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漂浮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81082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5 04: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漂浮电缆,其特征是导体采用镀锡软铜线,在导体上挤包以热塑性弹性体TPE为材质的绝缘层构成绝缘线芯;由多个绝缘线芯绞合成缆构成电缆缆芯;在电缆缆芯上由内向外依次设置芳纶丝编织成的加强层、挤包物理发泡型聚氨酯TPU弹性体材料形成的内护套层和以聚乙烯塑料为材质的外护套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具有传输电能和信息的功能的同时,其重量轻、抗拖拽、收放方便,柔韧性好和寿命长,适用于要求线缆漂浮在水面上作业的电器连接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漂浮电缆
[0001 ]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气装备控制电缆,尤其涉及一种漂浮电缆。
技术介绍
漂浮电缆是实现舰船、水面机器人等装备与水面或水下工作部件之间传输动力电能、控制的重要功能元件,它关系到舰船本体及水面或水中用电装备功能实现和安全保障。目前大多数水面上作业的设备中都使用普通阻水电缆作为传输电力及信号控制连接线,但由于其重量比较重,使用时都随时沉到水底,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极易与水下物体发生刮擦,造成电缆损伤,从而降低了电缆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收放线时阻力也大,也容易发生打扭及缠绕,大大影响了作业的效率。为了保证电缆具有理想的电气性能、机械物理性能、适合于水面漂浮的特殊要求的特性,需要对现有电缆结构设计进行必要的优化,才能满足其领域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漂浮电缆,在其具有传输电能和信息的功能的同时,还应具有重量轻、抗拖拽、收放方便,柔韧性好和寿命长的优良性能,以适于要求线缆漂浮在水面上作业的电器连接线。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漂浮电缆的结构特点是导体采用镀锡软铜线,在所述导体上挤包以热塑性弹性体TPE为材质的绝缘层构成绝缘线芯;由多个绝缘线芯绞合成缆构成电缆缆芯;在所述电缆缆芯上由内向外依次设置芳纶丝编织成的加强层、挤包物理发泡型聚氨酯 TPU弹性体材料形成的内护套层和以聚乙烯塑料为材质的外护套层。本技术漂浮电缆的结构特点也在于所述导体采用GB/T 3956-2008标准中第5类或第6类镀锡软铜线导体。所述绝缘层采用密度不大于O. 96g/cm3的热塑性弹性体绝缘材料挤包而成。所述内护 套层的发泡度控制在65-75中。与已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益效果体现在1、本技术中导体采用多根镀锡软铜线绞合结构,弯曲半径小,提高了电缆的柔软性;镀锡软铜线可以有效防止裸铜丝易氧化使电缆接头处电阻增加引起接触不良;2、本技术中的绝缘层采用了热塑性弹性体材质,强度和体积电阻率较高、绝缘性能好、耐寒性优良,密度小、重量轻;3、本技术电缆整体密度小于1,能漂浮于水面上,便于维护和收放;同时具有良好的柔软性能,较高的机械强度,能满足频繁弯曲不致损坏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导体,2绝缘层,3加强层,4内护套层,5外护套层。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漂浮电缆的结构形式是导体I采用镀锡软铜线,在导体I 上挤包以热塑性弹性体TPE为材质的绝缘层2构成绝缘线芯;由多个绝缘线芯绞合成缆构成电缆缆芯;在电缆缆芯上由内向外依次设置芳纶丝编织成的加强层3、挤包物理发泡型聚氨酯TPU弹性体材料形成的内护套层4和以聚乙烯塑料为材质的外护套层5。具体实施中,导 体I采用GB/T 3956-2008标准中第5类或第6类镀锡软铜线导体; 绝缘层2采用密度不大于O. 96g/cm3的热塑性弹性体绝缘材料挤包而成;内护套层4的发泡度控制在65-75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漂浮电缆,其特征是导体(1)采用镀锡软铜线,在所述导体(1)上挤包以热塑性弹性体TPE为材质的绝缘层(2)构成绝缘线芯;由多个绝缘线芯绞合成缆构成电缆缆芯;在所述电缆缆芯上由内向外依次设置芳纶丝编织成的加强层(3)、挤包物理发泡型聚氨酯TPU弹性体材料形成的内护套层(4)和以聚乙烯塑料为材质的外护套层(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漂浮电缆,其特征是导体(I)采用镀锡软铜线,在所述导体(I)上挤包以热塑性弹性体TPE为材质的绝缘层(2)构成绝缘线芯;由多个绝缘线芯绞合成缆构成电缆缆芯;在所述电缆缆芯上由内向外依次设置芳纶丝编织成的加强层(3)、挤包物理发泡型聚氨酯TPU弹性体材料形成的内护套层(4)和以聚乙烯塑料为材质的外护套层(5)。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大伟张春丽吴义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慧艺线缆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