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确切地说,涉及一种卫星通信场景中,针对时钟频率变化导致时钟计时发生偏移而采取的卫星时钟自调节或自校正的时钟守时方法,属于卫星时钟自守时的
技术介绍
在有线通信的场景中,在实施如时分复用业务TDM (Time DivisionMultiplexing)数据处理时,数据传输设备需要保证彼此通信的两端设备时钟能够同步。然而,因为两端的通信设备用作时钟源的时钟晶振不同,且受到设备外界环境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两个设备之间的时钟将产生计时不同步的现象。由于每个通信设备内部的时钟源的晶振器件在温度、气压或电磁辐射等因素影响下,晶振工作频率会发生变化。因此两通信设备间就会产生时间计时上的偏差。特别是在卫星通信场景下,晶振受到温度、气压或电磁辐射等因素的影响程度要比地面场景更加明显。同时,由于通信手段的限制与影响,卫星通信常常遭到阻塞。所以仅仅依靠通信链路传输的时钟校准往往不能满足时钟同步的需求。因此,卫星时钟自守时技术就成为卫星时钟同步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保证通信设备之间的时钟实时同步的可靠性,需要采取时钟校准与时钟守时两方面技术来保证。目前,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信道时延测试的卫星时钟自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卫星发射前,先在地面利用“标准时钟源”作为时钟计时器,对“测试信道”进行数据包的收发测试,得到“信道传输标准时延测试值”;再在卫星发射准备阶段,将“待调时钟源”和“测试信道”作为卫星附带装置而设置于卫星内,随卫星一起送入太空;并在卫星在太空运行期间,利用“待调时钟源”作为时钟计时器,对“测试信道”进行数据包的收发测试,得到“星上信道时延测试值”;然后,对从地面和太空分别利用相同的“测试信道”进行数据包传输时延测试的两个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对比,获知当前在太空中的“待调时钟源”计时频率与地面的“标准时钟源”的计时频率的两者之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信道时延测试的卫星时钟自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卫星发射前,先在地面利用“标准时钟源”作为时钟计时器,对“测试信道”进行数据包的收发测试,得到“信道传输标准时延测试值”;再在卫星发射准备阶段,将“待调时钟源”和“测试信道”作为卫星附带装置而设置于卫星内,随卫星一起送入太空;并在卫星在太空运行期间,利用“待调时钟源”作为时钟计时器,对“测试信道”进行数据包的收发测试,得到“星上信道时延测试值”;然后,对从地面和太空分别利用相同的“测试信道”进行数据包传输时延测试的两个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对比,获知当前在太空中的“待调时钟源”计时频率与地面的“标准时钟源” 的计时频率的两者之比或两者的计时偏移量;最后,根据该两个时钟源的频率差与调整的时间间隔,确定需要调整的计时及工作频率差值,即对“待调时钟源”的当前计时值以及工作频率进行补偿调整,完成卫星时钟的计时调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时钟源”是包括原子钟的、能够以稳定的工作频率进行计时的时钟装置,要求其频率精确度不易受环境变化影响;该装置只在地面使用,不随卫星发射升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调时钟源”是其晶振偏移参数小于IOppm的时钟装置,自重轻,且随卫星运载升空;受到温度与压强变化的影响,其计时频率出现偏差时,利用基于信道时延测试的卫星时钟自调节方法计算得到的时钟计时偏移量以及工作频率的偏差,对时间计时以及工作频率偏差进行补偿调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信道”装置是由测试信道接口控制器与其连接的测试信道所组成,所述测试信道接口控制器是用于对与其连接的测试信道实施数据包发送和接收的接口装置,并在数据包离开和到达该接口装置时,记录当前计时时钟所记载的时钟计时数值,用于计算数据包在测试信道中的传输时延;该测试接口控制器是采用包括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的可编程逻辑电路器件实现的;所述测试信道是一个具有设定距离长度的光缆或电缆,其外围设有真空或聚氯乙烯PVC恒温塑料的保护介质,以使该测试信道的数据传输介质的温度和压强都处于稳定状态,数据信号能在恒温与恒压环境下传输,所产生的实际传输时延偏差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东明,邵恩,刘元安,胡鹤飞,冉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邮电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