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进线密封装置,包括结构主体、用于箍套在电缆进线上的密封件、用于将所述结构主体安装在配电箱上的安装件,所述结构主体由立方体形的下盖和上盖组成,其中,所述下盖的盖口端部与配电箱走线口相适配,并通过所述安装件与配电箱连接;所述上盖套接在下盖外部,并由五金件固定在下盖上,所述上盖和下盖均在盖口对面的盖顶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相对应的通孔,为电缆进线孔;所述密封件为由软胶材料制成的密封膜,所述密封膜夹装于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之间,且将所述上、下盖的电缆进线孔隔离在该密封膜的两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且无需现场在配电箱上开孔并能适应进出多种不同直径的电缆的电缆进线密封装置。(*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用于户外配电箱上的用于进线时密封的密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采用软胶膜来实现密封的密封装置,还涉及ー种具有该密封装置的配电箱。
技术介绍
配电箱是按照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測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组装在箱体内的配电装置。户外工作的配电箱,要求在其侧壁上进出电缆的孔洞处能实现密封,防止雨水及灰尘的进入,现有技术通常采用电缆进线格兰实现。如图1、2所示,现有的电缆进线格兰是ー种类似带通孔的螺栓结构的电缆进出线附件,一般由格兰主体21丨、格兰紧固螺母22'、格兰锁紧螺母23'、格兰密封圈24'组成,格兰主体21'通常是ー个外部两端带螺纹的管状结构,一端的螺纹与格兰紧固螺母22丨连接,用于将格兰安装于配电箱I的电缆通孔上,电缆3从格兰主体21 '的管孔中穿过,格兰密封圈24 '套在电缆3上,格兰锁紧螺母23'与格兰主体21'的外端螺纹连接并将格兰密封圈24 '压紧在格兰主体21内。为提高配电箱的防水性能,也常在格兰主体21 ’的安装端处增设密封圈成为双密封格AA—.o虽然现有的电缆进线格兰已有许多改进型或増加新功能的结构变种,但万变不离其宗,基本结构没有脱离前述的组成构件。其不足之处是配电箱在现场配电接线时,配电箱上的电缆通孔是需要现场施工时才开通的,因为电缆的直径及数量往往会因不同的配电需要而变化,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必须在配电箱安装施工的现场根据电缆的实际情况进行开孔并配装好对应规格的进线格兰后,才能完成电缆进出线的密封。现场施工量较大,施工的劳动强度高,对施工人员的劳动技能要求也高,施工效率较低,导致施工成本也较高。另夕卜,对格兰的生产厂商而言,需具生产多种不同规格的格兰,投资大、成本高。对于大电缆如M60甚至更大直径的电缆进入配电箱时,在配电箱的侧壁上钻孔并接入电缆后,其密封则常采用防火泥或硅胶泥等材料填封所钻的孔,以达到防水防尘要求。此过程中,易因施工人员施工技能原因造成密封不严等问题,使水、灰尘等进入配电箱引发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ー种结构简单、成本低,且无需现场在配电箱上开孔并能适应进出多种不同直径的电缆的电缆进线密封装置。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ー种结构简单、成本低,且具有无需现场开孔并能适应进出多种不同直径的电缆进线密封装置的配电箱。上述第一个专利技术目的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ー种电缆进线密封装置,包括结构主体、用于箍套在进线电缆上的密封件、用于将所述结构主体安装在配电箱上的安装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主体由立方体形的下盖和上盖组成,其中,所述下盖的盖ロ端部与配电箱走线ロ相适配,并通过所述安装件与配电箱连接;所述上盖套接在下盖外部,并由五金件固定在下盖上,两者均在盖ロ对面的盖顶面上设有至少ー个相对应的通孔,为电缆进线孔;所述密封件为由具有足够强韧度的软胶材料制成的密封膜,所述密封膜夹装于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之间,且将所述上、下盖的电缆进线孔隔离在该密封膜的两面。