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富营养化污染水体修复的浮岛系统及水体修复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588302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8 01: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富营养化污染水体修复的浮岛系统及水体修复方法,所述浮岛系统包括漂浮在水面上的基体、设置在基体上的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和设置在基体上的控制装置以及基体上的植物无土种植装置;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所产生的气泡的直径为1至50μm。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浮岛系统操作使用方便,将多种处理方式有机结合,并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增氧方式不会破坏自然水体的温度跃层,不会改变整个水域的生态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污染治理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水体污染的情况比较普遍,尤其是一些水流流动性较小的水体污染更加严重,并且现在水体的富营养化非常严重,水体富营养化使得藻类大量繁殖,进而水体进一步发臭。目前国内外去除水体富营养化的方法主要分为药剂法、生物法、工程方法。其中药剂法主要是通过加药抑制水体中N、P元素的析出,药剂投加量大,且存在有效分布问题,对于大面积和较深的水体去富营养化存在难度;生物法主要面临生物活性低和水体中溶氧情况低且存在分布不均匀的问题;而现有工程性措施主要包括挖掘底泥沉积物、进行水体深层曝气、注水冲稀以及在底泥表面敷设塑料等。挖掘底泥,可减少以至消除潜在性内部污染源;深层曝气,可定期或不定期采取人为湖底深层曝气而补充氧,使水与底泥界面之间不出现厌氧层,经常保持有氧状态,有利于抑制底泥中的磷及重金属的释放。但是目前人们多数是使用机械搅拌或曝气来提高水中的溶解氧量。一般的曝气设备,由于产生的气泡直径较大,上升速度很快,即使是在深层水体中注入气体产生气泡,经气泡增氧后的水体也会随气泡的上升而不能留存在深水缺氧的位置,并且由于者不能够使增氧后的水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富营养化污染水体修复的浮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漂浮在水面上的基体、设置在基体上的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和设置在基体上的控制装置;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包括进水管路、气水混合单元、进气管路和喷射单元;所述进水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气水混合单元连接,所述进气管路与所述进水管路相通,所述喷射单元与所述气水混合单元连接;所述喷射单元设置在污染水体的水面下方;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所产生的气泡的直径为1至50μ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富营养化污染水体修复的浮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漂浮在水面上的基体、设置在基体上的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和设置在基体上的控制装置; 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包括进水管路、气水混合单元、进气管路和喷射单元; 所述进水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气水混合单元连接,所述进气管路与所述进水管路相通,所述喷射单元与所述气水混合单元连接; 所述喷射单元设置在污染水体的水面下方; 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所产生的气泡的直径为I至50 y 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单元包括气水导出管和微纳米气泡发生器,所述气水导出管的一端与所述气水混合单元连接,所述气水导出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连接,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设置在污染水体的水面以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还包括预处理装置,所述预处理装置设置在所述进水管路的前端,水经过预处理装置处理后进入进水管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由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材料制成,所述基体是树脂筒、浮筒或白色泡沫,所述白色泡沫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或聚氨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浮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表面还设置有用于种植植物的种植孔或种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骏王新海郑东晟杨昆张学发李江
申请(专利权)人:蓝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