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自平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80582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5 04: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力自平衡装置,包括:高压腔;低压腔;以及自平衡机构;其中低压部分位于分隔孔板法向的低压腔侧,通过平行于分隔孔板的第二弹性膜片隔离成连通高压腔和/或匹配的高压通道的第一部分和与低压腔一体的第二部分;执行部分则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弹性膜片并在分隔孔板法向延伸入分隔孔板高压侧且在该方向上被导向的导向杆,以及设置在导向杆延伸端并平行于所述分隔孔板的关断盘;其中,所述关断盘在所述分隔孔板上的投影覆盖分隔孔板上的孔,而所述导向杆则配置有反作用于所述第二弹性膜片的弹性部件。依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会造成低压系统的失调。(*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体循环系统中高压流体系统与低压流体系统直接连接的>J-U ρ α装直。
技术介绍
随着高层建筑越来 越多,高度越来越高,对系统节能指标要求也不断提高,高层建筑供暖或中央空调水系统如何与低压管网相连接越来越成为突出的技术问题。如图2所示,低压管网为主管网,高层建筑管网为高压管网,需要通过匹配楼层高度的加压泵实现高压输送。影响高层建筑供暖或中央空调水系统低压管网相连接的因素,高层建筑供暖或中央空调水系统与低压管网相连接时,除因高层建筑水系统压力过大导致低压管网超压、水力失调的因素外,通常高层采暖或中央空调水系统流量、压力处在一个动态变化过程中,如何找到一种适应这种动态变化、对高层建筑室内系统室外低区管网均不产生影响,且安全、稳定、可靠运行的方法,是当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因应上述技术问题,当前采用换热器方式以及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高层建筑无水箱直连供暖系统、基于减压阀的连接方法或采用活塞式结构调压切断形式进行减压的方式被应用到供暖系统或中央空调水系统中,但这些方式方法都不能很好的适应系统的流量压力动态变化。这些方式方法内部结构形式,用于集中供热水质普遍较差的水系统中存在致命隐患,经常堵塞、打不开、关不掉、卡壳、调节不灵活或无法调节,特别是供暖空调系统季节性使用特点,不是经常连续使用,大部分时间弃之不用而产生的老化锈蚀件更增加了这种隐患,多年的工程实际应用证明这点。其中,采用换热器方式将高区系统与低区系统隔绝的方式较多的应用在高层建筑中,但这种方式初期投资大、占地面积大,且因存在换热,造成热量的介质损失,效率低,同时,如使用最普遍的板式换热器,板间换热缝隙小,易堵塞,且结垢现象严重,除垢困难,进而造成运行维护费用偏高。尤其是低区管网为低温水时采用换热器不能满足室内系统对温度的需要。对于基于减压阀类连接的方式,减压阀并非为高层供暖系统而研制的,一些性能参数并不适应于高层建筑直连供暖系统。从其结构形式由于核心元件减压阀是一个局部阻力可以变化的节流元件,即通过改变节流面积,使流速及流体的动能改变,造成不同的压力损失,从而达到减压的目的。从以上如何动作、部件构成、调节原理来分析,显然其不能自适应于高层建筑直连供暖或中央空调水系统调定出口压力,而无法适应高层建筑室内系统参数动态变化,导致水力失调;同时高压系统停止运转或出现故障时,其自身无法进行关闭切断动压、静压,使低区管网超压产生危害。再一种实现中,高层建筑无水箱直连供暖系统,属于开式系统;且该类系统设备管道多,系统复杂,布置困难,无法适合多单元、多栋高层建筑同时使用的情况;另外其流量变化范围相对比较小,并对低区管网冲击影响较大。再一种实现中,近几年出现的某些能依靠水力特性开关的机械类切断、减压装置,虽然有关资料介绍具有关断功能、调节功能,但其结构形式决定了这些方式不能或不能自动很好的适应高层建筑室内流量压力参数动态变化的功能。且这些方式均采用活塞式结构形式,构造复杂,制造难度高,可靠性差,自身调节能力差,加工制造工艺及使用于供暖系统水质较差的现状,决定了一些其基本的调节功能都无法实现,工程实际应用证明了这点。同时,国内供暖水质普遍较差,很容易使活塞式结构形式堵塞、卡壳、打不开、关不掉、调节不灵活或无法调节;另外,供暖系统季节性使用特点,一年大部分时间弃之不用,水中杂质沉淀、凝结、硬化,附着在活塞壁上或活塞缝隙间,更加重了这些设备装置堵塞、卡壳的隐患,大量工程实际案例印证了这点。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液体循环系统中,高压流体系统与低压流体系统直接连接而不会导致低压系统水力失调的水力自平衡装置。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力自平衡装置,包括高压腔,用于连接高压流体源;低压腔,通过分隔孔板与所述高压腔连通,以提供低压流体;以及自平衡机构,配置在分隔孔板的法向,并包括低压部分和执行部分;其中低压部分位于分隔孔板法向的低压腔侧,通过平行于分隔孔板的第二弹性膜片隔离成连通高压腔和/或匹配的高压通道的第一部分和与低压腔一体的第二部分;执行部分则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弹性膜片并在分隔孔板法向延伸入分隔孔板高压侧且在该方向上被导向的导向杆,以及设置在导向杆延伸端并平行于所述分隔孔板的关断盘;其中,所述关断盘在所述分隔孔板上的投影覆盖分隔孔板上的孔,而所述导向杆则配置有反作用于所述第二弹性膜片的弹性部件。依据本技术的上述水力自平衡装置,高压流体经过分隔孔板被降压进入低压腔,通过自平衡机构控制进入低压腔流体的通断,以及压力和流量。关于第一方面的通断控制,即通过第一部分控制第二弹性膜片,进而带动所述关断盘,形成对分隔孔板的封堵或开启,实现通断控制。