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膜保温大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83930 阅读:2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7 18: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薄膜保温大棚,其特征在于:薄膜保温大棚覆盖相邻的两块呈矩形的养殖/种植区域;包括框架结构,丝带及其固定装置,薄膜结构;薄膜结构包括上薄膜结构和下薄膜结构;上薄膜结构位于上主梁上丝带、上圈梁上丝带交织形成的支撑面,与上主梁下丝带形成的支撑面之间;下薄膜结构位于下主梁上丝带、下圈梁上丝带交织形成的支撑面,与下主梁下丝带形成的支撑面之间。丝带对薄膜结构进行限位和承载,利用丝带的柔性特质,使得薄膜保温大棚的抗风能力大大加强,由于丝带直接与混凝土层5进行固定,其稳固性也能得到保证,能够满足大跨度的保温大棚的结构强度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薄膜保温大棚,属于池塘养殖及农业种植业

技术介绍
现在池塘养殖及农田种植业中普遍采用塑料薄膜大棚保温,以延长生产周期和反季节生产。在水产养殖生产及农作物种植生产中,塑料薄膜保温大棚的应用,对增加产量、品种、生产安全等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但在使用中,现有的塑料薄膜保温大棚的结构尚存在许多缺陷。主要存在的问题是1、现有的塑料薄膜保温大棚塑料薄膜保温层是单层形式,保温性能差,在大棚内、外温差大的情况下,热量的散失还是较为严重;2、现有养殖池塘大跨度塑料保温大棚由于是单层结构,一旦在使用中破损则修复难度很大;3现有农作物种植生产中使用的塑料薄膜保温大棚,塑料薄膜由刚性的金属杆件进行支撑,保温大棚整体呈刚性结构,无法通过柔性变形来吸收风力,因此抗风能力差;4、现有农作物种植生产中使用的塑料薄膜保温大棚,由于其自身抗风能力的缺陷,跨度较小,不利于机械作业和日常生产管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际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1、现有的塑料薄膜保温大棚塑料薄膜保温层是单层形式,保温性能差,在大棚内、外温差大的情况下,热量的散失还是较为严重;2、现有养殖池塘大跨度塑料保温大棚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薄膜保温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保温大棚覆盖相邻的两块呈矩形的养殖/种植区域;所述薄膜保温大棚包括框架结构,丝带及其固定装置,薄膜结构;所述框架结构包括沿两块养殖/种植区域中间过道设置的中轴支撑杆组,所述中轴支撑杆组对上主梁(1)、下主梁(2)进行支撑;还包括周向支撑杆组,所述周向支撑杆组对上圈梁(3),下圈梁(4)进行支撑;所述丝带固定装置包括设于所述薄膜保温大棚四周地面上的一圈混凝土层(5);所述混凝土层(5)上与所述上、下主梁(1、2)平行的两侧设有多对对应的第一定位钩组,所述第一定位钩组包括内层下丝带定位钩(6)、内层上丝带定位钩(7)、外层下丝带定位钩(8)、外层上丝带定位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膜保温大棚,其特征在于 所述薄膜保温大棚覆盖相邻的两块呈矩形的养殖/种植区域; 所述薄膜保温大棚包括框架结构,丝带及其固定装置,薄膜结构; 所述框架结构包括沿两块养殖/种植区域中间过道设置的中轴支撑杆组,所述中轴支撑杆组对上主梁(I )、下主梁(2)进行支撑;还包括周向支撑杆组,所述周向支撑杆组对上圈梁(3),下圈梁(4)进行支撑; 所述丝带固定装置包括设于所述薄膜保温大棚四周地面上的一圈混凝土层(5);所述混凝土层(5)上与所述上、下主梁(1、2)平行的两侧设有多对对应的第一定位钩组,所述第一定位钩组包括内层下丝带定位钩(6)、内层上丝带定位钩(7)、外层下丝带定位钩(8)、外层上丝带定位钩(9);所述混凝土层(5)上与所述上、下主梁(1、2)垂直的两侧设有多对对应的第二定位钩组,所述第二定位钩组包括内层上丝带定位钩(7)、外层上丝带定位钩(9); 所述丝带包括垂直于上、下主梁的上主梁上丝带,上主梁下丝带,下主梁上丝带,下主梁下丝带;所述上主梁上丝带分别固定在上主梁(I)、上圈梁(3)上方、其两端固定在一对外层上丝带定位钩(9)上;所述上主梁下丝带分别固定在上主梁(I)、上圈梁(3)下方,其两端固定在一对外层下丝带定位钩(8)上;所述下主梁上丝带分别固定在下主梁(2)、下圈梁(4)的上方,其两端固定在一对内层上丝带定位钩(7)上;所述下主梁下丝带分别固定在下主梁(2)、下圈梁(4)的下方,其两端固定在一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郁蔚文周寅王健顾兆俊程果峰时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