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净化安全顶风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87404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8 0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安全顶风窗,包括顶盖,以及设置在顶盖下端的内盖,顶盖下部设置有外循环通风系统,内盖上设置有内循环净化系统,所述外循环通风系统和内循环净化系统相互独立的设置。所述的空气净化安全顶风窗包括独立设置的外循环通风系统和内循环净化系统,当需要净化空气时可以通过控制电路板首先开启外循环通风系统将污染空气抽出车外,使得车内的污染空气稀释并将大部分污染空气排出车外,然后再开启内循环净化系统,从而可以将车内空气中的甲醛、苯、总挥发性有机物、病毒、病菌,细小颗粒物等快速并且高效的去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配件的制造领域,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用空气净化安全顶风窗
技术介绍
现在,我国各类客车都普遍在车辆顶部设置安全顶风窗,在紧急情况下可作为应急出口,而且可以增加车内空气与外界空气对流,形成空气外循环。此方法虽然可以较好的保证车内的空气质量,但在炎热的夏季、寒冷的冬季或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却无法正常使用,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一直处于比较封闭的状态,时间稍长,由于细菌和各种污染气体的产生,导致车内空气质量下降,从而影响到乘客及驾驶员的健康。影响客车或校车内空气质量的因素主要有(I)车辆内饰以及座椅等高分子材料以及有机粘合剂等不断释放所形成的包括甲醛、苯等有机物污染;(2)汽车空调系统以及座椅等处滋生的多种微生物,它们在车厢内不断积累造成车厢内有害细菌滋生;(3)人流等导致的灰尘细小颗粒物污染。目前,客车上应用的空气净化装置通常与空调系统的风管相结合,将吸附材料放置于风管的进风端和出风端,但是吸附材料易于饱和,处理能力有限。目前,各类客车普遍安装的安全顶风窗只有通风和应急出口的功能,没有空气净化的功能。虽然有专利文献披露了能够消毒除尘的安全顶窗,但是现有技术公开的能够净化空气的安全顶窗,空气净化速度较慢,结构复杂。CN2673699Y公开了一种消毒除尘安全顶窗,其由顶窗窗框、活动顶窗、面罩和空气消毒净化装置构成,面罩卡固在顶窗窗框中,与活动顶窗相接的空气消毒净化装置设置在面罩与活动顶窗之间。CN202294172U公开了一种车载顶窗式空气净化装置,包括两个模块式净化单元,惯流风机等固定在顶板上。然而上述专利文献公开的空气净化顶风窗,车内的空气仅通过内循环空气净化,导致净化速度慢,净化效果不佳并且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空气净化安全顶风窗,其在有限的空间内集成了空气净化系统与安全顶窗,不但具有应急出口的功能,而且具有相互独立和配合的空气外循环和空气内循环系统,能够高效快速的去除空气中的甲醛、苯、总挥发性有机物、病毒、病菌,净化过滤细小颗粒物污染,提高车内空气质量。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空气净化安全顶风窗,包括顶盖,以及设置在顶盖下端的内盖,其特征在于内盖上设置有内循环净化系统。一种空气净化安全顶风窗,包括顶盖,以及设置在顶盖下端的内盖,其特征在于顶盖下部设置有外循环通风系统,内盖上设置有内循环净化系统,所述外循环通风系统和内循环净化系统相互独立的设置。其中,所述的空气净化安全顶风窗还包括内外开启装置,所述的内外开启装置包括内开启手柄、外开启旋钮和双联动转轴,所述的内开启手柄、外开启旋钮采用双联动转轴连接,并且所述的内开启手柄设置在内盖上,所述的外开启旋钮设置在顶盖上。通过所述的内外开启装置在应急状态下,可以实现内外双向开启。其中,所述外循环通风系统包括导风圈,所述的导风圈固定在顶盖的中部,导风圈的中心设置有换气扇,所述导风圈与顶盖端部的排风口相连。其中,所述的内盖下表面的一端设置有内循环进气盖板,所述内循环进气盖板的上端设置有内循环空气净化系统,所述的内循环空气净化系统沿着进气方向依次设置有导风罩、初效过滤层、活性碳吸附层、高效空气过滤层和纳米TiO2光触媒层,此外还包括UV杀菌灯和负离子发生装置。其中,所述的内盖的底面还设置有空气外循环进风口,以及内循环空气净化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处设有导风罩和风机。其中,所述的空气净化安全顶风窗还包括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分别与外循环通风系统与内循环空气净化系统连接。所述的控制电路板用于控制所述外循环通风系统与内循环空气净化系统的开启。其中,所述的空气净化安全顶风窗还包括主框部件,所述顶盖与内盖紧密配合,并且通过螺钉连接在主框部件上。其中,所述的空气净化安全顶风窗还包括副框部件,所述副框部件设置有主框部件的内圈上。本专利技术的空气净化安全顶风窗,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本专利技术的空气净化安全顶风窗包括独立设置的外循环通风系统和内循环净化系统,当需要净化空气时可以通过控制电路板首先开启外循环通风系统将污染空气抽出车夕卜,使得车内的污染空气稀释并将大部分污染空气排出车外,然后再开启内循环净化系统,从而可以将车内气体中的病毒、病菌,细小颗粒物等快速并且高效的去除。