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勇文专利>正文

椭圆旋转滑片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83365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5 07: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椭圆旋转滑片泵,包括电动机连接轴(14)、转动件、泵壳(5)、泵盖(1)、托架(12)、泵座(18)、填料箱(10)及托架(12),泵壳(5)和托架(12)之间设有填料箱(10),泵壳(5)、填料箱(10)和托架(12)用螺钉固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子(6)为内空心结构,所述转子(6)上的转动件是可串动的凹形滑片(2,3),凹形滑片(2,3)的外弧形面与二次修正椭圆泵壳(5)内腔内柱面相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椭圆旋转滑片泵采用偏心转子在二次修正椭圆内转动与凹形滑片串动相结合的旋转式结构,形小体轻,可输送的液体流量大,制作成本降低,具有独创性和先进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流体输送机械,特别是涉及一种椭圆旋转滑片泵
技术介绍
常见的流体输送机械品种繁多,但主要分为速度型和容积型两大类。这两大类又可分为若干种形式,以下先简介这几种形式流体输送机械的特点和存在的不足流体输送机械(一)速度型流体输送机械,速度型流体输送机械按其结构分为叶轮式和喷射式。1、叶轮式包括各类离心泵、离心压缩机、轴流风机、轴流泵等,它们主要利用高速旋转的叶轮将机械能传递给流体介质,以提高流体的压能,这种形式的流体输送机械的优点是结构紧凑,效率高,流量大而均匀,可用电动机直接驱动。缺点是不能自吸(对泵而言),流量变化时,压力和效率也随之改变。2、喷射式流体输送机械是利用一种流体介质的动能来带动输送另一种流体介质的设备,其优点是结构简单,加工容易,适合化工,环保,食品工业使用。缺点是主流体介质所需的压力较高,而且当流量变化时,真空度及所带动流体的流量也随之变化,而且应用范围有限制。(二)、容积型流体输送机械。它又分为往复式和旋转式。1、往复式流体输送机械,这种形式的机械是通过活塞在气缸内作往复运动使工作容积发生周期性变化,从而实现流体的增压和输送。它的优点是排出压力较高,压力不随流量的改变而改变,小流量时效率较高。缺点是要有一套往复运动机械,整机的体积和重量都比较大,不能与高速电动机直接连接,调节工况也较复杂。与往复式同一形式的还有隔膜泵等,隔膜泵是借助隔膜的运动使工作容积发生周期性变化,从而实现流体的增压和输送,此类机械的优点是密封性能好,制造成本不高,但存在的不足之处是流量小,运动隔膜容易损坏,目前尚未得到广泛应用。2、旋转式流体输送机械,其工作原理是通过转子在气缸内高速旋转使工作容积发生周期性变化,从而实现流体的增压和输送,具体结构有螺杆压缩机、螺杆泵、滑片式压缩机、滑片泵、涡旋压缩机、涡旋泵、滚动活塞式压缩机以及齿轮泵等,这些流体压缩机和泵的优点是结构简单,重量轻,可直接与高速电动机直接相连,运行安全可靠。缺点是螺杆式、涡旋式、齿轮式的压缩机和泵的转子表面是比较复杂的曲面,加工制造和检测都比较困难;滑片式、滚动活塞式压缩机和泵的摩擦功耗都比较大,流体内泄漏也比较多。专利技术人李瑞云针对现有技术的情况,对容积型旋转式流体输送机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997年专利技术了一种容积型旋转式流体输送机械,中国专利,〈专利号>97111377. 7<审定公告号>1093604〈专利技术名称 > 套转式流体输送机械,该套转式流体输送机械的结构特点是在机壳内安装有一个圆筒分布许多小孔的透篮,内部设有一个偏心转子,转子与透篮之间有叶片,透篮内表面和转子外表面之间有一个月牙形工作空间,当电机带动转子转动时,通过叶片带动透篮旋转,而使月牙形工作容积周期性发生变化,使流体通过透篮小孔不断吸入、压缩和排出而完成流体输送过程,本专利技术的流体输送机械结构简单、体积小、效率高、振动小、运行平稳、易操作、适宜输送和压缩各种干净流体介质。在此基础上,本专利技术人于2004年6月10日又申请了椭圆压缩流体输送机械的技术专利,专利号CN200420064924.X,公开(公告)号CN2725577,专利权人李瑞云,椭圆压缩流体输送机械,它包括电机连接轴、机壳、机座和流体入口、流体出口等部件,其特征在于机壳内腔为椭圆形结构,在椭圆形的机壳内设有一个轴心偏离机壳中心的转子,电动机连接轴与转子相连,转子外圆柱面与机壳内椭圆柱面相切,并与椭圆柱面之间形成一个月牙形空腔,转子装有一对可以伸缩串动的轴轮组件并与椭圆柱面紧贴,本产品整机体积小、效率高、振动小、运行平稳,容易制造,易于推广。在工作实践中,本专利技术人李瑞云对上述两种容积型旋转式流体输送机械比较,特别是对自己申请的两项专利进行了分析,觉得上述的流体输送机械还可以改进,主要是发现“椭圆压缩流体输送机械”,200420064924. X的专利中的轴轮组件中间需要安装弹簧,由于弹簧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容易发生疲劳而使轴轮组件不再与机壳内椭圆柱面相切导致漏气漏液,而使其工作性能还不够好,不能适应多种流体的输送需求。