关于另一方面的压力和流量控制,当第一部分压力降低时,那么通过连通或者其他方式所述第一部分反应高压腔压力变化或者独立的高压管道的压力变化,如高压腔压力降低,第二弹性膜片向第一部分侧移动,关断盘与分隔孔板间的间隙变小,使从高压腔到低压腔的通道减小,流阻增大,从而维护了低压管网水力的平衡,而不会产生失调。另一方面,如果高压腔超压,弹性部件和第二弹性膜片都会产生较大的阻滞力,从而整体上保证了低压区管网的运行平稳性。在上述的结构中,流体流通管道截面积相对比较大,不容易产生堵塞,隐患少,平稳运行可靠。 在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水力自平衡装置,为了实现更加有效地自平衡效果,所述自平衡机构还包括位于分隔孔板高压侧的高压部分,该高压部分则通过平行于分隔孔板的第一弹性膜片隔离成连通低压腔或匹配的低压通道的第三部分和与高压腔一体的第四部分;相应地,所述执行部分进一步包括接合在第一弹性膜片分隔孔板侧的调节罩,该调节罩的罩内空间全部或者部分容纳关断盘;且第一弹性膜片在调节罩的相对侧设有调节弹簧及其调节装置。优选地,针对上述水力自平衡装置,所述调节装置为一端构成调节弹簧之弹簧座的调节螺栓,以调定第一弹性膜片的调整能力。在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水力自平衡装置,所述分隔孔板为单孔分隔孔板,相应地,所述关断盘相应于其在分隔孔板上投影的单孔周边设置有密封圈,结构紧凑,且控制可O在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水力自平衡装置,对所述导向杆导向的结构为一导向支架,该导向支架包括位于分隔孔板侧以形成支撑的限位支架和固装在该限位支架中心并与所述导向杆构成轴孔配合的限位滑槽,其中所述弹性部件为设置在限位支架与第一弹性膜片之间的启闭弹簧,保证导向杆运行的可靠。在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水力自平衡装置,所述关断盘为圆形关断盘,相应地,所述分隔孔板为圆形分隔孔板,结构紧凑,密封相对比较容易。在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水力自平衡装置,所述高压腔和低压腔形成在一直管状的主壳体内,其中高压腔侧形成有进水管,低压腔侧形成有出水管,设计制造相对容易。较佳地,上述水力自平衡装置,所述自平衡机构的轴线与所述主壳体的轴线正交,便于布局弹性膜片,以及内部 通道的设置。在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水力自平衡装置,所述主壳体匹配自平衡机构的轴线开有接口,并设有接口法兰,其中,所述第二弹性膜片通过封帽压接在对应的所述接口法兰上,方便制造、安装和调试。附图说明图1为依据本技术的一种水力自平衡装置的剖视图。图2为依据本技术的一种水力自平衡装置在高层建筑直连供暖系统中应用的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力自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压腔(30),用于连接高压流体源;低压腔(31),通过分隔孔板(19)与所述高压腔连通,以提供低压流体;以及自平衡机构,配置在分隔孔板(19)的法向,并包括低压部分和执行部分;其中低压部分位于分隔孔板(19)法向的低压腔侧,通过平行于分隔孔板的第二弹性膜片隔离成连通高压腔和/或匹配的高压通道的第一部分和与低压腔一体的第二部分;执行部分则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弹性膜片并在分隔孔板法向延伸入分隔孔板高压侧且在该方向上被导向的导向杆(16),以及设置在导向杆延伸端并平行于所述分隔孔板的关断盘(17);其中,所述关断盘(17)在所述分隔孔板上的投影覆盖分隔孔板上的孔,而所述导向杆(16)则配置有反作用于所述第二弹性膜片的弹性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力自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高压腔(30),用于连接高压流体源; 低压腔(31),通过分隔孔板(19)与所述高压腔连通,以提供低压流体;以及 自平衡机构,配置在分隔孔板(19)的法向,并包括低压部分和执行部分; 其中低压部分位于分隔孔板(19)法向的低压腔侧,通过平行于分隔孔板的第二弹性膜片隔离成连通高压腔和/或匹配的高压通道的第一部分和与低压腔一体的第二部分; 执行部分则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弹性膜片并在分隔孔板法向延伸入分隔孔板高压侧且在该方向上被导向的导向杆(16),以及设置在导向杆延伸端并平行于所述分隔孔板的关断盘(17); 其中,所述关断盘(17)在所述分隔孔板上的投影覆盖分隔孔板上的孔,而所述导向杆(16)则配置有反作用于所述第二弹性膜片的弹性部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力自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平衡机构还包括位于分隔孔板高压侧的高压部分,该高压部分则通过平行于分隔孔板的第一弹性膜片隔离成连通低压腔或匹配的低压通道的第三部分和与高压腔一体的第四部分; 相应地,所述执行部分进一步包括接合在第一弹性膜片分隔孔板侧的调节罩(9),该调节罩的罩内空间全部或者部分容纳关断盘; 且第一弹性膜片在调节罩的相对侧设有调节弹簧(10)及其调节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力自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玉璞杨友波汪爱华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格士高层供暖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