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生物滤池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83006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5 07: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生物滤池结构,包括池体、进水口、滤床、滤料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口设置在池体的顶端,所述的滤床设置在池体的内部,所述的滤料设置在滤床内,所述的出水口设置在池体的底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分层框架式结构和复合滤料,不仅克服了传统生物滤池易堵塞等缺陷,还极大地提高了复合生物滤池的处理效率和稳定性,使用效果好,结构简单,节约了建造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水处理
,涉及一种复合生物滤池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中水的处理过程中,生物滤池被广泛使用,它可以处理存在于中水中的有机物,但传统的生物滤池存在着易堵塞、处理效率低、稳定性差等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传统生物滤池存在着易堵塞、处理效率低、稳定性差等不足,提供一种具有结构简单、处理效率高、稳定性高、运行费用低和占地小等多方面优点的复合生物滤池结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复合生物滤池结构,包括池体、进水口、滤床、滤料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口设置在池体的顶端,中水从进水口进入池体中,所述的滤床设置在池体的内部,其底角设置为弧形结构,提高了过滤速度,并避免了堵塞,所述的滤料设置在滤床内,滤料采用复合滤料,不仅克服了传统生物滤池易堵塞等缺点,还极大地提高了反应器的处理效率和稳定性,处理效果好,效率高,所述的出水口设置在池体的底端,经过滤处理的中水从出水口进入下道中水处理工序。所述的池体设置为分层框架式结构。所述的滤床设置为多层结构,数量为8-12层。所述的滤料由火 山岩生物填料以及陶粒、除磷填料混合制作而成。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了分层框架式结构和复合滤料,不仅克服了传统生物滤池易堵塞等缺陷,还极大地提高了复合生物滤池的处理效率和稳定性,使用效果好,结构简单,节约了建造成本。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池体、2.进水口、3.滤床、4.滤料、5.出水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做详细描述。一种复合生物滤池结构,包括池体1、进水口 2、滤床3、滤料4和出水口 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池体I设置为分层框架式结构,解决了传统生物滤池易堵塞的缺陷,所述的进水口 2设置在池体I的顶端,上道工序处理过的中水从进水口 2进入池体I中,所述的滤床3设置在池体I的内部,为多层结构,数量为10层,其底角设置为弧形结构,提高了过滤速度,并避免了堵塞,所述的滤料4设置在滤床3内,其由火山岩生物填料以及自主研发的陶粒和除磷填料混合制作而成,不仅克服了传统生物滤池易堵塞等不足,还极大地提高了反应器的处理效率和稳定性,处理效果好,所述的出水口 5设置在池体I的底端,经多层滤床3与滤料4过滤处理的中水从出水口 5进入下道中水处理工序,结构简单、处理效率高、处理效果好、降低了运行成本。本技术未 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生物滤池结构,包括池体(1)、进水口(2)、滤床(3)、滤料(4)和出水口(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口(2)设置在池体(1)的顶端,所述的滤床(3)设置在池体(1)的内部,所述的滤料(4)设置在滤床(3)内,所述的出水口(5)设置在池体(1)的底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生物滤池结构,包括池体(I)、进水口(2)、滤床(3)、滤料(4)和出水口(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口(2)设置在池体(I)的顶端,所述的滤床(3)设置在池体(I)的内部,所述的滤料⑷设置在滤床⑶内,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锡文张联合汪锡武徐祖斌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鲁班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