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引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96927 阅读:3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9 0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负压引流器,包括带有进液口和出液口的负压集液腔体,带有上盖的进液口开设在负压集液腔体的上顶面,出液口开设在负压集液腔体的下底面,在出液口上设置有封堵盖,负压集液腔体内设置有压簧;自负压集液腔体下底面一侧固定设置有压力指示标尺,自负压集液腔体上顶面延伸出的环扣活动套装在压力指示标尺上。在负压集液腔体的外表面设置有液面指示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引流器内部压力可调节,成人和儿童均可使用;同时护理人员清理集液腔体内的积液时无需将胃管和引流器进行分离,直接将封堵盖拔出即可倾倒胃液;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整体固定在病人床边,便于卧床患者引流使用,降低了脱管发生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临床用引流器械,尤其是涉及一种对患者腔隙内积液进行引流的负压引流管。
技术介绍
临床上一些肠梗阻、吞咽功能差的患者,胃肠道及腹腔镜手术患者等,为减轻患者腹胀的不适感,或避免患者误吸等,一般需要留置胃管,接负压引流器进行胃液的引流。目前的引流器在使用时,由于无法调节负压值,为避免较大的吸力损伤小儿的胃粘膜,所以不能用于小儿或婴幼;同时引流器的入口和出口均处于上部,倾倒引流器内积液时,需要将引流器和胃管分离,非常不方便;患者使用引流器引流时,放在床上的引流器容易从床上掉落,牵拉胃管时会造成患者不适,严重时还会造成脱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压力、便于清理积液的负压引流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的负压引流器,包括带有进液口和出液口的负压集液腔体,所述进液口开设在所述负压集液腔体的上顶面,出液口开设在所述负压集液腔体的下底面,在所述出液口上设置有封堵盖,所述负压集液腔体内设置有压簧;在所述负压集液腔体下底面外侧固定设置有压力指示标尺,自所述负压集液腔体上顶面延伸出的环扣活动套装在所述压力指示标尺上。所述负压集液腔体的外表面设置有液面指示线。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引流器内部压力可以调节,引流体内积液时可以保护胃黏膜等不受损伤,成人和儿童均可使用;同时护理人员清理集液腔体内的积液时无需将胃管和引流器进行分离,直接将出液口上的封堵盖拔出即可倾倒胃液;同时本技术可以整体固定在病人床边,便于卧床患者引流使用,降低了脱管发生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负压引流器,包括带有进液口 I和出液口 2的负压集液腔体3 (负压集液腔体3可以为透明塑料制作),进液口 I (带有上盖)开设在负压集液腔体的上顶面,为便于清理积 液,出液口 2开设在负压集液腔体的下底面,在出液口上设置有封堵盖4,在负压集液腔体内设置有压簧5 ;在负压集液腔体下底面外侧垂直固定有压力指示标尺6,自负压集液腔体上顶面延伸出的环扣7活动套装在压力指示标尺6上;在负压集液腔体3的外表面设置有液面指示线8。使用时,打开进液口 I的上盖,一手托住负压集液腔体3的下底面,一手向下按压上顶面调节负压,至合适位置后,与环扣7对应位置的标尺6处指示的即是负压值;将进液口 I与胃管连接在一起,即可开始引流;为方便引流器的固定,可以在环扣7上设置一条固定绳9,利用固定绳9将引流器绑在患者床边,既方便了卧床患者引流使用,又避免了脱管现象的发生;导流出的积液量可以通过负压集液腔体3外表面的液面指示线8来确定。需要倾倒积液时,打开出液口上的封堵盖4即可倾倒。本技术可以适用所有需要留置胃管或进行颈部、乳腺等手术后需要进行负压弓I流的患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负压引流器,包括带有进液口(1)和出液口(2)的负压集液腔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1)开设在所述负压集液腔体的上顶面,出液口(2)开设在所述负压集液腔体的下底面,在所述出液口上设置有封堵盖(4),所述负压集液腔体内设置有压簧(5);在所述负压集液腔体下底面外侧固定设置有压力指示标尺(6),自所述负压集液腔体上顶面延伸出的环扣(7)活动套装在所述压力指示标尺(6)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压引流器,包括带有进液口(I)和出液口(2)的负压集液腔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 I)开设在所述负压集液腔体的上顶面,出液口(2)开设在所述负压集液腔体的下底面,在所述出液口上设置有封堵盖(4),所述负压集液腔体内设置有压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艳丽刘延锦陈选英张东芳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