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缩机,特别涉及一种离心式压缩机。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适应于水蒸气的压缩。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有与进气管(1)和出气管(2)相连接的蜗壳(3),还包括有叶轮(10)和电机(5),叶轮(10)置于蜗壳(3)内,电机(5)的动力输出端与叶轮(10)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还设有含喷头(901)的喷水管(9),喷水管(9)设置在所述进气管(1)上,或者喷水管(9)设置在蜗壳(3)上,喷头(901)朝向所述蜗壳(3)的内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专利技术压缩效率高,压缩成本低,性能安生可靠性好,使用寿命长。且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压力和温度的自动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缩机,特别涉及一种离心式压缩机。本专利技术主要适应于水蒸气的压缩。本专利技术属于设备制造加工
技术介绍
离心式压缩机是一种提高气体压力的通用机械,在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得到应用。如将离心式压缩机作为新兴热量循环回用装置,其不但通过降低蒸发温度,提高产品的质量,而且降低能源需求,同时实现能源、物料的循环经济运行。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1335030Y公开一种离心压缩机,其主要包括一个叶轮、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叶轮直接连接,所述电机由变频器控制;所述叶轮为三元叶轮。压缩机工况依赖叶轮的旋转,为提高压缩机效率,有必要使压缩机进口、压缩机内部和/或压缩机出口始终处于饱和状态。上述现有技术无法保证压缩机进口、压缩机内部和/或压缩机出口始终处于饱和状态,即压缩机对水蒸气的压缩过程无法始终保持饱和状态。因此,致使现有的压缩机存在着压缩效率低、压缩成本高的问题,造成能源的浪费。同时现有的压缩机还存在着压缩性能安全可靠性差、使用寿命短等问题。但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是一直无法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压缩效率高、压缩成本低、性能安生可靠性好、使用寿命长的离心式压缩机。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离心式压缩机,包括有与进气管和出气管相连接的蜗壳,还包括有叶轮和电机,叶轮置于蜗壳内,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叶轮相连接。本专利技术还设有含喷头的喷水管,喷水管设置在所述进气管上,或者喷水管设置在蜗壳上,喷头朝向所述蜗壳的内腔。进一步,还设有联轴器、齿轮箱和供油组件,其中; ——齿轮箱包括有第一齿轴、第二轴和第二轴装齿轮,第一齿轴与套装在第二轴上的第二轴装齿轮相哨合,所述电机通过联轴器与第二轴的动力输入端相连接,第一齿轴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叶轮相连接; —供油组件由主油泵、辅助油泵、冷却器、油过滤器和油箱构成,油箱依次与主油泵、冷却器、油过滤器和齿轮箱串联成供油回路;辅助油泵并联在油箱和冷却器之间。更进一步,所述供油组件还包括安全阀,安全阀并联在所述油箱和冷却器之间。更进一步,还设有螺杆,螺杆穿过所述叶轮,并与第一齿轴的动力输出端固接。更进一步,油箱通过油箱内油过滤器和电加热器再分别与主油泵和辅助油泵相连接。进一步,还设有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均设置在所述出气管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I)喷水管通过喷头向蜗壳内喷水,提高离心式压缩机进口水含量,保证压缩机对水蒸气的压缩过程始终是在饱和状态下进行,提高压缩机的压缩效率,使本专利技术压缩效率高,同时使压缩机工作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有利于减小压缩机的热变形和延长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压缩成本低,节能降耗,避免浪费。(2)齿轮箱和供油组件配合形成供油回路,使压缩机运行更平稳、可靠。(3)油箱和冷却器之间并联安全阀,提高供油回路的安全性。(4)通过螺杆固定叶轮,即螺杆一端穿过叶轮中心孔并与第一齿轴端部固定,螺杆上的螺母将叶轮压紧,使螺杆达到一定的预紧力。使叶轮和第一齿轴之间连接更牢固,提高本专利技术的可靠性。(5)油箱通过油箱内油过滤器和电加热器再分别与主油泵和辅助油泵相连接,更加方便控制供油管路,保证油箱供油达到要求质量。(6)压力传感器测得压缩机出口的压力数据,将该压力数据传递给处理器,处理器依据现有热力学计算出饱和温度值;温度传感器测定压缩机出口的温度数据,将该温度数据传递给处理器;处理器比较该温度数据和饱和温度值,然后依据比较结果控制压缩机进口的水进入量。如此控制压缩机出口温度。因此,本专利技术压缩效率高,压缩成本低,性能安生可靠性好,使用寿命长。