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转子混砂机的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98500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9 0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逆流转子混砂机的驱动装置,该传动机构包括固定在机座上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的输出轴端固定有主动齿轮,所设回转支承外环带齿并与混砂机的机盆底部固定连接,而回转支承的内环与机座固定连接,驱动装置输出轴端的主动齿轮与回转支承的带齿外环对应相互啮合。该传动机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效率可提高到0.97~0.99,维护方便,使用安全,能够在强振动、强冲击、多尘埃、强腐蚀和强辐射等恶劣的环境下进行正常工作,且不受温度变化影响,在满足设备动力需要的前提下,占用空间小,大大降低了设备运行成本。在实现相同功能的条件下,本机构克服了现有传统机构造价高、工作性能不稳定、故障诊断困难等弊端,有推广使用价值。(*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铸造砂处理混砂机,尤其是一种逆流转子混砂机的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在铸造行业中,传统应用的逆流转子混砂机采用摩擦轮驱动,其机构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驱动装置I带动输出轴端的主动摩擦轮2’转动,主动摩擦轮2’与机盆5外壁的钢带6’摩擦接触可带动钢带6’转动,由于回转支承3’的内圈固定在机座4上,其外圈与机盆5底部连接,在回转支承3’的作用下机盆5外壁钢带6’的转动也带动机盆5转动,从而达到混砂的目的。该结构要求相互滑动摩擦力小于摩擦轮和钢带之间的滚动摩擦力,对摩擦轮和钢带之间压力和摩擦系数要求较高;由于摩擦系数易受温度和压力影响,在高负荷下工作,摩擦轮磨损严重,需要经常更换,加大了资金投入,也给装配和维修带来很大难度,同时效率不高,一般为O. 85 O. 92,对生产企业控制生产成本,节能减排造成很大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传统逆流转子混砂机传动机构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高效逆流转子混砂机传动机构,在满足设备需要的前提下,占用空间小,使用安全,维护简单,降低了设备运行成本。本技术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该逆流转子混砂机的传动机构,包括固定在机座上的驱动装置,以及与机座固定连接的回转支承内环,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轴端设有主动齿轮,所述回转支承的外环带齿并与混砂机的机盆固定连接,驱动装置输出轴端的主动齿轮与回转支承带齿的外环对应相互哨合。所述回转支承带齿的外环可采用螺栓连接固定在混砂机机盆的底部,驱动装置为整个设备提供动力,驱动装置驱动主动齿轮带动与之啮合的回转支承带齿的外环转动时,由于回转支承外环固定在机盆的底部,混砂机机盆随之转动。该逆流转子混砂机的传动机构改为齿轮传动后,效率能达到O. 97 O. 99。该逆流转子混砂机的传动机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效率高、维护方便、使用安全,能够在强振动、强冲击、多尘埃、强腐蚀和强辐射等恶劣的环境下进行正常工作。在满足设备动力需要的前提下,占用空间小,大大降低了设备运行成本。在实现相同功能的条件下,本机构克服了现有传统机构造价高、工作性能不稳定、故障诊断困难等弊端,有推广使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传统逆流转子混砂机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逆流转子混砂机的传动机构主要由驱动装置1、主动齿轮2、回转支承3、机座4和机盆5。驱动装置I固定在机座4上,驱动装置I的输出轴端固定主动齿轮2,回转支承3的内环用螺栓固定在机座4上,回转支承3带齿的外环6采用螺栓连接固定在机盆5的底部,主动齿轮2与回转支承3带齿的外环6对应相互啮合。驱动装置I为整个设备提供动力,带动装在输出轴端的主动轮2转动,主动轮2带动回转支承3带齿的外环6转动,由于回转支承3带齿的外环固定在机盆5的底部,所以机盆5随之转动。从而达到混砂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铸造砂处理用的逆流转子混砂机的传动机构,包括固定在机座⑷上的驱动装置⑴,以及与机座⑷固定连接的回转支承⑶内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⑴的输出轴端设有主动齿轮⑵,所述回转支承⑶的外环⑹带齿并与混砂机的机盆⑸固定连接,驱动装置⑴输出轴端的主动齿轮⑵与回转支承⑶带齿的外环⑹对应相互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铸造砂处理用的逆流转子混砂机的传动机构,包括固定在机座⑷上的驱动装置(1),以及与机座⑷固定连接的回转支承⑶内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⑴的输出轴端设有主动齿轮⑵,所述回转支承⑶的外环(6)带齿并与混砂机的机盆(5)固定连接,驱动装置⑴ 输出轴端的主动齿轮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玉法崔星臣邵永超
申请(专利权)人:漯河市汇达铸造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