四通阀、空调换热器和室外热交换器连接的循环回路,所述空调还包括蓄冷蓄热保温箱,所述蓄冷蓄热保温箱内盛装有传热介质,所述蓄冷蓄热保温箱与所述空调换热器组成第一热交换系统,所述蓄冷蓄热保温箱连接空调使用终端;所述空调还包括一个热水保温箱,所述热水保温箱内盛装水,所述压缩机的出口端连接一个热水用热交换器,所述热水用热交换器与所述热水保温箱组成第二热交换系统;所述热水用热交换器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所述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分别与所述四通阀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的出口端还连接有一个多流路节流装置,所述多流路节流装置与空调换热器和室外热交换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空调换热器包括第一热交换盘管,所述第一热交换盘管设置在所述蓄冷蓄热保温箱内部。进一步地,所述蓄冷蓄热保温箱连接有至少一根第一出水管和至少一根第一回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和第一回水管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空调换热器连接,所述第一出水管上设置有第一循环水泵。进一步地,所述热水用热交换器包括第二热交换盘管,所述第二热交换盘管设置在所述热水保温箱内。进一步地,所述热水保温箱连接有第二出水管和第二回水管,所述第二出水管和第二回水管的另一端分别与热水用热交换器连接,所述第二出水管上设置有第二循环水栗。进一步地,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为空气热交换器或/和水环热交换器。更进一步地,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为空气热交换器和水环热交换器,所述空气热交换器与所述水环热交换器串联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传热介质为水或防冻剂。更近一步地,所述传热介质为水,所述蓄冷蓄热保温箱设置有温度控制器。进一步地,所述主机箱与所述蓄冷蓄热保温箱为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进一步地,所述蓄冷蓄热保温箱和所述热水保温箱为承压式或开启式,所述热水保温箱连接生活用水管路。进一步地,所述空调换热器或热水用热交换器设置在所述主机箱内。本技术提供的蓄冷蓄热式热水空调,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提供的蓄冷蓄热式热水空调,可实现多种不同的工作模式。本技术提供的蓄冷蓄热式热水空调,包括主机箱以及由压缩机、四通阀、空调换热器和室外热交换器连接的循环回路,所述空调还包括蓄冷蓄热保温箱,所述蓄冷蓄热保温箱内盛装有传热介质,所述蓄冷蓄热保温箱与所述空调换热器组成第一热交换系统,所述蓄冷蓄热保温箱连接空调使用终端;所述空调还包括一个热水保温箱,所述热水保温箱内盛装水,所述压缩机的出口端连接一个热水用热交换器,所述热水用热交换器与所述热水保温箱组成第二热交换系统;所述热水用热交换器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所述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分别与所述四通阀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的出口端还连接有一个多流路节流装置,所述多流路节流装置与空调换热器和室外热交换器连接。蓄冷蓄热保温箱与空调换热器组成第一热交换系统,空调在制冷时,空调换热器作为蒸发器,蒸发器吸收蓄冷蓄热保温箱内传热介质的热量,使蓄冷蓄热保温箱内的介质温度降低,且蓄冷蓄热保温箱连接空调使用终端,将蓄冷蓄热保温箱内的冷量提供到使用终端;空调制热时,空调换热器作为冷凝器,冷凝器放出热量,将蓄冷蓄热保温箱内的介质进行加热,蓄冷蓄热保温箱连接空调使用终端,将蓄冷蓄热保温箱内的热量提供到使用终端。空调压缩机的出口端连接一个热水用热交换器,热水用热交换器与热水保温箱组成第二热交换系统,空调制冷工质经压缩机后,压缩为高温高压气体,高温高压气体进入热水用热交换器,将热水保温箱内的水加热成热水,可供生活用水使用。在空调的循环回路上,热水用热交换器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分别与四通阀连通,且第二三通阀的出口端还连接有一个多流路节流装置,多流路节流装置与空调换热器和室外热交换器连接,使三个热交换器共用一个多流路节流装置。在空调的循环回路上连接三通阀、四通阀和多流路节流装置,可更换制冷工质的流动方向,从而实现蓄冷蓄热式热水空调的多种工作模式,包括冷热蓄存模式、半蓄能模式、单独制取热水模式、单独制冷模式、单独制热模式、双蓄热模式。本技术提供的蓄冷蓄热式热水空调,可一体实现风冷冷(热)水空调、冰蓄冷空调、热泵热水器、水冷冷水空调、水地源(水环)热泵空调所有功能。2、本技术提供的蓄冷蓄热式热水空调,能充分利用能源,降低能耗,减少排出热量。本技术提供的蓄冷蓄热式热水空调,压缩机压缩制冷工质后形成的高温高压气体的能量用于加热热水,与现有技术中热量直接排放空气的方式相比,充分利用了空调系统产生的热能量,减少了排出的热量,降低了空调使用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蓄冷蓄热式热水空调包含蓄冷蓄热保温箱,空调制冷或制热时,蓄冷蓄热保温箱内蓄存冷量或者热量,只需少量的电能就可以实现将蓄存的冷量或热量释放,提供给空调使用终端,从而可降低空调运行时消耗的电能,特别是在夏季用电高峰,可降低电网负荷,从而平衡电力负荷。3、本技术提供的蓄冷蓄热式热水空调,室外热交换器为空气热交换器或/和水环热交换器,当室外热交换器为空气热交换器时,室外热交换模式和现有技术相似;根据空调安装场的水源富足程度,室外热交换器可为水环热交换器,节约空气热交换器的风机运行电量;同时,水环热交换器可利用废水进行换热,提高工作效率;空气热交换器和水环热交换器串联使用时,换热效率更高。4、本技术提供的蓄冷蓄热式热水空调,场地布置灵活,适用性强。本技术提供的蓄冷蓄热式热水空调,主机箱与蓄冷蓄热保温箱可以为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空调的各部分安装布置灵活,可适用于不同的安装场地,适用性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蓄冷蓄热式热水空调,包括主机箱以及由压缩机、四通阀、空调换热器和室外热交换器连接的循环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还包括蓄冷蓄热保温箱,所述蓄冷蓄热保温箱内盛装有传热介质,所述蓄冷蓄热保温箱与所述空调换热器组成第一热交换系统,所述蓄冷蓄热保温箱连接空调使用终端;所述空调还包括一个热水保温箱,所述热水保温箱内盛装水,所述压缩机的出口端连接一个热水用热交换器,所述热水用热交换器与所述热水保温箱组成第二热交换系统;所述热水用热交换器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所述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分别与所述四通阀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的出口端还连接有一个多流路节流装置,所述多流路节流装置与空调换热器和室外热交换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冷蓄热式热水空调,包括主机箱以及由压缩机、四通阀、空调换热器和室外热交换器连接的循环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还包括蓄冷蓄热保温箱,所述蓄冷蓄热保温箱内盛装有传热介质,所述蓄冷蓄热保温箱与所述空调换热器组成第一热交换系统,所述蓄冷蓄热保温箱连接空调使用终端;所述空调还包括一个热水保温箱,所述热水保温箱内盛装水,所述压缩机的出口端连接一个热水用热交换器,所述热水用热交换器与所述热水保温箱组成第二热交换系统;所述热水用热交换器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所述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分别与所述四通阀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的出口端还连接有一个多流路节流装置,所述多流路节流装置与空调换热器和室外热交换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冷蓄热式热水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换热器包括第一热交换盘管,所述第一热交换盘管设置在所述蓄冷蓄热保温箱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冷蓄热式热水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冷蓄热保温箱连接有至少一根第一出水管和至少一根第一回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和第一回水管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空调换热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意军,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全益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