且本专利技术实现了压力和温度的自动控制,自动化程度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 图2为图1的俯视 图3为图1的侧视 图4为本专利技术局部剖开的俯视结构示意 图5为图1中A-A局部剖视 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供油组件主视 图7为图6的俯视 图8为本专利技术供油组件的管路图。图中1、进气管,2、出气管,3、蜗壳,4、齿轮箱,401、第一齿轴,402、第二轴,403、第二轴装齿轮,404、轴装齿轮,5、电机,6、油箱内油过滤器,7、压力传感器,8、温度传感器,9、喷水管,901、喷头,10、叶轮,1001、螺杆,1002、螺母,11、联轴器,12、主油泵,13、辅助油泵,13-1辅助油泵电机,14、冷却器,15、油过滤器,16、油箱,17、电加热器,18、单向阀,19、阀门,20、安全阀,B、供油口,C、主油泵吸油口,D、油箱供油口,E、冷却器冷却剂进口,F、冷却器冷却剂出口,G、油箱回油口。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实施例如图1 图3以及图5所示,一种离心式压缩机,包括有与进气管I和出气管2相连接的蜗壳3,还包括有叶轮10和电机5,叶轮10置于蜗壳3内,依据现有技术可知电机5能够直接与叶轮10相连接,即电机5的动力输出端与叶轮10相连接。为提高压缩机的压缩效率,采取下列技术措施增设含喷头901的喷水管9,喷水管9设置在所述进气管I上,或者喷水管9设置在蜗壳3上,喷水管9的喷头901朝向蜗壳3的内腔,即喷头901朝向叶轮10。如此,喷水管9通过喷头901向蜗壳3内喷水,保证压缩机对水蒸气的压缩过程始终是在饱和状态下进行。为进一步提高离心式压缩机的平稳性,延长使用寿命,如图1 8所示,还设置有联轴器11、齿轮箱4和供油组件。齿轮箱4设置在电机5和叶轮10之间。其中 ——齿轮箱4包括有第一齿轴401、第二轴402和第二轴装齿轮403,第一齿轴401与套装在第二轴402上的第二轴装齿轮403相啮合,所述电机5通过联轴器11与第二轴402的动力输入端固接,第一齿轴401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叶轮10相连接; —供油组件由主油泵12、辅助油泵13、冷却器14、油过滤器15和油箱16构成,油箱16依次与主油泵12、冷却器14、油过滤器15和齿轮箱4串联成供油回路;辅助油泵13并联在油箱16和冷却器14之间。为方便控制供油管路,保证油箱供油达到要求质量,上述油箱16依据需要通过油箱内油过滤器6和电加热器17再与主油泵12连接;同理,上述油箱16依据需要通过油箱内油过滤器和电加热器17再与辅助油泵13连接;主油泵12和辅助油泵13的出口依据需要分别连接单向阀18 ;主油泵12和辅助油泵13的出口之间还设有连通两者管路的阀门19。正常工作时,先启动辅助油泵13,主机达到一定转速,主油泵12正常工作后,关闭辅助油泵13。当关闭时,先打开辅助油泵13,主油泵12自然关闭,最后延迟关闭辅助油泵13。对辅助油泵13而言油箱16中的润滑油通过油箱供油口 D供应给辅助油泵13,并依次流过单向阀18、冷却器14和油过滤器15,然后润滑油通过供油口 B进入齿轮箱4中,最后齿轮箱4中的润滑油通过油箱回油口 G回流进油箱16。对主油泵12而言,油箱16中的润滑油通过油箱供油口 D、主油泵吸油口 C供应给主油泵12,并依次流过单向阀18、冷却器14和油过滤器15,然后润滑油通过供油口 B进入齿轮箱4中,最后齿轮箱4中的润滑油通过油箱回油口 G回流进油箱16。上述油过滤器15优选双筒油过滤器。事实上,为提高供油回路的安全性,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离心式压缩机,包括有与进气管(1)和出气管(2)相连接的蜗壳(3),还包括有叶轮(10)和电机(5),叶轮(10)置于蜗壳(3)内,电机(5)的动力输出端与叶轮(10)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还设有含喷头(901)的喷水管(9),喷水管(9)设置在所述进气管(1)上,或者喷水管(9)设置在蜗壳(3)上,喷头(901)朝向所述蜗壳(3)的内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心式压缩机,包括有与进气管(I)和出气管(2)相连接的蜗壳(3),还包括有叶轮(10)和电机(5),叶轮(10)置于蜗壳(3)内,电机(5)的动カ输出端与叶轮(10)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还设有含喷头(901)的喷水管(9),喷水管(9)设置在所述进气管(I)上,或者喷水管(9)设置在蜗壳(3)上,喷头(901)朝向所述蜗壳(3)的内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还设有联轴器(11)、齿轮箱(4)和供油组件,其中; ——齿轮箱(4)包括有第一齿轴(401)、第二轴(402)和第二轴装齿轮(403),第一齿轴(401)与套装在第二轴(402)上的第二轴装齿轮(403)相啮合,所述电机(5)通过联轴器(11)与第二轴(402)的动カ输入端相连接,第一齿轴(401)的动カ输出端与所述叶轮(10)相连接; ——供油组件由主油泵(12)、辅助油泵(13)、冷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春龙,王正全,
申请(专利权)人:溧阳德维透平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