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变频器供电技术,具体是一种变频器停电不间断运行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供电设备,现有变频器正常工作的电压一般是额定电压的±10%。换言之,当变频器工作的电压超出额定电压的±10%时,便会触发变频器的保护而导致变频器停机。变频器停机会影响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尤其对某些要求不间断运行的用电设备(如煤矿矿井的通风设备、高温设备的散热循环水泵、精密机床等)而言,变频器停机更是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和严重后果。为此有必要专利技术一种全新的变频器供电技术,以解决现有变频器在工作电压超出额定电压范围时停机的问题,进而保证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变频器在工作电压超出额定电压范围时停机的问题,提供了 一种变频器停电不间断运行装置。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变频器停电不间断运行装置,包括由第一-第二二极管、第一-第三晶体管、蓄电池组、蓄电池充放电控制器、以及变频器直流母线;其中,变频器直流母线的正极通过第一二极管连接第一晶体管的集电极;第一晶体管的发射极连接蓄电池组的正极;第二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蓄电池组的正极;第二晶体管的发射极通过第二二极管连接变频器直流母线的正极;蓄电池组的负极连接变频器直流母线的负极;第三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变频器直流母线的正极;第三晶体管的发射极连接变频器直流母线的负极;蓄电池充放电控制器的正输入端连接变频器直流母线的正极;蓄电池充放电控制器的负输入端连接变频器直流母线的负极;蓄电池充放电控制器的第一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一晶体管的基极;蓄电池充放电控制器的第二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二晶体管的基极;蓄电池充放电控制器的第三信号输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频器停电不间断运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第一?第二二极管(D1?D2)、第一?第三晶体管(Q1?Q3)、蓄电池组(S1)、蓄电池充放电控制器(T1)、以及变频器直流母线;其中,变频器直流母线的正极通过第一二极管(D1)连接第一晶体管(Q1)的集电极;第一晶体管(Q1)的发射极连接蓄电池组(S1)的正极;第二晶体管(Q2)的集电极连接蓄电池组(S1)的正极;第二晶体管(Q2)的发射极通过第二二极管(D2)连接变频器直流母线的正极;蓄电池组(S1)的负极连接变频器直流母线的负极;第三晶体管(Q3)的集电极连接变频器直流母线的正极;第三晶体管(Q3)的发射极连接变频器直流母线的负极;蓄电池充放电控制器(T1)的正输入端连接变频器直流母线的正极;蓄电池充放电控制器(T1)的负输入端连接变频器直流母线的负极;蓄电池充放电控制器(T1)的第一信号输出端(G1)连接第一晶体管(Q1)的基极;蓄电池充放电控制器(T1)的第二信号输出端(G2)连接第二晶体管(Q2)的基极;蓄电池充放电控制器(T1)的第三信号输出端(G3)连接第二晶体管(Q3)的基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频器停电不间断运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第一-第二二极管(D1-D2)、 第一-第三晶体管(Q1-Q3)、蓄电池组(SI)、蓄电池充放电控制器(Tl)、以及变频器直流母线;其中,变频器直流母线的正极通过第一二极管(Dl)连接第一晶体管(Ql)的集电极;第一晶体管(Ql)的发射极连接蓄电池组(SI)的正极;第二晶体管(Q2)的集电极连接蓄电池组(SI)的正极;第二晶体管(Q2)的发射极通过第二二极管(D2)连接变频器直流母线的正极;蓄电池组(SI)的负极连接变频器直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永宁,李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原平市兴胜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