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热能增效型换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79002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5 0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热能换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地热能增效型换热装置,减少能源消耗的换热装置,包括深入至井内的换热管束、设置在换热管束下端的增效换热器,还包括伸入至井下的对流换热增速管,所述的对流换热增速管与换热管束间隔布置,本装置是通过在井中设置地热能增效型换热装置,本装置由换热管束和对流换热增速管组成,传热管内充注超导传热液,可以大幅度提高对流换热速度,增强换热效率和提高地热井井下换热器的换热量。此装置为我国广大地区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开辟了新的思路,可有效减少对煤、电、水的消耗,同时又无需抽取地下水,大量节约了珍贵的水资源。(*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地热能换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增效型,減少能源消耗的换热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地热资源丰富,如能充分开发,则可节省大量的常规能源,缓解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国内现有的地热能利用方式为抽灌式系统,即从地下几十米到数千米深的地下抽出地下水,在地面上经过换热器提取地下水中蕴含的能量进行利用,利用后的尾水送回地下,循环往复。此种利用方式由于受到资源开采量或水质的限制,使得地热能这ー绿色能源无法得到大規模的应用。针对我国地热能资源分布差异的特点,国内已经开发了井下换热器系统通过设置在水井中的U型换热器以对流方式与地下水进行换热,是ー种只取热不取水的地热利用装置,具有对流传热效率高和不抽取地热水的优点。但由于其单组换热量较低,同时井内地下水自然对流缓慢,导致换热效率较低,影响了这ー技术的规模化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客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有效减少对煤、电、水的消耗,同时又无需抽取地下水的增效型换热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地热能增效型换热装置,包括深入至井内的换热管束、设置在换热管束下端的增效换热器,还包括伸入至井下的对流换热增速管,所述的对流换热增速管与换热管束间隔布置。所述的换热管束由循环布置的出管和进管构成。所述的出管上对接有ー抽气装置。本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本装置是通过在井中设置地热能增效型换热装置,本装置由换热管束和对流换热增速管组成,传热管内充注超导传热液,可以大幅度提高对流换热速度,增强换热效率和提高地热井井下换热器的换热量。此装置为我国广大地区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开辟了新的思路,可有效减少对煤、电、水的消耗,同时又无需抽取地下水,大量节约了珍贵的水资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地热能增效型换热装置,包括深入至井内的换热管束1、设置在换热管束I下端的增效换热器6,还包括伸入至井下的对流换热增速管4,所述的对流换热增速管4与换热管束I间隔布置。所述的换热管束I由循环布置的出管2和进管3构成。所述的出管2上对接有一抽气装置5。地热能增效型换热装置由对流换热增速管4和井下增效换热器6构成,井水由对流换热增速管4上的底部和中部的对流孔进入,由对流换热增速管4上的中部和上部的对流孔流出;超导传热液由地热能增效换热装置I的进管3进入,由出管2流出。工作流程是井水由于自然对流由水井底部向上流动,通过对流换热增速管4上的底部对流孔进入对流换热增速管4内,带动地下水与井下换热器6进行换热;通过对流换热增速管4上的中部对流孔流出;水井中部的地下水通过对流换热增速管4上的中部对流孔再次进入对流换热增速管4内,带动水井上部的地下水与井下增效换热器6进行充分换热,地下水最终由对流换热增速管4上部的对流孔流出;超导传热液由进管3进入,与地下水进行充分换热后出管2流出;出管2上设置抽气装置5,用于增强传热液的流速保证换热效率;水井上部露出水面的换热装置部分的外表面设置由保温材料及保护层组成的隔热层,避免热量的散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热能增效型换热装置,包括深入至井内的换热管束(1)、设置在换热管束(1)下端的增效换热器(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伸入至井下的对流换热增速管(4),所述的对流换热增速管(4)与换热管束(1)间隔布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热能增效型换热装置,包括深入至井内的换热管束(I)、设置在换热管束(I)下端的增效换热器(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伸入至井下的对流换热增速管(4),所述的对流换热增速管(4)与换热管束(I)间隔布置。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力锋秦志刚张冬岭邵远胜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沃德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