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膜IC卡识别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83717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5 08: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虹膜IC卡识别仪,包括图像采集装置、A/D转换器、RFID天线、RFID读头、语音播放器、数据存储装置和处理器,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所述A/D转换器和所述处理器顺序连接,所述RFID天线、所述RFID读头和所述处理器顺序连接,所述处理器还分别与所述数据存储装置和所述语音播放器连接。在设备上实现虹膜特征点一对一的对比,识别时间可以小于2秒,误识率小于为十亿分之一,保证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虹膜IC卡识别仪的应用场景中身份识别的几乎绝对准确,杜绝了因身份误识别而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同时也提高了识别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虹膜IC卡识别仪
本技术涉及身份识别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虹膜IC卡识别仪。
技术介绍
1.虹膜识别的发展历程虹膜识别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19世纪80年代。1885年,ALPH0NSEBERTILL0N 将利用生物特征识别个体的思路应用在巴黎的刑事监狱中,当时所用的生物特征包括耳朵的大小、脚的长度、虹膜等。1987年,眼科专家ARAN SAFIR和LEONARD FLOM首次提出利用虹膜图像进行自动虹膜识别的概念,到1991年,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JOHNSON实现了一个自动虹膜识别系统。1993年,JOHN DAUGMAN实现了一个高性能的自动虹膜识别原型系统。2.现有虹膜装置及特点虹膜识别是与眼睛有关的生物识别中对人产生较少干扰的技术。它使用相当普通的照相机元件,而且不需要用户与机器发生接触。另外,它有能力实现更高的模板匹配性能。因此,它吸引了各种人的注意。在所有生物识别技术中,虹膜识别是当前应用最为方便和精确的一种。现有虹膜识别设备主要由人机交互光学滤镜、摄像头、图像处理单元、声音提示单元等组成,配合网络来实现门禁管理,企业考勤。现有虹膜识别设备具有识别精度高、误识率低、识别速度快等优势,所有这些优势一是来自于虹膜本身I)虹膜本身具有的特征点非常多,多达Ik字节 两个不同的虹膜信息有75%匹配信息的可能性是1: 106 等错率1:1200000 两个不同的虹膜产生相同Iris Code(虹膜代码)的可能性是1:10522)1 N对比的N限制在1000以内。3、现有虹膜设备的缺点由于现有算法的局限性,在做1: N的对比的时候,检索速度随着人数的增加,将急剧下降。现在市面上的虹膜识别设备,虹膜的误识率一般控制在 单眼能到达100万之一 双眼控制在10亿分之一虽然这两个数字都已经非常低了,但是还是存在着误识概率。如果这些设备用在银行、社保、监狱等等非常重要部门,一旦出现误识后果将不堪设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虹膜IC卡识别仪,将每个人的虹膜特征点存放到个人的IC卡中,在设备上实现一对一的对比,识别时间小于2秒,误识率小于为十亿分之一,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前述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虹膜IC卡识别仪,包括图像采集装置、A/D转换器、RFID天线、RFID读头、语音播放器、数据存储装置和处理器,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所述A/D转换器和所述处理器顺序连接,所述RFID天线、所述RFID读头和所述处理器顺序连接,所述处理器还分别与所述数据存储装置和所述语音播放器连接。优选的,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为CMOS摄像机。优选的,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前边设置有滤光片。优选的,所述虹膜IC卡识别仪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处理器连接。优选的,所述虹膜IC卡识别仪还包括通讯端口,所述通讯端口与处理器连接。优选的,所述通讯端口为有线网络通讯端口和/或无线网络通讯端口。优选的,所述有线网络通讯端口为串行通讯端口和/或USB通讯端口和/或RJ45通讯端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技术的虹膜IC卡识别仪,将虹膜识别设备和IC卡读写设备有机结合,从而可以将每个人的虹膜特征点存放到个人的IC卡中,在设备上实现一对一的对比,识别时间可以小于2秒,误识率小于为十亿分之一,保证了本技术的虹膜IC卡识别仪的应用场景中身份识别的几乎绝对准确,杜绝了因身份误识别而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同时也提闻了识别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虹膜IC卡识别仪的结构示意框图;图2是应用本技术的虹膜IC卡识别仪时的注册流程图;图3是应用本技术的虹膜IC卡识别仪时的识别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的虹膜IC卡识别仪,包括图像采集装置、A/D转换器、RFID天线、RFID读头、语音播放器、数据存储装置和处理器,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所述A/D转换器和所述处理器顺序连接,所述RFID天线、所述RFID读头和所述处理器顺序连接,所述处理器还分别与所述数据存储装置和所述语音播放器连接。