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伸缩同轴移相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81676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5 05: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同轴移相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可伸缩的同轴移相器,包括:同轴A、同轴B和螺母套9,所述同心的同轴A内导体1和同轴A外导体2与同心移动的同轴B内导体5和移动的同轴B外导体6相互插入构成伸缩的同轴移相机构;所述同轴B护套7的外壁设置有同轴B护套凸沿8,同轴B护套凸沿8外套置有连接固定用的螺母套9,螺母套9与同心的同轴A护套3外壁上设置的螺纹丝扣连接,构成伸缩的同轴移动锁定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试验中微调和、差、差信号间的相对相位,实现相位补偿,能够调整拆除波导引起的相位不一致问题,满足输出端信号1-18GHz频段的范围覆盖。(*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伸缩同轴移相器
本技术涉及同轴移相
,尤其涉及一种可伸缩同轴移相器。
技术介绍
目前,在试验中,由于拆除信号设备的波导引起的相位不一致问题。需要对信号设备的输出端信号相位进行调整,即在试验中微调和、差、差信号间的相对相位,实现相位补偿,并且满足输出端信号f 18GHz频段的范围覆盖。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 解决拆除波导引起的相位不一致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伸缩同轴移相器,能够在试验中微调和、差、差信号间的相对相位,实现相位补偿,能够调整拆除波导引起的相位不一致问题,满足输出端信号f 18GHz频段的范围覆盖。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伸缩的同轴移相器,包括同轴A、同轴B和螺母套,所述同轴A包括同心的同轴A内导体、同轴A外导体和同轴A护套;且同轴A内导体为空心腔,同轴A内导体与同轴A外导体间设置有连接支撑为一体的同轴A介质,同轴A外导体与同轴A护套间为外腔;所述同轴B包括同心移动的同轴B内导体、同轴B外导体、和同轴B护套;且同轴B内导体为实心轴,同轴B内导体与同轴B外导体间为内腔;同轴B外导体与同轴B护套间为外腔;所述的同轴B内导体插入同轴A内导体的空心腔;连接支撑为一体的同轴A内导体和同轴A外导体插入同轴B内导体与同轴B外导体间内腔,分别与同轴B内导体和同轴B外导体相互接触;同轴A护套插入同轴B外导体与同轴B护套间外腔;使同心的同轴A内导体和同轴A外导体与同心移动的同轴B内导体和移动的同轴B外导体相互插入构成伸缩的同轴移相机构;所述同轴B护套的外壁设置有同轴B护套凸沿,同轴B护套凸沿外套置有连接固定用的螺母套,螺母套与同心的同轴A护套外壁上设置的螺纹丝扣连接,构成伸缩的同轴移动锁定机构。一种可伸缩的同轴移相器,同轴B的一端与线路SMA(NI)接口相连,同轴A的一端与线路SMA (N2)接口相连。一种可伸缩的同轴移相器,所述螺母套由盘形螺母与环形盘连接构成,盘形螺母与同轴A外壁设置的螺纹丝扣连接;盘形螺母与环形盘构成的环形腔体套在同轴B外壁的护套凸沿上。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优越性一种可伸缩同轴移相器,通过调整信号传输的距离来改变输出端信号相位的原理,应用在试验中微调和、差、差信号间的相对相位,实现相位补偿,该设备可以调整拆除波导引起的相位不一致问题。其相位调整,其部分相位调整具有三个通道用两个通道。其相位补偿量与信号波长有关,波长越短,移动同样距离引起的相位变化越大。附图说明图1是可伸缩的同轴移相器结构示意图;图2是移动螺母附近纵剖面示意图;图3是螺母和压盘内径及固定孔示意图;图中1、同轴A内导体;2、同轴A外导体;3、同轴A护套;4、同轴A介质;5、同轴B内导体;6、同轴B外导体;7、同轴B护套;8、同轴B护套凸沿;9、螺母套;10、环形压盘。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3所示,一种可伸缩的同轴移相器,包括同轴A、同轴B和螺母套9,所述同轴A包括同心的同轴A内导体1、同轴A外导体2和同轴A护套3 ;且同轴A内导体I为空心腔,同轴A内导体I与同轴A外导体2间设置有连接支撑为一体的同轴A介质4,同轴A外导体2与同轴A护套3间为外腔;所述同轴B包括同心移动的同轴B内导体5、同轴B夕卜导体6、和同轴B护套7 ;且同轴B内导体5为实心轴,同轴B内导体5与同轴B外导体6间为内腔;同轴B外导体6与同轴B护套7间为外腔;所述的同轴B内导体5插入同轴A内导体I的空心腔;连接支撑为一体的同轴A内导体I和同轴A外导体2插入同轴B内导体5与同轴B外导体6间内腔,分别与同轴B内导体5和同轴B外导体6相互接触;同轴A护套3插入同轴B外导体6与同轴B护套7间外腔;使同心的同轴A内导体I和同轴A外导体与同心移动的同轴B内导体5和移动的同轴B外导体6相互插入构成伸缩的同轴移相机构;所述同轴B护套7的外壁设置有同轴B护套凸沿8,同轴B护套凸沿8外套置有连接固定用的螺母套9,螺母套9与同心的同轴A护套3外壁上设置的螺纹丝扣连接,构成伸缩的同轴移动锁定机构。 所述同轴B的另一端与线路SMA(Nl)接口相连,同轴A的另一端与线路SMA(N2)接口相连。