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两用蒸发器,包括本体、设置在本体内的水流通道和冷媒通道;还包括加热通道,在加热通道中设有加热元件;所述本体为一整体铸件,所述水流通道和冷媒通道呈紧密交叠铸含在所述本体内,所述冷媒通道设置在所述水流通道和加热通道的外围。通过将紧密交叠并与本体呈一体的水流通道和冷媒通道,提高了热交换效率,增加制冷或制热的出水量、机型尺寸紧凑以及水体与机型不受污染。(*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两用蒸发器
本技术涉及饮用水制冷与加热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蒸发器,其包括本体、设 置在本体内的水流通道和蒸发通道。
技术介绍
目前,针对水的压缩机制冷方法有以下三种。第一种、在一个存放饮用水的水箱中直接放入符合卫生要求的不锈钢管式的蒸发 器,制冷剂从管中通过,带走水箱中水的热量,使水制冷。此方法多用于对冷水量需求较大 的公共饮水设备上。因为原水储存在水箱中,而水箱必须要有空气进入,否则,水箱因大气 压的作用,不能放水或进水。因而,饮用水不可避免地与空气接触,产生二次污染,如果不经 常清洗,则易滋生细菌。第二种、在水罐的外围,绕制圈状蒸发管。水罐中存放的是饮用水。此结构较多应 用在家用饮水设备上。此方法,最大的缺点在于,制冷量很小。一般只能满足十个人左右的 饮水量。第三种、是第一种的改良,水箱中存放的不再是饮用水,而是储冷用水。把水箱中 的水降到很低,甚至冰块。一根足够长的不锈钢饮用水管从储冷用水中穿过,通过饮用水管 的储冷用水带走管中的饮用水的热量。从而达到把饮用水制冷的目的。虽然此结构,避免了饮用水直接与空气接触,不会有二次污染,但是,水箱中的储 冷用水还是要与空气接触,会产生大量的细菌,进而使整个机体受污染。其次,此结构对机型尺寸要大,整机的重量也很大,不利于摆放、储运与生产。公告号为CN 201225793Y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即冷式节能蒸发器,其 包括有水流通道及冷媒蒸发通道,水流通道的两端分别设有入水口和出水口,冷媒蒸发通 道的两端分别设有冷媒入口和冷媒出口,其中水流通道及冷媒蒸发通道设置在基板上。此结构的蒸发器解决了水体污染、机型较大等问题。但目前所应用的此结构的蒸 发器、功能单一,不能同时满足制冷与加热的两种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两用蒸发器,其通过增加加热功能,并 使蒸发管、水管和加热管进行紧密布置含铸在蒸发器的本体内,形成既可制冷又可加热的 两用蒸发器,使制冷、制热水量大、机型尺寸紧凑以及水体与机型不受污染。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两用蒸发器,包括本体、设置在本体内的水流通道 和冷媒通道;还包括加热通道,在加热通道中设有加热元件;所述本体为一整体铸件,所述 水流通道和冷媒通道呈紧密交叠铸含在所述本体内,所述冷媒通道设置在所述水流通道和 加热通道的外围。通过将紧密交叠并与本体呈一体的水流通道和冷媒通道,提高了热交换 效率,增加制冷或制热的出水量、机型尺寸紧凑以及水体与机型不受污染。为了便于蒸发器的加工,还包括分别设置所述水流通道和冷媒通道中的通水管和冷媒管。将卷绕好的通水管和冷媒管直接铸含在本体中,简化了蒸发器的加工工艺。同时, 可根据具体要求对通水管和冷媒管的材料进行选择。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水流通道和冷媒通道呈螺旋形卷绕,所述水流通道 的螺旋轴线与所述冷媒通道的螺旋轴线垂直。具体地,所述水流通道呈圆螺旋卷绕;所述冷 媒通道呈矩形螺旋卷绕。使在本体内形成足够长的水流通道和冷媒通道,提高热交换效率, 增加制冷或制热的出水量,并同时使蒸发器的结构更加紧凑。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热元件为电加热管或电加热膜。使加热更加直接 快速,配置更加简单。为了提高本体的传热储热或储冷效果,减轻蒸发器的重量,并且保证通水管中饮 用水的卫生,避免遭受污染,所述本体为铸铝,所述通水管和冷媒管为不锈钢。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由于铸件的本体本身有一定的质 量,通过铸件的本体储冷或储热,从而达到了增加制冷、制冷水量,满足更多人的饮水要求。 2、原水流经在一条全封闭的水流通道中,不与空气接触,从而杜绝污染。3、采用铸件本体比 之一般用的水箱,其外型更加紧凑。4、兼具加热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仰视图。其中,本体1、水流通道101、冷媒通道102、加热通道103、通水管2、水流进口 201、 水流出口 202、冷媒管3、加热元件4。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参见图1 图3,一种两用蒸发器,包括本体1、通水管2、冷媒管3和加热元件4。