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艳香专利>正文

高楼逃生自救升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86022 阅读:4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7 23: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楼逃生自救升降器,它包括壳体、集绳轮、轮轴、收放绳、钩头、摇臂驱动杆、驱动齿轮、手柄、安全带,其特征在于:壳体由两个对称设置的凹形壳体组成;集绳轮上有轮轴通孔,轮轴穿过轮轴通孔后,轮轴两端位于集绳轮两侧;两个凹形壳体上对应设制有固定孔,轮轴两端穿过固定孔设置;集绳轮两侧的轮轴上设置有碟簧,把设置在轮轴两端部的紧固螺母拧紧,将碟簧压紧在集绳轮与凹形壳体之间。该高楼逃生自救升降器具有设计科学、操作方便、初始下落速度较缓、逃生人员容易抓持和手动控速、收放绳不会被建筑物磨坏、安全带安全可靠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逃生装置,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物中逃生的高楼逃生自救升降器
技术介绍
目前,高层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人们选择从窗户进行逃生时往往会用到降落装置,作为逃生用品,降落装置本身必须安全可靠。然而现有的降落装置在实际使用中均存在的缺点,如下落初速度不受控,受重力加速度影响,下落速度越来越快,造成坠落;因下放绳与建筑物接触后摩擦力过大导致逃生人员下不来;因回绳在上升过程中被建筑物卡住,导致逃生人员被悬在逃生途中上下不得,并使得降落装置不能重复使用等;常规设计中抓持部位和控速部位各自独立设置,使人们在高空下落过程中不便进行控速操作。这些缺陷会增加人们下落过程中和落地时的危险性。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设计科学、操作方便、初始下落速度较缓、逃生人员容易抓持和手动控速、收放绳不会被建筑物磨坏、安全带安全可靠的高楼逃生自救升降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楼逃生自救升降器,它包括壳体、集绳轮、轮轴、收放绳、钩头、摇臂驱动杆、驱动齿轮、手柄、安全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楼逃生自救升降器,它包括壳体、集绳轮、轮轴、收放绳、钩头、摇臂驱动杆、驱动齿轮、手柄、安全带,其特征在于:壳体由两个对称设置的凹形壳体组成;集绳轮上有轮轴通孔,轮轴穿过轮轴通孔后,轮轴两端位于集绳轮两侧;两个凹形壳体上对应设制有固定孔,轮轴两端穿过固定孔设置;集绳轮两侧的轮轴上设置有碟簧,把设置在轮轴两端部的紧固螺母拧紧,将碟簧压紧在集绳轮与凹形壳体之间;收放绳的一端固定并缠绕在集绳轮的绳槽中,收放绳的另一端穿过设置在壳体上方的进出绳开口后连接钩头;摇臂驱动杆穿过壳体设置,驱动齿轮设置在壳体内的摇臂驱动杆上,驱动齿轮与集绳轮啮合设置;手柄安装在摇臂驱动杆的两端;壳体下端连接安全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楼逃生自救升降器,它包括壳体、集绳轮、轮轴、收放绳、钩头、摇臂驱动杆、驱动齿轮、手柄、安全带,其特征在于壳体由两个对称设置的凹形壳体组成;集绳轮上有轮轴通孔,轮轴穿过轮轴通孔后,轮轴两端位于集绳轮两侧;两个凹形壳体上对应设制有固定孔,轮轴两端穿过固定孔设置;集绳轮两侧的轮轴上设置有碟簧,把设置在轮轴两端部的紧固螺母拧紧,将碟簧压紧在集绳轮与凹形壳体之间;收放绳的一端固定并缠绕在集绳轮的绳槽中,收放绳的另一端穿过设置在壳体上方的进出绳开口后连接钩头;摇臂驱动杆穿过壳体设置,驱动齿轮设置在壳体内的摇臂驱动杆上,驱动齿轮与集绳轮啮合设置;手柄安装在摇臂驱动杆的两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艳香郭春生王晓欢
申请(专利权)人:李艳香郭春生王晓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