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树木病虫害的灌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583938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7 18: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治树木病虫害的灌注方法,包括配药、钻孔、施药、封洞等步骤。首先将水1500~2000重量份、菊酯类杀虫剂3~6重量份、有机磷杀虫剂3~6重量份、水解酶1~3重量份,混合均匀后备用。然后在树干距离地面3m以上的高度斜向下呈40~50°角钻灌注孔,孔径6~8mm,深4~5cm,树木胸径≤5cm,钻一个孔,胸径每增加5cm,增加一个孔,孔与孔交错呈螺旋状上升并绕树周均匀分布。每孔用药3~6ml,每隔15~20天用药一次,连续施用3~5次后,将树洞完全封闭。试验证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灌注方法药物利用率高,吸收持续性好,安全环保,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操作简便易行,对虫害及创伤处理后易大量泌脂的树种尤其有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树木病虫害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药物利用率高,吸收持续性好,对虫害及创伤处理后易大量泌脂的树种尤其有效的防治病虫害的灌注方法。
技术介绍
蛀干性害虫是危害树木的主要害虫之一,由于害虫钻入树体内危害大树,普通喷雾法防治很难使药剂接触到树体内的害虫,因而效果较差。用打孔直插杀虫药瓶和吊针输药的方法来防治大树虫害,是解决高大树木蚧壳虫难治、卷叶螟难治和树体钻蛀性害虫难治的有效办法。施药后,药液被树体快速吸收和传导,害虫通过吸食带毒的树汁胃毒致死, 不受树体高大和气候的影响。但是,打孔直插杀虫药瓶或吊针输药的方法会使树木的形成层受到损伤,从而产生愈伤组织,如创伤树脂道等,分泌大量的树脂,堵塞药液渗透的孔道,影响药液吸收的持续性和利用率。基于此现状,开发一种药物利用率高,吸收持续性好,对虫害及创伤处理后易大量泌脂的树种尤其有效的防治病虫害的灌注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以提供一种药物利用率高,吸收持续性好,对虫害及创伤处理后易大量泌脂的树种尤其有效的防治病虫害的灌注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配药、钻孔、 施药、封洞工序,具体有以下步骤A、配药水150(Γ2(ΚΚ)重量份、菊酯类杀虫剂3飞重量份、有机磷杀虫剂3飞重量份、水解酶f 3重量份,将上述原料混合均匀后备用;B、钻孔在距离地面3m以上的树干上斜向下呈4(Γ50°角钻灌注孔,孔径6 8mm,深 r5cm,树木胸径< 5cm,钻一个孔,胸径每增加5cm,增加一个孔,孔与孔应交错呈螺旋状上升并绕树周均匀分布,上下距离至少间隔IOcm;C、施药从树芽萌动至树木休眠期为施药期,每孔用药:T6ml,每隔15 20天用药一次, 连续施用3飞次;D、封洞每次施药后,临时封闭树洞,最后一次施药完毕,将树洞完全封闭。试验证明本专利技术的灌注方法药物利用率高,不受树体高大和气候条件的影响。配方中的水解酶对树体分泌的树脂具有分解作用,在气温较高的夏季使用效果尤为明显,能显著降低由于虫害及创伤处理所引起的树木大量泌脂对药物渗透性的影响,药物吸收持续性好。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灌注方法安全环保,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操作简便易行,对虫害及创伤处理后易产生创伤树脂、导致大量泌脂的树种,如雪松等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工 作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或改进,均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包括配药、钻孔、施药、封洞工序,具体有以下步骤A、配药水150(Γ2(ΚΚ)重量份、菊酯类杀虫剂3飞重量份、有机磷杀虫剂3飞重量份、水解酶f 3重量份,将上述原料混合均匀后备用;B、钻孔在距离地面3m以上的树干上斜向下呈4(Γ50°角钻灌注孔,孔径6 8mm,深 r5cm,树木胸径< 5cm,钻一个孔,胸径每增加5cm,增加一个孔,孔与孔应交错呈螺旋状上升并绕树周均匀分布,上下距离至少间隔IOcm ;C、施药从树芽萌动至树木休眠期为施药期,每孔用药:T6ml,每隔15 20天用药一次, 连续施用3飞次;D、封洞每次施药后,临时封闭树洞,最后一次施药完毕,将树洞完全封闭。