蒸发器的本体I为一铝铸件,在本体I中设有加热通道103,加热元件4设置在该 加热通道103中。在本实施例中,通水管2和冷媒管3为不锈钢材料。直接铸含在本体I 中,因此,在本体I中同时也形成了水流通道101和冷媒通道102。采用铸件的本体I由于 具有一定大的质量,能使蒸发器储存更大的冷量或热量。该铸件的本体I可做成中空或是 实体的。如采用中空的,则在其中填入导热的粉末材料,增大储冷或储热量。长度适中的通水管2和冷媒管3与水流通道101和冷媒通道102 —致,采用螺旋 形卷绕。其中冷媒通道102定位于水流通道101的外围,加热通道4及加热通道103中的 加热元件4定位于水流通道101和冷媒通道102之间。在冷媒管3冷媒进口通入制冷剂, 它的直径和长度根据制冷匹配而定。通过螺旋形卷绕使在本体I中的冷媒管3具有足够的 长度,提高制冷的性能。在本实施例中,该冷媒管3呈矩形螺旋卷绕。通水管2采用的是符合饮用水通过卫生要求的不锈钢水管。该通水管2的直径和 长度根据制冷匹配与水流量而定。为了使在本体I中有足够长度的通水管2,并方便通水 管2的卷绕,通水管2呈圆螺旋卷绕。通水管2可以以各种形状卷绕,但为了便于加工,简 化工艺,在本实施例中,该通水管2呈双层圆螺旋卷绕,即通水管2由外向内卷绕至中心后再由内向外卷绕,使通水管2的水流进口 201和水流出口 202均在本体I的同一侧,便于外 部水管的布置和连接。通水管2的螺旋轴线与冷媒管3的螺旋轴线垂直,并且冷媒管3卷绕在通水管2 的外围,同时加热通道103与冷媒管3螺旋轴线同向布置,使加热元件4产生的热量处于本 体I的中间并靠近通水管2,提高对通水管2中饮用水的加热效率。加热通道103在本体I上有四个,由本体I的底部向上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加热元 件4为电加热管,其直径比加热通道103略小。在电加热管的外壁涂上导热硅脂后,插入本 体I的四个加热通道103中。在确保冷媒管3与通水管2没有堵塞的情况下,分别焊接在设备的制冷系统与水 路系统中(图上未示)。当需制冷时,打开制冷电路,把两用蒸发器温度降到预定温度,同时让饮用水从不 锈钢的通水管2的水流进口 201进入,在本体I内通过时,因本体I被冷媒管冷却到低温, 利用温差,带走饮用水的热量,使温度降低,达到制冷的目的。因本体I本身具有一定的质量,能够把一定量的饮用水温度降到预设的范围值 内,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制冷水的量。同样的,当需加热时,打开加热电路,电加热管4把本体I的温度加热到预定温度, 饮用水从不锈钢的通水管2的水流进口 201进入,在本体I内通过时,因本体I被电加热管 4加热到高温,利用温差,增加饮用水的热量,使温度升高。达到加热的目的。因本体I本身具有一定的质量,能够把一定量的饮用水温度升到预设的范围值 内。本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制冷水量,且机型结构紧凑,尺寸适中,特别是保证饮用 水体不受污染,同时兼顾加热功能。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种较佳方案,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 式上的限制,在不超过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两用蒸发器,包括本体、设置在本体内的水流通道和冷媒通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通道,在加热通道中设有加热元件;所述本体为一整体铸件,所述水流通道和冷媒通道呈紧密交叠铸含在所述本体内,所述冷媒通道设置在所述水流通道和加热通道的外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用蒸发器,包括本体、设置在本体内的水流通道和冷媒通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通道,在加热通道中设有加热元件;所述本体为一整体铸件,所述水流通道和冷媒通道呈紧密交叠铸含在所述本体内,所述冷媒通道设置在所述水流通道和加热通道的外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设置所述水流通道和冷媒通道中的通水管和冷媒管。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通道和冷媒通道呈螺旋形卷绕,所述水流通道的螺旋轴线与所述冷媒通道的螺旋轴线垂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通道呈圆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慈溪市艾瑞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