所述同轴A的同心外导体腔的外壁设置有电缆护套;电缆护套上设置有螺纹丝。所述同轴B的同心外导体腔的外壁设置有电缆护套。所述螺母套由盘形螺母与环形盘连接构成,盘形螺母与同轴A外壁设置的螺纹丝扣连接;盘形螺母与环形盘构成的环形腔体套在同轴B外壁的护套凸沿上。在试验中,通过调整信号传输的距离来改变输出端信号相位,微调和、差、差信号间的相对相位,实现相位补偿,步骤如下1、采用同轴移相器调整信号传输的距离来改变输出端信号相位,即通过调整伸缩固定机构上的同轴A与同轴B的相对移动位置,来改变电缆长度,调整相位;2、长度改变后对信号的衰减量有变化,需根据测量结果进行补偿;相位补偿量与信号波长的关系是波长越短,移动同样距离引起的相位变化越大;所述相位调整,其部分相位调整三个通道用两个通道。用途在试验中微调和、差、差信号间的相对相位,实现相位补偿,设备可以调整拆除波导引起的相位不一致问题。例如,对于IOGHz的射频信号,其波长为3厘米,则内导体每移动1_,相位改变为360° /30mm=12° 。用Imm的螺距,如果每周细分为100格,则每格对应O. 12°。对于IGHz的射频信号,波长为30cm,相位改变360°,移动距离需要30cm。对于2GHz的射频信号,波长为15cm,相位改变360°,移动距离需要15cm。可伸缩的同轴移相器的制作为了覆盖f 18GHz的频段范围,移动距离定为30cm。制作一种伸缩的同轴移相机构,使内腔体同轴A具有与同轴B轴向移动,但不会发生径向转动。同轴A外表面刻画标线,以便直观观察移动量、位置等,推算相位调整量。同轴A左端设计一个SMA (NI)的母头,同轴B的右端设计一个SMA (N2)公头,以便将本移相器连接到信号通路上。同轴A的内导体为管状,同轴B内导体为长针状,长针伸入管中,用接触片保证针状导体入出自由且电接触良好;同轴A的外导体一个的外径与同轴B的内径恰好相当,可以自由伸入移动,有触片保证良好的电接触。接口 一端连接SMA (NI)型接头的电缆,另一端可以连接到SMA (N2)接头的波导激励器接头上,或可以直接连接到电路中。不让内导体(内腔体)旋转运动的措施利用支撑介质的异型结构使内腔体放入后不会发生转动,只能够靠内腔体外壳上的螺纹由旋转机构驱动转动,实现轴向移动。同轴A的护套外面带有螺纹,同轴B的护套左端固定一个螺母,螺纹与同轴A护套上的螺纹配合,转动螺母时,同轴A可以进出同轴B,同轴A进出同轴B时只做轴向移动,不产生径向转动。同轴A的护套上沿径向刻线、等份的刻度线与数字标志。螺母套表面沿圆周有等份刻度细线与数字标识,等分100份。同轴B的外护套内侧等间距向内部有四个径向凸起,同轴A的外护套外侧等间距有四个径向凹槽,装配时同轴B的径向内凸与同轴A的径向凹槽配合,使同轴A相对同轴B径向移 动时不会产生相对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伸缩的同轴移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同轴A、同轴B和螺母套(9),所述同轴A包括:同心的同轴A内导体(1)、同轴A外导体(2)和同轴A护套(3);且同轴A内导体(1)为空心腔,同轴A内导体(1)与同轴A外导体(2)间设置有连接支撑为一体的同轴A介质(4),同轴A外导体(2)与同轴A护套(3)间为外腔;所述同轴B包括:同心移动的同轴B内导体(5)、同轴B外导体(6)、和同轴B护套(7);且同轴B内导体(5)为实心轴,同轴B内导体(5)与同轴B外导体(6)间为内腔;同轴B外导体(6)与同轴B护套(7)间为外腔;所述的同轴B内导体(5)插入同轴A内导体(1)的空心腔;连接支撑为一体的同轴A内导体(1)和同轴A外导体(2)插入同轴B内导体(5)与同轴B外导体(6)间内腔,分别与同轴B内导体(5)和同轴B外导体(6)相互接触;同轴A护套3()插入同轴B外导体(6)与同轴B护套(7)间外腔;使同心的同轴A内导体(1)和同轴A外导体与同心移动的同轴B内导体(5)和移动的同轴B外导体(6)相互插入构成伸缩的同轴移相机构;所述同轴B护套(7)的外壁设置有同轴B护套凸沿(8),同轴B护套凸沿(8)外套置有连接固定用的螺母套(9),螺母套(9)与同心的同轴A护套(3)外壁上设置的螺纹丝扣连接,构成伸缩的同轴移动锁定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伸缩的同轴移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同轴A、同轴B和螺母套(9),所述同轴A包括同心的同轴A内导体(I)、同轴A外导体(2)和同轴A护套(3);且同轴A内导体(I)为空心腔,同轴A内导体(I)与同轴A外导体(2)间设置有连接支撑为一体的同轴A介质(4),同轴A外导体(2)与同轴A护套(3)间为外腔;所述同轴B包括同心移动的同轴B内导体(5)、同轴B外导体(6)、和同轴B护套(7);且同轴B内导体(5)为实心轴,同轴B内导体(5)与同轴B外导体(6)间为内腔;同轴B外导体(6)与同轴B护套(7)间为外腔;所述的同轴B内导体(5)插入同轴A内导体(I)的空心腔;连接支撑为一体的同轴A内导体(I)和同轴A外导体(2)插入同轴B内导体(5)与同轴B外导体(6)间内腔,分别与同轴B内导体(5)和同轴B外导体(6)相互接触;同轴A护套3 ()插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金龙刘鹏军何勇刚荣昕武忠国高军山王立冬王振兴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六三八九二部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