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急救止血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85962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7 23: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救治中输血、输液、抽血、止血时使用的一种速效急救止血带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该止血带含双层结构,创伤处血液透过医用织物先与外层血余炭接触,血余炭发挥止血作用且不发热;内层沸石止血材料可强效巩固止血,瞬时产热可由外层血余炭隔离而不会造成创伤处灼伤。且止血材料不直接撒在创伤处,便于止血后期创面处理。该止血带的沸石用量比沸石止血带减少1/2以上,更轻便,用于止血特别是大出血,效果显著,且副作用小,避免了治疗过程中病菌的交叉感染,克服了现有的常用止血产品的不足,更适于医药、医疗器械等工业和行业的大规模生产和商业应用,特别适合战时或灾难救援的应用,具有良好应用前景,具有显著的社会与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材料科学等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止血包扎带(或称医用止血带、医用止血包,简称止血带、止血包)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急救止血包扎带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再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主要用于急救的一次性速效止血包扎带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介绍
一、出血与止血的研究概况不论是平时还是战时,人体受到外伤之后,往往首先看到出血。失血是战时伤员死亡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也是平时创伤院前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能及时有效地止血,对挽救伤员生命、稳定伤情、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十分重要。因此,止血技术已成为目前平战时创伤救治中最重要的环节。成人的血液占其体重8%。一个体重50公斤的人,血液约为4000毫升。失血总量达总血量20%以上的,出现头晕、头昏、脉搏增快、血压下降、出冷汗、肤色苍白和尿量减少等症状。当受外伤引起大出血时,失血量达到40%就有生命危险。出血是创伤后主要并发症之一,成年人出血量超过80(Tl000毫升就可引起休克,危及生命。因此,止血是抢救出血伤员中极为重要的一项措施,必须迅速、准确和有效地进行止血,它对挽救伤员生命具有特殊意义。(一)出血分类一般需要根 据出血特征,来明确具体的止血方法。1、按损伤的血管性质分类;(I)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液由伤口向体外喷射,危险性大。(2)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液不停地流出。(3)毛细血管出血血色鲜红,血液从整个伤面渗出,危险性小。2、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分类( I)内出血深部组织和内脏损伤,血液由破裂的血管流入组织或脏器、体腔内,从体表看不见血。内出血主要从两方面判断。一是从吐血、咯血、便血或尿血,判断胃肠、肺、肾或膀胱有无出血;二是根据有关症状判断,如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冷、脉搏快弱、以及胸、腹部有肿胀、疼痛等,这些是重要脏器如肝、脾、胃等的常见出血体征。(2)外出血由皮肤损伤向体外流出血液,能够看见出血情况。外出血(或称体外出血,夕卜伤出血)可分为二种(I)动脉出血流血频率与心脏和脉搏一致,一股股流出,因伤及动脉而出血,流血极多,这时一定要送往医院,自己是止不住血的。在到达医院之前,需自行止血。因外伤所致动脉破裂时,血流呈鲜红色的喷射状流出,失血量多,危害性大,若不立即止血,要危及生命。(2)体皮出血流血不多,因擦破体表的真皮层出血,一般伤口能自己愈合,愈合前应先用清水清洗伤口,如被生锈的金属划伤,千万不可用毛巾,纸巾遮盖止血。出血少时,稍坐,便能自愈,多时,则可用创可贴,用酒精消毒后的棉球,或无菌纱布止血。毛细血管出血血液从受伤面向外渗出呈水珠状,颜色从鲜红变暗红。(3)静脉出血静脉出血流血较多,但能够自愈,没有固定频率,随出血者身体运动,而流出,只需先用清水清洗伤口,静坐一段时间,就能止血,也可用用酒精消毒后的棉球,或无菌纱布止血。因外伤所致静脉血管破裂时,血液呈暗红色的非喷射状流出,若不及时止血,时间长、出血量大,也会危及生命。(二)止血途径止血·(hemostasis)是医学术语,使出血停止,是指防止或减缓血液流出。当血管壁的连续性中断后,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血液凝固、机化等可阻止进一步出血。1、血管收缩血管壁连续性中断后,受损部位及其附近的血管立即出现收缩,可立即减少血流量;如果破损口不大,甚至可以直接终止出血过程。介导血管收缩的机制有(I)机械刺激直接导致血管壁平滑肌挛缩。(2)神经反射受损血管及周围组织的神经末梢发出冲动,经过痛觉纤维或其它感觉纤维形成反射弧。(3)周围受损组织及激活的血小板释放缩血管物质,如血栓烷A2。2、血小板血栓形成血管壁连续性受损时将导致胶原暴露,暴露的胶原可激活血小板。随后血小板出现粘附、聚集、释放反应,可形成血小板血栓,至此,完成第一期止血。虽然血小板血栓很松软,但在出血早期还是起到了限制血流速度、减少出血量的作用,并且,为即将启动的凝血机制创造了条件。对于小的血管破损来说,单靠血小板血栓即可完成全部止血过程。