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骨与钢框梁连接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91153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8 04: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骨与钢框梁连接节点,为解决现有的钢骨与钢框梁连接过程中,导致钢骨与钢框梁对应埋件相互干涉形成的结构不够稳定、设计难或连接牛腿突出导致的施工效率低等问题而设计。本发明专利技术钢骨与钢框梁连接节点,包括位于混凝土中的钢骨、混凝土外的钢框梁、设置在所述钢骨上、正面露在混凝土外侧且不凸出混凝土的端板;钢框梁连接在所述端板正面。本发明专利技术杜绝了钢骨与钢框梁间的干涉,从而具有结构稳定、便于运输、方便混凝土中钢筋有序通过的优点;端板的正面不凸出混凝土,从而连接简单、便于混凝土滑模施工,工程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骨与钢框梁连接节点
技术介绍
现高层建筑大多采用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与钢框梁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其中,钢框架中的钢框梁与混凝土构件的连接节点有以下两种第一种在混凝土中预设埋件,在混凝土成型后将钢框梁与埋件连接。第二种在混凝土构件的钢骨上设钢牛腿,牛腿部分露出混凝土,由钢框梁与牛腿连接。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第一种连接节点存在以下不足埋件与钢骨分离,锚筋通常需要锚入足够的长度才能满足设计要求,易与混凝土中的钢骨柱和/或钢骨梁发生干涉,节点不易实现。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第二种连接节点存在以下不足在现代工艺中,核心筒通常采用施工效率高的滑模技术浇灌混凝土。牛腿露在混凝土外侧,影响了混凝土的表面平整,阻碍了滑模的行程,故第二种连接方法存在工程施工效率低、工程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杜绝了钢骨与钢框梁造成的结构不稳定现象且施工效率高、施工成本低的钢骨与钢框梁连接节点。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钢骨与钢框梁连接节点,包括位于混凝土中的钢骨以及位于所述混凝土外侧的钢框梁,所述钢骨与钢框梁连接节点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钢骨上、正面露在所述混凝土外侧且不凸出所述混凝土的端板;所述钢框梁连接在所述端板正面。进一步地,所述钢骨在与所述钢框梁连接处设有加强肋筋或加强肋板。进一步地,所述钢骨为横向设置的钢骨梁;所述端板与所述钢骨梁之间设有若干根以穿孔塞焊连接方式连接所述钢骨以及所述端板的钢筋。进一步地,所述端板背面还设有防止所述钢筋弯折以免使所述端板相对于所述钢框梁位移的固定钢板。进一步地,所述钢骨为纵向设置的钢骨柱;所述端板背面设有连接所述钢骨柱与所述端板的牛腿;进一步地,所述牛腿上设有供所述混凝土柱中箍筋穿过的穿筋孔或穿筋缝。进一步地,所述端板背面还设有若干锚筋。进一步地,所述钢框梁与所述端板之间还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一端与所述端板正面焊接,另一端焊接或螺栓连接在所述钢框梁上。进一步地,所述钢骨外表面设有钢筋连接器;所述钢骨内部与所述钢筋连接器相对应处设有加强肋筋或加强肋板。本专利技术钢骨与钢框梁连接节点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钢骨与钢框梁连接节点,通过设置在所述钢骨上的端板与钢框梁连接,相对于传统的预设埋件的作法,不会出现锚筋过长与钢骨干涉的情况,且有足够的刚度,便于整体运输,不会产生钢骨与钢框梁间因为连接节点的构造本身不佳产生相互干涉的现象,从而具有结构稳定,设计实施简单的优点;相对于传统方法中以牛腿露出混凝土部分连接钢框梁,由于端板与混凝土不凸出混凝土,连接方便的同时且能采用施工效率高的,施工成本低的滑模技术浇注混凝土,同时混凝土中钢筋可以很方便地通过,从而具有施工成本低、施工效率高,施工周期短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钢骨与钢框梁连接节点实施例所述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是图1的A-A结构示意图3是图1的B-B结构示意图4是本专利技术钢骨与钢框梁连接节点实施例所述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5是图4的Al-Al结构示意图6是图5的Bl-Bl结构示意图7是本专利技术钢骨与钢框梁连接节点实施例所述的结构示意图之三;图8是图7的A2-A2结构示意图9是图8的B2-B2结构示意图10是本专利技术钢骨与钢框梁连接节点实施例所述的王字型柱俯视结构示意图之 图11是本专利技术钢骨与钢框梁连接节点实施例所述的十字柱结构示意图之一;图12是本专利技术钢骨与钢框梁连接节点实施例所述的王字型柱俯视结构示意图之-* ; 图13本专利技术钢骨与钢框梁连接节点实施例所述的十字柱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4是本专利技术钢骨与钢框梁连接节点实施例所述的H型柱结构示意图之一;图15是本专利技术钢骨与钢框梁连接节点实施例九所述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 描述。