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流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93533 阅读:9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8 06: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限流电路,包括取样电阻、与输出端相连的滤波电容、限流三极管、控制三极管、控制开关三极管,限流三极管的基极与控制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发射极与电源电路输出端连接,集电极与输出端连接;控制三极管的基极与电源电路输出端相连,发射极与+12V电源连接;取样电阻连接在电源电路输出端和+12V电源之间;控制开关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基极与使能信号端连接,其间串连有限流电阻;控制开关三极管的集电极与限流三极管的基极相连,其间串联有分压电阻;控制三极管的集电极与+12V电源连接,其间串连有分压电阻。本发明专利技术限流值不随电压的变化而波动,限流值精度较高,具有负温度系数的特性,随着电路温度的升高,限流值减小,节省电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限流电路,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模块中的限流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已知的现有限流电路,电路结构复杂,电路元件众多,生产成本较高,并且存在正温度系数,限流值精度低。如图1所示的载波模块中的限流电路,限流电路作用是限制载波模块对+12V的最大电流消耗,若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倍数Hfe=300,限制输出电流应不超过156mA,当电路进入限流模式后,三极管V3会发热,温度升高,导致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倍数Hfe增大,从而使输出电流变大,三极管V3的温度继续升高,继续使输出电流变大,形成了正反馈,达不到良好的限流效果。限流电路还受到电源电压的影响,当电源电压升高时,限流值增大,当电源电压降低时,限流值减小,限流值不稳定。而且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倍数Hfe的精确度较低,也会应先限流值的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限流电路结构复杂,电路元件众多,生产成本较高,并且存在正温度系数,限流值精度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限流电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限流电路,包括并联的两个电流取样电阻、与输出端相连的滤波电容、限流三极管、控制三极管、控制开关三极管,滤波电容接地;限流三极管的基极与控制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限流三极管的集电极与输出端连接;限流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电源电路输出端连接;控制三极管的基极与电源电路输出端相连;控制三极管的发射极与+12V电源连接;并联的两个电流取样电阻连接在电源电路输出端和+12V电源之间;控制开关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控制开关三极管的基极与使能信号端连接,其间串连有限流电阻;控制开关三极管的集电极与限流三极管的基极相连,其间串联有分压电阻;控制三极管的集电极与+12V电源连接,其间串连有分压电阻。优选的是,限流三极管和控制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控制开关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优选的是,控制三极管的基极与电源电路输出端其间还串连有分压电阻。优选的是,电源电路输出端和输出端之间串连有缓冲电阻。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限流电路的限流值不随电压的变化而波动,限流值精度较高,限流电路具有负温度系数的特性,随着电路温度的升高,限流值减小,可节省电能,同时使电路不会因过热而损坏,提高了电路的可靠性。附图说明附图1为现有限流电路的电路原理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限流电路的电路原理图。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限流电路的结构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限流电路,如图2至3所示,包括并联的两个电流取样电阻R38、R39、与输出端相连的滤波电容C26、限流三极管Q7、控制三极管Q8、控制开关三极管Q9,限流三极管Q7和控制三极管Q8为PNP型三极管,控制开关三极管Q9为NPN型三极管。滤波电容C26接地;限流三极管Q7的基极与控制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限流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与输出端连接;限流三极管Q7的发射极与电源电路输出端VCC连接;控制三极管Q8的基极与电源电路输出端VCC相连,其间还串连有分压电阻R37 ;控制三极管Q8的发射极与+12V电源连接;并联的两个电流取样电阻R38、R39连接在电源电路输出端VCC和+12V电源之间;控制开关三极管Q9的发射极接地;控制开关三极管Q9的基极与使能信号端连接,其间串连有限流电阻R42 ;控制开关三极管Q9的集电极与限流三极管Q7的基极相连,其间串联有分压电阻R40 ;控制三极管Q8的集电极与+12V电源连接,其间串连有分压电阻R41 ;电源电路输出端VCC和输出端之间串连有缓冲电阻R36。当电流取样电阻R38与R39两端的电压高于O. 6V时,控制三极管Q8导通,控制三极管Q8的集电极C与发射极E之间的电压会降低至O. 3V左右,分压电阻R37为阻值较小的电阻,当控制三极管Q8的集电极C与发射极E之间的电压会降低至O. 3V时,限流三极管Q7的集电极B与发射极E之间的电压也近似降为O. 3V,此时限流三极管Q7关断,限流三极管Q7的发射极电流停止。限流电阻R42不工作时,控制开关三极管Q9截断分压电阻R40和R41的电流,降低静态功耗,达到了节能的目的。分压电阻R40 和R41为限流三极管Q7提供基极电压,当+12V电源的电压下降时,限流三极管Q7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Ube也会降低,当限流三极管Q7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Ube低于O. 6V时,限流三极管Q7关断,限流三极管Q7的发射极电流停止,达到了欠压保护的目的。当限流电路进入限流模式,限流三极管Q7的温度上升,控制三极管Q8也会接收到限流三极管Q7传递过来的热量使其温度升高,限流三极管Q7和控制三极管Q8的温度升高后,其各自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UbJ拳低,限流值降低,使限流电路具有负温度系数的特性。在不同的电源电路输出端VCC电压下,测试限流电路的限流值,结果如下 胃I电源电压V I限流值ιηΑ1_6_61_ 2~ 86 38103 49112 5To115 6Tl 118 7~2120 8T3121 9T4122 10|l5|l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限流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并联的两个电流取样电阻(R38、R39)、与输出端相连的滤波电容(C26)、限流三极管(Q7)、控制三极管(Q8)、控制开关三极管(Q9),滤波电容(C26)接地;限流三极管(Q7)的基极与控制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限流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与输出端连接;限流三极管(Q7)的发射极与电源电路输出端(VCC)连接;控制三极管(Q8)的基极与电源电路输出端(VCC)相连;控制三极管(Q8)的发射极与+12V电源连接;并联的两个电流取样电阻(R38、R39)连接在电源电路输出端(VCC)和+12V电源之间;控制开关三极管(Q9)的发射极接地;控制开关三极管(Q9)的基极与使能信号端连接,其间串连有限流电阻(R42);控制开关三极管(Q9)的集电极与限流三极管(Q7)的基极相连,其间串联有分压电阻(R40);控制三极管(Q8)的集电极与+12V电源连接,其间串连有分压电阻(R4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限流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并联的两个电流取样电阻(R38、R39)、与输出端相连的滤波电容(C26)、限流三极管(Q7)、控制三极管(Q8)、控制开关三极管(Q9),滤波电容 (C26)接地;限流三极管(Q7)的基极与控制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限流三极管(Q7) 的集电极与输出端连接;限流三极管(Q7)的发射极与电源电路输出端(VCC)连接;控制三极管(Q8)的基极与电源电路输出端(VCC)相连;控制三极管(Q8)的发射极与+12V电源连接;并联的两个电流取样电阻(R38、R39)连接在电源电路输出端(VCC)和+12V电源之间; 控制开关三极管(Q9)的发射极接地;控制开关三极管(Q9)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宪贤傅涛崔健胡亚军王锐张旭华聂廷卫周健胡云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东软载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