上述第一个专利技术目的还可以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ー种电缆进线密封装置,包括结构主体、用于箍套在进线电缆上的密封件、用于将所述结构主体安装在配电箱上的安装件,其特征在干所述结构主体由立方体形的下盖和上盖组成,其中,所述下盖的盖ロ端部与配电箱走线ロ相适配,并通过所述安装件与配电箱连接;所述上盖套接在下盖外部,并由五金件固定在下盖上,两者均在盖ロ对面的盖顶面上设有至少ー个相对应的通孔,为电缆进线孔;所述密封件为由具有足够强韧度的软胶材料制成的带外翻边的密封套管,且所述密封套管与所带翻边端ロ相反的另一端面为封闭面;所述密封件的外翻边夹装于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之间,所述密封件的密封套管则从上盖的电缆进线孔穿出向外凸出,所述密封件将上、下盖的电缆进线孔隔离在其两面。配电接线时,根据实际的电缆的规格,对本技术上、下盖夹持的密封膜或者密封套管密封面进行剪ロ或者直接刺穿,剪ロ的口径应略小于电缆直径,然后将密封套管穿入所需接入配电箱中的电缆上,密封膜或者密封套管在剪ロ处或者穿孔处与穿入的电缆形成过盈配合,以便达到密封的要求,再通过安装件将所述结构主体安装在配电箱走线口上即可。由于密封膜和密封套管采用的是软胶材料,有较好的弾性,因此虽然剪ロ或者刺穿的穿孔较电缆直径小,但却不会明显增加密封套管穿入电缆的难度;另外,由于配电箱上的走线ロ只需与本技术的密封装置的盖ロ相适配即可,无需与实际接入的电缆直径相适配,因此,对于配电箱而言,可以预先设置好统ー的与本电缆进线密封装置盖ロ相适配的走线ロ即可,无需在配电箱安装现场开孔,使电缆接线的施工方便简单,提高施工效率,对施工人员技能要求也能大大降低。为了方便现场施工人员的操作,本技术可以在所述的密封膜或者密封套管的密封面上标示出适应电缆常用规格的剪ロ直径来。本技术还可以做以下的改进所述结构主体上设置有2个或者2个以上的电缆进线孔,以适应各种各样的电缆进线的需求。为能更加方便准确的确定各规格电缆应在密封套管上开多大的孔,本技术还可以进ー步做以下的改进所述密封套管由适应多种电缆规格的多级密封套管构成,以直径大小分级设置,从密封套管翻边处以最大ー级直径密封套管起向外直径逐级缩小伸出,每相邻两级密封套管之间由圆锥形过渡,形成由若干个圆台叠接而成的塔状。为施工方便,还可以在圆锥形过渡面处标上与其对应的电缆规格标记,以方便在现场施工时,直接选择合适口径的密封套管圆锥形过渡面的小口径处剪开,以便使密封套管在剪ロ处与穿入的电缆为过盈配合。作为本技术的ー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下盖的开ロ端具有向外横向延伸出的环状外沿,所述环状外沿具有一容纳密封圈环形槽,用于在本密封装置与配电箱接ロ连接时在两者的接触面之间加设密封圈,以提高连接的密封性。本技术还可以进ー步做以下的改进为了避免所述上盖与下盖通过五金件的固定连接造成密封问题,在所述上盖的顶面内设置用于五金件连接的的与上盖一体成型的螺纹盲孔连接凸柱,开孔向内,所述下盖和密封膜或者密封套管的翻边上对应所述凸柱位置设有通孔,供所述上盖的凸柱穿过,并通过五金件从所述下盖的顶面内与所述凸柱螺纹连接,将所述下盖固定在上盖上,并同时夹紧密封件。其优点既不会因上、下盖的连接带来密封问题,又有利于密封件被上盖和下盖的夹持定位。作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所述软胶材料为硬度至少为30度的硅胶或橡胶。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措施所述安装件为能够与配电箱走线ロ侧壁快速配合安装的卡扣结构,以便提高现场施工安装的速度。所述卡扣结构的弾性插销可均匀地设于所述下盖盖ロ端的内壁上,弾性插销的端部具有倒钩,对应地在配电箱走线ロ周围侧壁上具有插接孔,将所述下盖上的弾性插销插入配电箱上的插接孔时,其倒钩与插接孔的前缘相抵,所述卡扣结构用于实现本技术的电缆进线密封装置与配电箱的快速安装。本技术所述的结构主体一般为立方体形,但并不限于立方体形,其他能构成类似的具有与盖ロ平行的顶面的几何立体形状也是可以适用的。