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师敏专利>正文

气流脉动式铸铁割炬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9411 阅读: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气流脉动式铸铁割炬,其设计指导思想是使从割嘴喷出来的气流有规律地脉动变化,结构的特点是在氧气管与割嘴头之间装置脉动气流发生器。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设计指导思想,可以对现有的GOl系列割炬加以改造,使其既能进行一般切割,又能切割中碳钢、高碳钢和铸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操作方式基本上与普通手工割炬的操作方式一样,具有普通手工割炬的特点,不需配备其它气源和电源,而能有效切割GOl型割炬不能切割的铸铁。(*该技术在199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金属热加工器具领域,是一种金属气割工具。目前企业中普遍使用的GO1型系列割炬,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使用方便,对操作场地没有特别要求等特点,但只能切割低碳钢和低碳合金钢,不能切割中碳钢、高碳钢,对于切割铸铁更是没有能力问及。等离子弧切割机是一种比较先进的切割设备,不仅能切割比较难熔的金属,如不锈钢、铸铁等,还能切割难于冷加工的非金属材料,如陶瓷、水泥等,并且切割速度快、质量好,切割材料的热影响区小,变形小,但设备结构复杂,价格昂贵,操作场地固定,并且必须配备其它气源(如氮气、氩气)、电源,因此,一般只有大型企业或某些特别企业才配置这种气割设备。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比较简单、价格便宜、便于操作,不必配备其它气源和电源,既能切割中碳钢、高碳钢和铸铁,又能切割低碳钢的割炬。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获得实现割炬由执持手柄、燃气管、氧气管、脉动气流发生器、割咀头组成,脉动气流发生器的进气孔端连接氧气管,出气孔端连接割咀头。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技术措施得到实现将脉动气流发生器的壳体、内圈、转子轴心线相互平行而不重合地装配在一起,叶片滑动地安置在转子柱面上的矩形槽内,相邻两叶片所对应的圆心角与内圈壁面上圆周方向两相邻主通流孔所对应的圆心角相一致,圆周方向上的主通流孔数不多于叶片数,主通流孔的直径不大于叶片的厚度。还可以进一步采取以下技术措施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把壳体的内壁筋板嵌入内圈外壁面上的凹型槽使内圈固定在壳体内,筋板把壳体与内圈之间形成的环形空间分割成若干轴向空室,壳体进气孔对应的空室与其它空室不直接相通,出气孔对应的空室通过筋板上的环流孔与其它空室沟通,转子偏心地安置在内圈,在内圈与转子之间形成一个逐渐扩大收缩的空间,内圈上的通流孔把内圈与转子形成的扩大收缩空间同排气空室连通。如果在内圈壁面上沿圆周方向开设两个主通流孔,两通流孔所对应的圆心角为120°,转子设置三个叶片,叶片相互之间所对应的圆心角为120°,可获得本技术的最佳效果。本技术的设计者在实践中发现,有规律地改变切割氧气流量的大小,使用普通的GO1型割炬可以有效地切割铸铁。因此,本技术的设计指导思想是使从割咀喷出的气流有规律地脉动变化,而实现有效地切割铸铁。本技术最基本的技术方案是在割咀头和氧气管之间安装脉动气流发生器,使从脉动气流发生器出来的氧气有规律地脉动变化,随之进入割咀头。本技术揭示的脉动气流发生器,是利用切割氧气本身所具有的压力能来驱动脉动气流发生器,而不需要另外提供动力。本技术具有GO1型割炬的特点,而又不需要配备其它气源和电源,且能有效地切割中碳钢、高碳钢和铸铁。根据本技术的设计指导思想,可以对原有的GO1系列割炬进行改造,使其既能进行一般的切割,又能进行中碳钢、高碳钢、铸铁的切割。本技术所揭示的脉动气流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如下由支管流来的氧气,经旋阀、进气孔、进气流通孔进入扩大收缩空间,由于扩大收缩空间各处的氧气压力不平衡,使得转子反时针转动,转子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使叶片从转子的槽中滑出,叶片顶端在转子旋转中始终沿内圈的内壁面滑动。