随后,针对现有技术的情况,本专利技术人李瑞云对容积型旋转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2009年5月15日,本专利技术人获得了专利号为ZL206610019399. 3,题名为《椭圆旋转压缩流体输送机械》的一项专利授权。而在近三年多的实践工作中,本专利技术人苏勇文发现,对于在先申请的专利还存在一些缺点,例如,采用轴轮组件体积较大,而且转子的实体结构较重,增加了转子的运动负载,而且其工作性能还不够完善,不能够适应多种流体的输送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椭圆旋转滑片泵,针对现有的流体输送机械体积大,质量重,运送物料效率低的缺点,采用滑片代替现有技术中的轴轮组件,以达到提高运送效率和工作性能的目的。本技术的方案是通过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椭圆旋转滑片泵,包括电动机连接轴、转动件、泵壳、泵盖、托架、泵座、填料箱及托架,泵壳和托架之间设有填料箱,泵壳、填料箱和托架用螺钉固紧,泵体安装在泵座上,泵壳内腔为椭圆形结构,椭圆形泵壳内腔为二次修正的椭圆形结构,在二次修正的椭圆形的泵壳内设有轴心偏离泵壳中心的转子,电动机连接轴与转子相连,转子外圆柱面与泵壳内椭圆柱面相切,并与椭圆柱面之间形成一个月牙形空腔,转子上设有转动件,转动件在运转过程与椭圆内柱面紧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子为内空心结构,所述转子上的转动件是可串动的凹形滑片,凹形滑片的外弧形面与二次修正椭圆泵壳内腔内柱面相切。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将现有的实心转子,改换为空心的转子;同时,将轴轮组件换成凹形滑片,通过上述的改动,大大的减轻了转子运动时的负载,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本技术产品采用偏心转子在二次修正椭圆内转动与凹形滑片串动相结合的旋转式结构。当电动机提供动力后,连接轴带动转子进行偏心高速旋转,转子内安装的可串动的凹形滑片随之旋转,使凹形滑片外弧形面紧压在泵壳内二次修正椭圆柱面上滑动。开始时,由于二次修正椭圆泵壳柱面与转子和凹形滑片构成的封闭容积和流体入口相通,流体便进入该封闭容积,当旋转时,由于二次修正椭圆内表面和转子外圆表面之间为月牙形空间,该封闭容积逐渐变大,形成一低压空腔,将流体从入口吸入,进入吸气(液)过程;当旋转到一定位置时,该封闭容积与入口脱离,随着转子进一步旋转,进入压缩过程,该封闭容积逐渐减小;当旋转到该封闭容积与流体出口相通,进入排气(液)过程,逐将流体挤向出口管排出。这样,随着电动机不断驱动转子旋转,各个封闭容积依次不断地通过入口管吸入,经过压缩又不断从出口管排出,实现对流体的增压和输送任务。上述的凹形滑片一般用来输送干净的液体,为了使本技术能够输送泥浆,砂浆,食品浆料等具有粘性的浆料,可将可串动的凹形滑片更换成为可串动的犁头形状刮片,本技术中,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可串动的凹形滑片可以改装成能可串动的犁头形状刮片,所述犁头形状刮片的犁头端部位置与二次修正椭圆泵壳内腔内柱面相贴,犁头端部位置的凹口可以将浆料刮落,避免浆料堆积在泵壳内腔面上。以上所述椭圆旋转滑片泵适用于输送气体、液体或粘稠浆料。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是1.本技术椭圆旋转滑片泵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椭圆旋转滑片泵,包括电动机连接轴(14)、转动件、泵壳(5)、泵盖(1)、托架(12)、泵座(18)、填料箱(10)及托架(12),泵壳(5)和托架(12)之间设有填料箱(10),泵壳(5)、填料箱(10)和托架(12)用螺钉固紧,泵体安装在泵座(18)上,泵壳(5)内腔为椭圆形结构,椭圆形泵壳(5)内腔为二次修正的椭圆形结构,在二次修正的椭圆形的泵壳(5)内设有轴心偏离泵壳中心的转子(6),电动机连接轴(14)与转子(6)相连,转子(6)外圆柱面与泵壳(5)内椭圆柱面相切,并与椭圆柱面之间形成一个月牙形空腔,转子(6)上设有转动件,转动件在运转过程与椭圆内柱面紧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子(6)为内空心结构,所述转子(6)上的转动件是可串动的凹形滑片(2,3),凹形滑片(2,3)的外弧形面与二次修正椭圆泵壳(5)内腔内柱面相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椭圆旋转滑片泵,包括电动机连接轴(14)、转动件、泵壳(5)、泵盖(1)、托架(12)、泵座(18)、填料箱(10)及托架(12),泵壳(5)和托架(12)之间设有填料箱(10),泵壳(5)、填料箱(10)和托架(12)用螺钉固紧,泵体安装在泵座(18)上,泵壳(5)内腔为椭圆形结构,椭圆形泵壳(5)内腔为二次修正的椭圆形结构,在二次修正的椭圆形的泵壳(5)内设有轴心偏离泵壳中心的转子(6),电动机连接轴(14)与转子(6)相连,转子(6)外圆柱面与泵壳(5)内椭圆柱面相切,并与椭圆柱面之间形成一个月牙形空腔,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勇文李瑞云
申请(专利权)人:苏勇文李瑞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