步骤A所述的菊酯类杀虫剂为5 20%的氰戊菊酯、氯氰菊酯或甲氰菊酯乳油。步骤A所述的有机磷类杀虫剂为4(Γ50%的乐果乳油或氧化乐果乳油。步骤A所述的水解酶为脂肪酶。所述脂肪酶为Resinase Α。步骤A所述的药剂配方中还可进一步加入渗透助剂f 3重量份。所述渗透助剂为有机硅表面活性剂或氮酮。所述有机硅表面活性剂为三硅氧烷聚氧乙烯醚。步骤B所述的灌注孔最多不超过6个。步骤B所述的树木胸径指的是树木主干离地面1. (Tl. 3m处的直径。树木断面畸形时,胸径指的是树木主干离地面1. (Tl. 3m处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的平均值。步骤C所述的施药期优选Γ10月。步骤D所述施药完毕封闭树洞可采用黄泥或树脂。实施例1药剂配方水1500重量份、5%的氰戊菊酯乳油3重量份、40%的乐果乳油3重量份、 Resinase A I重量份、三硅氧烷聚氧乙烯醚I重量份。将上述原料混合均匀后备用。树木胸径4cm,在距离地面3m以上的树干上斜向下呈40°角钻灌注孔一个,孔径 6mm,深4cm。选择4月下旬为施药期,每孔用药3ml,每隔15天用药一次,连续施用3次。每次施药后,用塑料薄膜临时封闭树洞,最后一次施药完毕,用黄泥将树洞完全封闭。实施例2药剂配方水2000重量份、15%的氯氰菊酯乳油4重量份、45%敌敌畏乳油4重量份、 Resinase A 2重量份、三硅氧烷聚氧乙烯醚2重量份。将上述原料混合均匀后备用。树木胸径15cm,在距离地面3m以上的树干上斜向下呈45°角钻灌注孔3个,孔径 7mm,深5cm,孔与孔应交错呈螺旋状上升并绕树周均匀分布,上下距离至少间隔15cm。选择 6月下旬为施药期,每孔用药4ml,每隔18天用药一次,连续施用4次。每次施药后,用塑料薄膜临时封闭树洞,最后一次施药完毕,用黄泥将树洞完全封闭。实施例3药剂配方水1800重量份、20%的甲氰菊酯乳油5重量份、50%的氧化乐果乳油5重量份、Resinase A 3重量份、三硅氧烷聚氧乙烯醚3重量份。将上述原料混合均匀后备用。树木胸径25cm, 在距离地面3m以上的树干上斜向下呈50°角钻灌注孔5个,孔径 8mm,深5cm,孔与孔应交错呈螺旋状上升并绕树周均匀分布,上下距离至少间隔20cm。选择 8月下旬为施药期,每孔用药6ml,每隔15天用药一次,连续施用5次。每次施药后,用塑料薄膜临时封闭树洞,最后一次施药完毕,用黄泥将树洞完全封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治树木病虫害的灌注方法,包括配药、钻孔、施药、封洞工序,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A、配药:水1500~2000重量份、菊酯类杀虫剂3~6重量份、有机磷杀虫剂3~6重量份、水解酶1~3重量份,将上述原料混合均匀后备用;B、钻孔:在距离地面3m以上的树干上斜向下呈40~50°角钻灌注孔,孔径6~8mm,深4~5cm,树木胸径≤5cm,钻一个孔,胸径每增加5cm,增加一个孔,孔与孔应交错呈螺旋状上升并绕树周均匀分布,上下距离至少间隔10cm;C、施药:从树芽萌动至树木休眠期为施药期,每孔用药3~6ml,每隔15~20天用药一次,连续施用3~5次;D、封洞:每次施药后,临时封闭树洞,最后一次施药完毕,将树洞完全封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树木病虫害的灌注方法,包括配药、钻孔、施药、封洞工序,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A、配药水150(Γ2(ΚΚ)重量份、菊酯类杀虫剂3飞重量份、有机磷杀虫剂3飞重量份、水解酶f 3重量份,将上述原料混合均匀后备用; B、钻孔在距离地面3m以上的树干上斜向下呈4(Γ50°角钻灌注孔,孔径6 8mm,深r5cm,树木胸径< 5cm,钻一个孔,胸径每增加5cm,增加一个孔,孔与孔应交错呈螺旋状上升并绕树周均匀分布,上下距离至少间隔IOcm; C、施药从树芽萌动至树木休眠期为施药期,每孔用药:T6ml,每隔15 20天用药一次,连续施用3飞次; D、封洞每次施药后,临时封闭树洞,最后一次施药完毕,将树洞完全封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所述的菊酯类杀虫剂为5 20%的氰戊菊酯、氯氰菊酯或甲氰菊酯乳油。3.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庆伟张惠玉刘艳陈兴荣薛泽梅李睿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