本技术第二个专利技术目的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ー种具有上述电缆进线密封装置的配电箱,包括用于内置配电系统组件的箱体和箱盖,其特征在干所述箱体的侧壁上设有走线ロ,所述走线ロ与所述电缆进线密封装置上的下盖盖ロ相适配,所述电缆进线密封装置活动安装在配电箱走线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缆进线密封装置,包括结构主体、用于箍套在电缆进线上的密封件(23)、用于将所述结构主体安装在配电箱(1)上的安装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主体由立方体形的下盖(21)和上盖(22)组成,其中,所述下盖(21)的盖口端部与配电箱(1)走线口(11)相适配,并通过所述安装件与配电箱(1)连接;所述上盖(22)套接在下盖(21)外部,并由五金件固定在下盖(21)上,所述上盖(22)和下盖(21)均在盖口对面的盖顶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相对应的通孔,为电缆进线孔(221、211);所述密封件(23)为由软胶材料制成的密封膜,所述密封膜夹装于所述上盖(22)和所述下盖(21)之间,且将所述上、下盖(22、21)的电缆进线孔(221、211)隔离在该密封膜的两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进线密封装置,包括结构主体、用于箍套在电缆进线上的密封件(23)、用于将所述结构主体安装在配电箱(I)上的安装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主体由立方体形的下盖(21)和上盖(22)组成,其中,所述下盖(21)的盖口端部与配电箱(I)走线口(11) 相适配,并通过所述安装件与配电箱(I)连接;所述上盖(22)套接在下盖(21)外部,并由五金件固定在下盖(21)上,所述上盖(22)和下盖(21)均在盖口对面的盖顶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相对应的通孔,为电缆进线孔(221、211);所述密封件(23)为由软胶材料制成的密封膜,所述密封膜夹装于所述上盖(22)和所述下盖(21)之间,且将所述上、下盖(22、21)的电缆进线孔(221、211)隔离在该密封膜的两面。2.一种电缆进线密封装置,包括结构主体、用于箍套在电缆进线上的密封件(23)、用于将所述结构主体安装在配电箱(I)上的安装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主体由立方体形的下盖(21)和上盖(22)组成,其中,所述下盖(21)的盖口端部与配电箱(I)走线口(11) 相适配,并通过所述安装件与配电箱(I)连接;所述上盖(22)套接在下盖(21)外部,并由五金件固定在下盖(21)上,所述上盖(22)和下盖(21)均在盖口对面的盖顶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相对应的通孔,为电缆进线孔(221、211);所述密封件(23)为由软胶材料制成的带外翻边(231)的密封套管(232),且所述密封套管(232)与所带翻边(231)端口相反的另一端面为封闭面;所述密封件(23)的外翻边(231)夹装于所述上盖(22)与所述下盖(21)之间, 所述密封件(23)的密封套管(232)则从上盖(22)的电缆进线孔(221)穿出向外凸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进线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套管(232)由用于适应多种电缆规格的多级密封套管(232)构成,以直径大小分级设置,从密封套管(232) 翻边(231)处以最大一级直径密封套管(232)起向外直径逐级缩小伸出,每相邻两级密封套管(232)之间由圆锥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新平,吴长松,赵泓懿,
申请(专利权)人:朱新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