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具,特别涉及一种硬膜外导管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硬膜外间隙神经阻滞麻醉是目前国内比较广泛应用的麻醉方法之一,使用该方法麻醉,必须有一根导管置入硬膜外间隙,随着科学的发展,导管置入从麻醉使用已延伸到了术后镇痛使用。现有技术中,一般是将硬膜外导管从穿刺孔引出体外,并通过固定物(一般为医用胶布)将其固定于体外。目前,硬膜外导管固定物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正常人从直立到脊柱完全前屈,脊柱的长度可增加8 10cm左右,因此患者在活动过程中,将会牵拉硬膜外导管,甚至会将其拔出来;2.目前硬膜外导管固定物所采用的材料透气性差,由于固定在背部,患者大部分时间是平躺,出汗多,粘贴物很容易因汗水潮湿而脱落;3.由于硬膜外导管是与穿刺孔固定在一起,在调整硬膜外导管深度,以及观察导管的刻度,或消毒穿刺孔时,需要把整个粘贴物撕下来,这样就为操作者带来了使用上的困难,稍有不慎,甚至会造成病人麻醉或术后镇痛的失败。因此,需要对硬膜外导管固定物进行改进,采用独特的设计,可使患者脊柱活动时,可以根据需要延长硬膜外导管长度,防止形成张力把导管从硬膜外腔拔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有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硬膜外导管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将硬膜外导管固定于人体的固定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本体包括一体成型的粘性固定部(1)和非粘性导向部(2),所述非粘性导向部(2)与人体皮肤表面形成用于引导和放置硬膜外导管的管状通道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硬膜外导管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将硬膜外导管固定于人体的固定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本体包括一体成型的粘性固定部(I)和非粘性导向部(2),所述非粘性导向部(2)与人体皮肤表面形成用于引导和放置硬膜外导管的管状通道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膜外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本体为方形结构,所述粘性固定部(I)为由两翼边和底边构成的U形结构,所述非粘性导向部(2)横截面为拱形结构,其一端与所述粘性固定部(I)底边内边缘封闭相连,两侧边一一对应与所述粘性固定部(I)两翼边内侧边缘相连并延伸至所述粘性固定部(I)两翼边顶端。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