(2)本专利技术中的内循环净化系统通过依次设置有导风罩、初效过滤层、活性碳吸附层、高效空气过滤层,将细菌、病毒以及细小颗粒物首先吸附在层状结构上,然后通过UV杀菌灯和负离子发生装置将细菌和病毒杀灭,然后将净化后的空气通过排风口返回车内,达到闻效过滤和杀菌的目的。(3)本专利技术的空气净化安全顶风窗,在客车发生侧翻等紧急情况下,利用内外开启装置,可以分别从车内和车外将所述安全顶风窗,提供一个大口径的逃生出口,具有安全顶窗的功能。附图说明图1是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空气净化安全顶风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附图标记所表不的含义分别为10_顶盖,11-导风圈,12-换气扇,20-内盖,21-内循环进气盖板,22-内循环净化系统,23-推拉装置,24-检修盖,25-挡雨罩,30-内外开启装置,31-外开启旋钮,32-内开启手柄,33-双联运转轴,40-主框部件,41-副框。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如附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涉及的空气净化安全顶风窗,包括顶盖10,以及设置在顶盖10下端的内盖20,顶盖10下部设置有外循环通风系统,内盖20上设置有内循环净化系统22,所述外循环通风系统和内循环净化系统22相互独立的设置,所述的空气净化安全顶风窗还包括内外开启装置,所述的内外开启装置30包括外开启旋钮31、内开启手柄32和双联动转轴33,所述的内开启旋钮31、内开启手柄32采用双联动转轴33连接,并且所述的外开启旋钮31设置在内盖20上,所述的内开启旋钮32设置在顶盖10上。通过所述的内外开启装置30在应急状态下,可以实现内外双向开启。其中,所述外循环通风系统包括导风圈11,所述的导风圈11固定在顶盖10的中部,导风圈11的中心设置有换气扇12,所述导风圈11与顶盖10端部的排风口相连,排风口处安装挡雨罩25 ;所述的内盖20下表面的一端设置有内循环进气盖板21,所述内循环进气盖板21的上端设置有内循环空气净化系统,所述的内循环空气净化系统沿着进气方向依次设置有初效过滤层、活性碳吸附层、高效空气过滤层和纳米TiO2光触媒层,此外还包括UV杀菌灯和负离子发生装置;所述的内盖20的底面还设置有空气外循环进风口,以及内循环空气净化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处设有导风罩和风机。当开启外循环空气系统的时候,车内空气从所述的空气外循环进风口进入,然后经过导风圈11并通过换气扇12将车内气体从排风口排出车外,形成独立的外循环通道。当开启内循环净化系统22的时候,车内气体首先从内循环进气盖板21进入,然后通过内循环空气净化系统将空气净化,然后通过上述位于内盖20底端的出风口送回车厢内,并形成独立空气循环净化通道。另外,所述的空气净化安全顶风窗还包括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分别与外循环通风系统与内循环空气净化系统连接。所述的控制电路板用于控制所述外循环通风系统与内循环空气净化系统的开启。所述的空气净化安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净化安全顶风窗,包括顶盖,以及设置在顶盖下端的内盖,其特征在于:内盖上设置有内循环净化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净化安全顶风窗,包括顶盖,以及设置在顶盖下端的内盖,其特征在于内盖上设置有内循环净化系统。2.一种空气净化安全顶风窗,包括顶盖,以及设置在顶盖下端的内盖,其特征在于顶盖下部设置有外循环通风系统,内盖上设置有内循环净化系统,所述外循环通风系统和内循环净化系统相互独立的设置。3.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净化安全顶风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外开启装置,所述的内外开启装置包括内开启手柄、外开启旋钮和双联动转轴,所述的内开启手柄、外开启旋钮采用双联动转轴连接,并且所述的内开启手柄设置在内盖上,所述的外开启旋钮设置在顶盖上。4.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净化安全顶风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循环通风系统包括导风圈,所述的导风圈固定在顶盖的中部,导风圈的中心设置有换气扇,所述导风圈与顶盖端部的排风口相连。5.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净化安全顶风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盖下表面的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丹俊梁军军
申请(专利权)人:丹阳市光华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