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为CMOS摄像机。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前边设置有滤光片,用于滤除干扰光,以提高识别效率。所述虹膜IC卡识别仪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处理器连接,用于显示提示信息或当前人员信息等。所述虹膜IC卡识别仪还包括通讯端口,所述通讯端口与处理器连接,用于扩展应用,比如通过通讯端口控制门禁开关等。所述通讯端口为有线网络通讯端口和/或无线网络通讯端口。所述有线网络通讯端口为串行通讯端口和/或USB通讯端口和/或RJ45通讯端口,本实施例中优选使用串行通讯端口 ;所述无线网络通讯端口可以是wifi通讯端口或蓝牙通讯端口等。在应用本技术的虹膜IC卡识别仪时,主要通过两个流程实现注册流程和识别流程。如图2所示,注册流程包括以下步骤1.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图像,经过A/D转换,传入处理器;i1.处理器做图像预处理,判断图像质量是否满足识别要求,达到要求的图像,做下一步处理,否则继续等待图像采集装置传入的下一帧图像;ii1.处理器将预处理后的图像,提取特征码;iv.语音播放器,发出语音提示将卡片放入感应区;V. RFID读头判断有无IC卡片进入,有IC卡进入后,验证IC卡片是否为系统所发放IC卡片,如果是合法IC卡片,则将特征码写入IC卡内;如有必要还可以写入持卡人员的其他息;处理器保留此条注册记录并将该记录写入数据存储装置,同时语音播放器提示注册成功。如图3所示,识别流程包括以下步骤1. RFID读头判断有无IC卡片进入;i1.有IC卡时,判断IC卡片是否为系统发行IC卡片,合法IC卡片则读出IC卡内特征码及人员相关信息;ii1.图像采集装置开始采集图像,并经过A/D转换,传入处理器;iv.处理器做预处理判断图像质量,合格则提取特征码,不合格,等待图像采集装置传送的下一帧图像,如果错误次数过多,则停止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图像的动作,并提示识别失败;V.用读取到的IC卡内的特征码与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到的特征码做对比,如对比结果符合要求,则认定是同一人则提示识别成功,显示识别人信息,保留此条识别记录,由处理器将该条识别记录写入数据存储装置。为了更容易理解与实施本方案,下面对IC卡进行介绍1、IC卡技术介绍IC卡是大规模集成电路卡(Integrated Circuit Card)的英文简称。在其之前, 有在卡片上压出凸出数字的凸字卡,有印刷上磁条的磁条卡,有打孔的光电卡,有恒定电子编码的ID卡。各类卡片都是紧紧围绕着卡片载入的信息量和其信息安全性发展的。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研究和发展,IC卡从功能上来说经历了三代产品 第一代一存储器卡存储器卡内的集成电路是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EEPROM)。通过读写器送来地址和启动读/写的命令,完成与外设的信息传递与处理。存储器卡上的信息很容易读出,也能修改,有信息安全性问题。一般用在对安全性要求不高的场合。 第二代一逻辑加密卡为了增强信息安全性,在存储卡的基础上,芯片内增加密码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虹膜IC卡识别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图像采集装置、A/D转换器、RFID天线、RFID读头、语音播放器、数据存储装置和处理器,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所述A/D转换器和所述处理器顺序连接,所述RFID天线、所述RFID读头和所述处理器顺序连接,所述处理器还分别与所述数据存储装置和所述语音播放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虹膜IC卡识别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图像采集装置、A/D转换器、RFID天线、RFID 读头、语音播放器、数据存储装置和处理器,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所述A/D转换器和所述处理器顺序连接,所述RFID天线、所述RFID读头和所述处理器顺序连接,所述处理器还分别与所述数据存储装置和所述语音播放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虹膜IC卡识别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为CMOS摄像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虹膜IC卡识别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前边设置有滤光片。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福勇李明楚许岩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虹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