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87434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8 01:03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集电装置具备:安装于移动设备的被安装部件;臂;以及臂保持部。所述臂具有长边方向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臂以使所述臂的所述长边方向位于与规定方向相一致的基准位置的方式,通过所述第一端部安装在所述被安装部件上。所述第二端部用于将集电器安装到所述臂上。所述臂保持部安装于所述被安装部件。所述臂保持部构成为,通过所述臂的所述第二端部侧的部位对所述臂进行保持,以使得在所述臂的宽度方向上所述臂不从所述基准位置位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集电装置,特别涉及从架空导线(trolley wire)向移动设备的集电所使用的集电装置。
技术介绍
文献I (日本国公开特许公报第2010 - 252495号)公开了从架空导线向搬运机或起重机等移动设备进行集电的集电装置。该集电装置具备安装于移动设备的被安装部件;从侧方与架空导线的导体相接的集电器;以及一端部与集电器连结并且另一端部与被安装部件连结的连结臂。然而,所述连结臂由于集电器及与集电器连接的电缆的重量等,导致连结臂的集电器侧的端部下垂,由此,集电器与覆盖架空导线的护套之间摩擦,有可能会产生护套屑或在集电器中产生偏磨损。在此,在文献I中,为了防止所述臂的下垂,在被安装部件上设置对臂的安装部件侧的端部进行支撑的支撑部件。但是,在与臂连结的集电器为大型的情况下等,通过所述支撑部件无法完全支撑臂,可能产生臂的下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其课题在于,更可靠地防止臂的下垂。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的集电装置具备被安装部件,安装于移动设备;臂;以及臂保持部。所述臂具有长边方向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臂以位于使所述臂的所述长边方向与规定方向一致的基准位置的方式,通过所述第一端部安装在所述被安装部件上。所述第二端部用于将集电器安装在所述臂上。所述臂保持部安装在所述被安装部件上。所述臂保持部在所述臂的所述第二端部侧`的部位对所述臂进行保持,以使得在所述臂的宽度方向上所述臂不从所述基准位置位移。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的集电装置基于第一方式,所述臂保持部具备臂支撑体。所述臂支撑体配置为,与所述臂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所述臂的两个面中的一方对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式的集电装置基于第二方式,所述臂支撑体为板簧。所述臂支撑体以第一端与所述臂弹性接触的方式,通过第二端安装在所述被安装部件上。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式的集电装置基于第二方式,所述臂支撑体为盘簧。所述臂支撑体通过第一端安装在所述臂上,通过第二端安装在所述被安装部件上。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式的集电装置基于第一方式,所述臂保持部具备2个臂支撑体。所述2个臂支撑体配置为,与所述臂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所述臂的两个面分别对置。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式的集电装置基于第五方式,所述2个臂支撑体分别为板簧。所述2个臂支撑体分别以第一端与所述臂弹性接触的方式,通过第二端安装在所述被安装部件上。本专利技术的第七方式的集电装置基于第一方式,所述2个臂支撑体分别为盘簧。所述2个臂支撑体分别通过第一端安装在所述臂上,通过第二端安装在所述被安装部件上。本专利技术的第八方式的集电装置基于第五 第七中的任意一个方式,所述2个臂支撑体配置为,在所述臂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相互对置。所述2个臂支撑体具有相同的弹簧常数。本专利技术的第九方式的集电装置基于第六方式,所述2个臂支撑体配置为,在所述臂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相互对置。所述臂以能够绕着与所述臂的所述宽度方向平行的旋转轴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被安装部件上。所述臂保持部具备引导机构,以使所述臂位于所述基准位置的方式,向所述2个臂支撑体间的空间引导所述臂。所述引导机构具备2个引导部,在与所述臂的所述宽度方向以及所述规定方向分别正交的方向上,分别形成于所述2个臂支撑体的一端。所述2个引导部之间的距离随着远离所述基准位置而变大。本专利技术的第十方式的集电装置基于第六或第九方式,所述臂支撑体配置为,从所述第二端朝向所述第一端的方向与所述规定方向以锐角交叉。本专利技术的第十一方式的集电装置基于第二 第十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所述臂支撑体在所述规定方向上,在比所述臂与所述被安装部件的安装位置更靠近所述第二端部的位置,安装在所述被安装部件上。本专利技术的十二方式的集电装置基于第一 第十一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还具备所述集电器。所述集电器以在所述臂的厚度方向上与架空导线接触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第二端部。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集电装置的仰视图。图2是表示该第一实施方式的集电装置的施工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该第一实施方式的集电装置的右视图。图4是表示该第一实施方式的臂支撑件,Ca)为俯视图,(b)为左视图,(C)为右视图,Cd)为后视图。图5是表示该第一实施方式的绝缘架空导线的截面图。