在转子旋转过程中,当叶片未复盖着主通流孔时,氧气流从扩大收缩空间进入空室,经筋板上的环流孔进入排气空室,还没有来得及从主通流孔排出的少量氧气在叶片的迫使下从付通流孔进入空室,又经微型环流孔进入割咀头,并在割咀头内与另一小部分氧气垂直相交,混合后喷出割咀头。由于主通流孔所对应的圆心角与叶片之间所对应的圆心角相一致,当转子旋转到叶片复盖着主通流孔时,则没有氧气从扩大收缩空间流出,即造成进入割咀头的大部分氧气短时断路,仅有少量的氧气从另一支路进入割咀头。对于图2所示的脉动气流发生器,内圈壁面圆周方向上开设两个主通流孔,两孔所对应的圆心角为120°,转子上安置三个叶片,叶片之间所对应的圆心角均为120°,转子旋转一周,则进入割咀头的大部分氧气产生两次断路,即发生了两次脉动性的周期变化。以下结合附图说明给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整体结构示意图,①是执持手柄,②是燃气管,③是氧气管,④是氧气管③的支路,⑤、⑥是两支并联氧气管路上的旋阀,⑦是脉动气流发生器,⑧是割咀头。使用本技术切割铸铁时,工人手握执持手柄,部分开启旋阀⑤,关闭旋阀⑥,让少量的氧气从管③直接进入割咀头,将火调好,然后完全开启旋阀⑥,大部分的氧气经管④进入脉动气流发生器⑦而被变成有规律变化的脉动气流,进而实现从割咀头⑧喷出的气流为脉动变化的气流。如使用本技术切割低碳钢时,完全关闭旋阀⑥,打开旋阀⑤,其操作和普通手工割炬的操作一样。图2是本技术所揭示的脉动气流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脉动气流发生器的壳体⑨、内圈⑩、转子(11)轴心线相互平行而不重合地装配在一起,壳体的内壁筋板(12)嵌入内圈外壁面上的凹形槽使内圈固定在壳体内,四根筋板把壳体与内圈之间形成的环形空间分割成四个轴向空室,壳体进气空(18)对应的空室与其它空室不直接相通,出气孔(21)对应的空室通过筋板上的环流孔(19)、(20)与其它两个空室沟通。转子的两端轴与端盖的轴承配合,使转子偏心地安置在内圈,在内圈与转子之间形成一个逐渐扩大收缩的空间。转子设置三个叶片(13),叶片可滑动地安置在转子柱面上的矩形槽内,三个叶片相互之间所对应的圆心角均为120°。内圈壁面上开设有四个孔,(14)是进气通流孔,(15)、(16)是排气主通流孔,(17)是排气付通流孔,两主通流孔所对应的圆心角为120°。权利要求1.一种铸铁割炬,包括执持手柄(11),燃气管②,氧气管③,割咀头⑧,其特征在于脉动气流发生器⑦进气孔端连接氧气管,出气孔端连接割咀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铁割炬,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脉动气流发生器的壳体⑨、内圈⑩、转子(11)轴心线平行而不重合地装配在一起,叶片(13)可滑动地安置在转子柱面上的矩形槽内,相邻两叶片所对应的圆心角与内圈壁面上的相邻两主通气孔(15)、(16)所对应的圆心角相一致,圆周方向上的主通流孔数不多于叶片数,且主通流孔的直径不大于叶片的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铸铁割炬,其特征在于壳体的内壁筋板(12)嵌入内圈外壁面上的凹型槽使内圈固定在壳体内,筋板把壳体与内圈之间形成的环形空间分割成若干轴向空室,壳体进气孔(18)对应的空室与其它空室不直接相通,出气孔(21)对应的空室通过筋板上的环流孔(19)、(20)与其它空室沟通,转子偏心地安置在内圈,在内圈与转子之间形成一个逐渐扩大收缩的空间,内圈上的通流孔把扩大收缩空间与排气空室联通。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铸铁割炬,其特征是在内圈壁面的圆周方向上开设两个主通流孔,两主通流孔所对应的圆心角为120°,转子设置三个叶片,叶片相互之间所对应的圆心角均为120°。专利摘要本技术是气流脉动式铸铁割炬,其设计指导思想是使从割嘴喷出来的气流有规律地脉动变化,结构的特点是在氧气管与割嘴头之间装置脉动气流发生器。根据本技术的设计指导思想,可以对现有的GO1系列割炬加以改造,使其既能进行一般切割,又能切割中碳钢、高碳钢和铸铁。本技术的操作方式基本上与普通手工割炬的操作方式一样,具有普通手工割炬的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铸铁割炬,包括执持手柄11,燃气管2,氧气管3,割咀头8,其特征在于脉动气流发生器7进气孔端连接氧气管,出气孔端连接割咀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师敏
申请(专利权)人:高师敏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