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以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钢骨与钢框梁连接节点做进一步的实施例一本实施例钢骨与钢框梁连接节点,包括位于混凝土中的钢骨以及位于所述混凝土外侧的钢框梁,所述钢骨与钢框梁连接节点还包括一设置在所述钢骨上、正面露在所述混凝土外侧且不凸出所述混凝土的端板;所述钢框梁连接在所述端板正面。 所述钢骨分为钢骨柱以及钢骨梁,在钢骨梁或钢骨柱需要与所述钢框梁连接处设置一个端板,在浇灌混凝土时将所述端板的正面置于混凝土外侧;且所述端板与所述混凝土平齐或略低于所述混凝土,从而所述钢框梁不再连接在完全锚入混凝土中的埋件上或连接在混凝土中凸出的牛腿上,具有连接方便,施工迅速的特点。进一步的,所述端板直接设置在所述钢骨梁或钢骨柱上,可以一体组装和运输,具有组装运输方便的特点。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所述钢骨与钢框梁连接节点中,所述钢骨在与所述钢框梁连接处设有加强肋筋或加强肋板。所述钢骨包括王字型钢骨、十字形钢骨以及H形钢骨等。如图4-图5所示,所述钢骨柱12在与所述牛腿15连接处设有加强肋板20 ;如图7-图8所示,所述钢骨柱120在与所述牛腿150连接处设有加强肋板200 ;如图12所示,所述王字形钢骨在与钢框梁接处设有加强肋板202 ;如图13所示,所述十字形钢骨在与钢框梁连接处设有加强肋板203 ;如图14所示,所述H形钢骨在与钢框梁连接处设有肋板301.钢骨在与钢框梁连接处设置了加强肋板或加强肋筋,在钢框梁与钢骨之间相互作用时,增强了钢骨的刚性,避免了钢骨受力过大导致的形变。实施例三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钢骨与钢框梁连接节点包括位于混凝土中的钢骨梁2以及钢框梁3,所述钢骨与钢框梁连接节点还包括一设置在所述钢骨梁2上、与混凝土 I外表面齐平的端板4 ;所述钢框梁3连接在所述端板4正面。所述钢骨梁2横向设置,与所述钢框梁3之间设有若干根钢筋5 ;所述钢筋5以穿孔塞焊方式分别与所述钢骨梁2以及端板4相连。其中端板4中标号9表示的为所述钢筋5焊接的塞焊孔。本实施例中,用于连接钢骨梁2与钢框梁3的端板4 一端在浇灌混凝土 I之前就连接在所述钢骨梁2上形成一个整体,在浇灌混凝土 I时将端板4的正面与所述混凝土 I的外表面平齐,方便混凝土 I拆模后,将所述钢框梁3与端板4连接。本实施例所述的钢骨与钢框梁连接节点,由于采用上述端板4连接,相对于传统预设埋件的连接节点,具有钢骨梁与埋件锚筋无干涉、有利于钢-混凝土结构整体的结构性能的提升、降低了设计难度;进一步地将端板4设置在钢骨梁2上形成一个整体,增加了钢-混凝土结构的刚性的同时,便于运输和安装,提高了施工效率。本实施例所述的钢骨与钢框梁连接节点,由于端板4连接钢骨梁2与钢框梁3,端板与混凝土外表面齐平,方便了与钢框梁3连接的同时,混凝土施工可以采用生产效益高的滑模技术,缩短了施工周期,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在本实施例中,钢骨梁2与钢框梁3的连接,具有结构简单,实施方便,可用于标准化生产推广,适用于各种钢骨与钢框梁连接的建筑的优点。实施例四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钢骨与钢框梁连接节点,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所述端板4的背面还设有防止所述钢筋5弯折以免使所述端板4相对于所述钢框梁3位移的固定钢板6。所述固定钢板6可以是一块也可以是位于钢骨梁上下侧的两块,且固定在所述钢骨梁上;由于钢筋刚度较小,在与钢骨梁组装或运输的过程中可能出现钢筋5弯折,进而导致端板固定之后的移位的现象,本实施例中通过固定钢板6可以实现组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骨与钢框梁连接节点,包括位于混凝土中的钢骨以及位于所述混凝土外侧的钢框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钢骨与钢框梁连接节点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钢骨上、正面露在所述混凝土外侧且不凸出所述混凝土的端板;所述钢框梁连接在所述端板正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骨与钢框梁连接节点,包括位于混凝土中的钢骨以及位于所述混凝土外侧的钢框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钢骨与钢框梁连接节点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钢骨上、正面露在所述混凝土外侧且不凸出所述混凝土的端板;所述钢框梁连接在所述端板正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骨与钢框梁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钢骨在与所述钢框梁连接处设有加强肋筋或加强肋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骨与钢框梁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钢骨为横向设置的钢骨梁; 所述端板与所述钢骨梁之间设有若干根以穿孔塞焊连接方式连接所述钢骨以及所述端板的钢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骨与钢框梁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背面还设有防止所述钢筋弯折以免使所述端板相对于所述钢框梁位移的固定钢板。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卞晓芳吴昌栋刘鹏郭晓杨春峰陈水荣桂宇飞李相杰王频李伟男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