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集电装置的侧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根据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图2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集电装置I被设置于搬运机、起重机等未图示的移动设备,用于进行从绝缘架空导线2向移动设备的集电。绝缘架空导线2固定在墙壁、设置于移动设备的导轨、设置于墙壁或顶棚的悬吊装置等上,沿着移动设备的移动路线而水平地设置。如图5所示,绝缘架空导线2在形成为剖面槽形且作为绝缘体的护套3中收纳有作为导体的架空导线4,以使护套3的槽开口朝向侧方、使从护套3的槽开口露出的架空导线4的面(后述的侧面28)朝向侧方的状态设置。换言之,绝缘架空导线2具备架空导线4和覆盖架空导线4的护套3。护套3具有使架空导线4的一个面(接触面)28露出的狭缝(槽开口)60。在本实施方式中,绝缘架空导线2以使接触面28朝向水平方向(图5中的左右方向)的方式设置。另外,绝缘架空导线2也可以设置成使接触面28朝向水平方向以外的方向。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集电装置I进行说明。以下,如果没有特别的记载,使用以施工状态下的集电装置I为基准的方向来说明集电装置I。具体地说,将绝缘架空导线2的长边方向(图1中的上下方向)定义为集电装置I的前后方向,并且将俯视(水平面)时与绝缘架空导线2的长边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中的、从集电装置I观看时的绝缘架空导线2侧(图1中的左侧)定义为集电元件I的右侧。另外,由于图1为仰视图,所以纸面左侧为集电装置I的右侧。此外,集电装置I的上下方向是与图1中的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分别正交的方向(即垂直于图1的纸面的方向)。如图1所示,集电装置I具备被安装部件6,安装于移动设备;集电器7,从侧方与架空导线4相接(参照图3);以及臂8,一端部24与被安装部件6连结,并且另一端部25与集电器7连结。另外,以下将集电装置I的前后方向中的从集电装置I观看时的被安装部件6侧(图1中的下侧)作为集电装置I的后侧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被安装部件6具备与臂8的一端部24连结的基座12。基座12是对金属制的板材进行弯折加工而形成的,如图1所示,在基座12上形成有向前方开口的水平剖面槽形的臂连结部14。在臂连结部14的左右的片部15、16之间,以绕着左右轴相对于臂连结部14转动自如的方式架设有横轴17。在此,绕着左右轴是指,转动轴方向与左右方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平行。另外,所述臂8的以横轴17为中心的上下转动,被限制在臂8从横轴17朝向前侧突出的范围内。在横轴17的中间部,经由纵轴18以绕着上下轴(与垂直于图1的纸面的方向平行的旋转轴)转动自如的方式连结有臂8的一端部24。换句话说,臂8相对于基座12绕着上下轴以及左右轴转动自如。臂8形成为棒状。臂8的剖面形状形成为向侧方开口的槽形,如图1所示,在使一端部24侧与集电装置I的前后方向大致平行的状态下,弯曲为另一端部25比一端部24更靠近集电装置I右侧。在臂8的另一端部25以绕着左右轴转动自如的方式连结有朝向集电装置I的右侧突出的保持体20。在保持体20的前端部(图1中的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被安装部件,安装于移动设备;臂;以及臂保持部;所述臂具有长边方向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臂以位于使所述臂的所述长边方向与规定方向一致的基准位置的方式,通过所述第一端部安装在所述被安装部件上;所述第二端部用于将集电器安装在所述臂上;所述臂保持部安装在所述被安装部件上;所述臂保持部在所述臂的所述第二端部侧的部位对所述臂进行保持,以使得在所述臂的宽度方向上所述臂不从所述基准位置位移。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0.14 JP 2011-2269521.一种集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被安装部件,安装于移动设备;臂;以及臂保持部;所述臂具有长边方向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臂以位于使所述臂的所述长边方向与规定方向一致的基准位置的方式,通过所述第一端部安装在所述被安装部件上;所述第二端部用于将集电器安装在所述臂上;所述臂保持部安装在所述被安装部件上;所述臂保持部在所述臂的所述第二端部侧的部位对所述臂进行保持,以使得在所述臂的宽度方向上所述臂不从所述基准位置位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臂保持部具备臂支撑体;所述臂支撑体配置为,与所述臂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所述臂的两个面中的一方对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臂支撑体为板簧;所述臂支撑体以第一端与所述臂弹性接触的方式,通过第二端安装在所述被安装部件上。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臂支撑体为盘簧,所述臂支撑体通过第一端安装在所述臂上,通过第二端安装在所述被安装部件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臂保持部具备2个臂支撑体;所述2个臂支撑体配置为,与所述臂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所述臂的两个面分别对置。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2个臂支撑体分别为板簧;所述2个臂支撑体分别以第一端与所述臂弹性接触的方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仁藤智也松信幸博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