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导管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86001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7 2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硬膜外导管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本体,固定本体包括由两翼边和底边构成并用来将硬膜外导管固定于人体的U形结构粘性固定部和与U形结构粘性固定部固定连接并与人体皮肤表面形成用于引导和放置硬膜外导管的通道空间的导向部;本发明专利技术根据人体脊柱弯曲幅度,固定本体中间采用中空设计,在放置导管时,把导管往穿刺孔方向多放一段距离,这样当患者脊柱活动时,可以根据需要延长硬膜外导管长度,起到缓冲的作用,防止形成张力把导管从硬膜外腔拔出,确保术后镇痛效果,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就能在无明显痛苦的情况下进行活动,而且对需较长时期镇痛的患者,在一定程度上也防止了穿刺部位被污染,甚至感染的可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具,特别涉及一种硬膜外导管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硬膜外间隙神经阻滞麻醉是目前国内比较广泛应用的麻醉方法之一,使用该方法麻醉,必须有一根导管置入硬膜外间隙,随着科学的发展,导管置入从麻醉使用已延伸到了术后镇痛使用。现有技术中,一般是将硬膜外导管从穿刺孔引出体外,并通过固定物(一般为医用胶布)将其固定于体外。目前,硬膜外导管固定物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正常人从直立到脊柱完全前屈,脊柱的长度可增加8 10cm左右,因此患者在活动过程中,将会牵拉硬膜外导管,甚至会将其拔出来;2.目前硬膜外导管固定物所采用的材料透气性差,由于固定在背部,患者大部分时间是平躺,出汗多,粘贴物很容易因汗水潮湿而脱落;3.由于硬膜外导管是与穿刺孔固定在一起,在调整硬膜外导管深度,以及观察导管的刻度,或消毒穿刺孔时,需要把整个粘贴物撕下来,这样就为操作者带来了使用上的困难,稍有不慎,甚至会造成病人麻醉或术后镇痛的失败。因此,需要对硬膜外导管固定物进行改进,采用独特的设计,可使患者脊柱活动时,可以根据需要延长硬膜外导管长度,防止形成张力把导管从硬膜外腔拔出。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硬膜外导管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将硬膜外导管固定于人体的固定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本体包括一体成型的粘性固定部(1)和非粘性导向部(2),所述非粘性导向部(2)与人体皮肤表面形成用于引导和放置硬膜外导管的管状通道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硬膜外导管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将硬膜外导管固定于人体的固定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本体包括一体成型的粘性固定部(I)和非粘性导向部(2),所述非粘性导向部(2)与人体皮肤表面形成用于引导和放置硬膜外导管的管状通道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膜外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本体为方形结构,所述粘性固定部(I)为由两翼边和底边构成的U形结构,所述非粘性导向部(2)横截面为拱形结构,其一端与所述粘性固定部(I)底边内边缘封闭相连,两侧边一一对应与所述粘性固定部(I)两翼边内侧边缘相连并延伸至所述粘性固定部(I)两翼边顶端。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