实际上,机体每天有很多自发的小的血管破损出现,因此,在正常情况下,血小板血栓还具有修复血管壁的作用。3、凝血血管内皮受损后,暴露出其下方的组织因子、胶原等,可分别激活外源途径和内源途径,启动凝血机制。此外,已经激活的血小板也通过释放多种物质启动凝血机制,并能加速凝血过程。凝血机制的最终产物是纤维蛋白,形成牢固的血凝块。至此,完成第二期止血。4、机化止血机制启动后不久,纤溶机制也被激活,缓慢溶解已形成的血凝块;纤维母细胞也逐渐移入血凝块,最终由纤维结缔组织取代血凝块完成全部修复。(三)体外出血的常用止血方法1、一般止血法针对小的创口出血。需用生理盐水冲洗消毒患部,然后覆盖多层消毒纱布用绷带扎紧包扎。注意如果患部有较多毛发,在处理时应剪、剃去毛发。2、压迫止血法手指压迫止血法用于动脉出血,将伤口附近的动脉压闭临时止血。一般均先试做局部压迫止血,如出血不止,则需要相应的动脉近端加压,如止血带止血。(I)头部出血一手扶住伤员额部以固定大部另一手压迫外耳前上方的颈浅动脉。(2)颜面部出血一手固定伤员头部,另手的拇指压迫位于下颌用前下方的面动脉。(3)头颈部出血站在伤员面前。一手放于颈根部.拇指在前,2飞指在后。拇指触到颈总动脉搏动后即将颈总动脉压在第六颈椎横究上。但要注意,紧急时才能采用颈总动脉压迫法,只能压迫一侧,绝对禁止同时压迫两侧,以免引起脑缺血。(4)肩部出血用拇指摸到锁骨下动脉,用力向后向下将动脉压向第一肋骨。(5)前臂出血在肘窝尺侧(通常测血压处)摸到防动脉搏动,用拇指压迫。(6)手掌、手背出血摸到挠动脉、尺动脉的搏动处,用双手拇指压迫。(7)下肢出血大腿根部腹股沟不沿摸到股动脉搏动处,用双手拇指重叠将股动脉往深处压迫。(8)足部出血摸到足背动脉或内外踝动脉搏动处,用拇指压迫3、急救止血现场及时、有效地抢救外伤出血伤员,一般采用以下几种简便可行、有效的较为专业的急救止血方法。(I)指压止血法指抢救者用手指把出血部位近端的动脉血管压在骨骼上,使血管闭塞,血流中断而达到止血目的。这是一种快速、有效的首选止血方法。止住血后,应根据具体情况换用其他有效的止血方法,如填塞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等。这种方法仅是一种临时的,用于动脉出血的止血方法,不宜持久采用。下面是根据不同的出血部位,采用的不同的指压止血法。①颞动脉止血法一手固定伤员头部,用另一手拇指垂直压迫耳屏上方凹陷处,可感觉的动脉搏动,其余四指同时托住下颌;本法用于头部发际范围内及前额、颞部的出血。②颌外动脉止血法一手固定伤员头部,用另一手拇指在下颌角前上方约1. 5厘米处,向下颌骨方向垂直压迫,其余四指托住下颌;本法用于颌部及颜面部的出血。③颈动脉止血法用拇指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外侧与胸锁乳突肌前缘之间的沟内搏动处,向颈椎方向压迫,其余四指固定在伤员的颈后部。用于头、颈、面部大出血,且压迫其他部位无效时。非紧急情况,勿用此法。此外,不得同时压迫两侧颈动脉。④锁骨下动脉止血法用拇指在锁骨上窝搏动处向下垂直压迫,其余四指固定肩部。本法用于肩部,眼窝或上肢出血。⑤肱动脉止血法一手握住伤员伤肢的腕部,将上肢外展外旋,并屈肘抬高上肢;另一手拇指在上臂肱二头肌内侧沟搏动处,向肱骨方向垂直压迫。本法用于手、前臂及上臂中或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急救止血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该急救止血带是一种包括外层含血余炭,内层含沸石类止血材料或复合止血材料的两层包装袋组成的双层结构的止血包扎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急救止血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该急救止血带是一种包括外层含血余炭,内层含沸石类止血材料或复合止血材料的两层包装袋组成的双层结构的止血包扎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急救止血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沸石类止血材料是粒度为O.lmnT2. Omm的沸石类止血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急救止血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沸石类止血材料是沸石。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急救止血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沸石的粒度为O.2mm。5.根据权利要求广4任一项所述的急救止血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该复合止血材料由微孔多聚糖颗粒和沸石颗粒复配而成。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急救止血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孔多聚糖颗粒和沸石颗粒的粒度均为O. lmnT2· 0謹,重量比为1:1 4 I。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急救止血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孔多聚糖颗粒和沸石颗粒的粒度均为O. 8mnTl. 2mm,其重量比为2:1。8.根据权利要求广4任一项所述的急救止血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止血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 将所述的微孔多聚糖颗粒和沸石颗粒按比例进行混合,即得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铁军毛峻琴高越章越凡芮耀诚张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