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看台,所述组合式看台包括一模块化看台,所述模块化看台包括适于集装箱运输的框架以及设于所述框架内的座椅,所述框架包括水平的底架结构、垂直于底架结构的背侧结构、平行于所述底架结构的顶部结构以及位于所述背侧结构两端用于连接所述底架结构和所述顶部结构的角柱,在所述框架的两侧端设有连接所述角柱和所述顶部结构的支撑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组合式看台不存在遮挡视线的问题,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组合式看台可快速搭建、方便运输周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用于观看体育赛事或舞台表演的看台,特别涉及ー种可利用现有的交通方式进行运输的组合式看台。
技术介绍
通常我们所看到的看台主要有以混泥土为基础结构的看台或临时搭建的钢脚架式看台。然,混泥土结构的看台建造周期较长,建造过程容易产生建造垃圾,并且其不能周转或搬移到不同的场地使用,使得看台的使用率比较低,不够经济环保,另外,钢脚架式看台也大都不能重复使用,且其安装与拆卸都很不方便,其安全性也不高,在国内可知的体育看台坍塌事故中,基本上都是由这一类临时看台引起。对于上述问题,目前技术上有设想过开发ー种类似集装箱结构的看台,但目前这种看台均为长方体框架结构,看台的四个角均设有支撑堆码的支撑角柱,然而,在看台前方的两根角柱会造成观众的局部视线遮挡,影响观看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公知技术中的缺失,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组合式看台,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观众的局部视线受遮挡影响观看效果的缺失。本技术提供ー种ー种组合式看台,所述组合式看台包括一模块化看台,所述模块化看台包括适于集装箱运输的框架以及设于所述框架内的座椅,所述框架包括水平的底架结构、垂直于底架结构的背侧结构、平行于所述底架结构的顶部结构以及位于所述背侧结构两端用于连接所述底架结构和所述顶部结构的角柱,在所述框架的两侧端设有连接所述角柱和所述顶部结构的支撑结构。所述的组合式看台,其中,所述顶部结构包括顶板和围绕所述顶板四周的端顶梁,所述支撑结构斜接所述角柱和所述端顶梁。所述的组合式看台,其中,所述支撑结构、所述角柱和所述端顶梁围成大致成三角形的构件。所述的组合式看台,其中,所述支撑结构为一支撑杆。所述的组合式看台,其中,所述顶部结构包括顶板和围绕所述顶板四周的端顶梁,所述底架结构包括平台、围绕所述平台四周的端底梁、前侧护栏以及位于所述前侧护栏两端的护栏角柱,所述支撑结构为连接所述角柱、所述端顶梁、所述端底梁以及所述护栏角柱的板状部件。所述的组合式看台,其中,所述板状部件呈V字型。 所述的组合式看台,其中,所述V字型板的截面为T形。所述的组合式看台,其中,所述护栏角柱不高于所述前侧护栏。所述的组合式看台,其中,所述底架结构的中部设置一通道,与所述通道对应的背侧结构上开设ー门洞,所述通道和所述门洞形成ー连通ロ。所述的组合式看台,其中,所述组合式看台还包括ー模块化过道,所述模块化过道刚性连接于所述模块化看台,所述模块化过道主要由水平的底部结构、平行于所述底架结构的顶部结构以及连接所述底部结构和所述顶部结构的四个角柱组成的四面畅通的框架结构。所述的组合式看台,其中,所述组合式看台还包括一模块化功能房,所述模块化功能房刚性连接于所述模块化过道,所述模块化功能房包括水平的底架、平行于底架的密封顶部、相互平行并垂直所述底架和所述顶部的全封闭左右侧墙、相互平行并垂直所述底架和所述顶部的前后侧墙以及连接所述底架和所述顶部的四个角柱。所述的组合式看台,其中,所述角柱上设有连接固定用角件。本技术采用的组合式看台去除了模块化看台前侧的两根角柱,使该模块化看台不存在视线被遮挡的问题,同时在模块化看台的框架上增添支撑结构,以保证其安全稳固。另外,本技术的组合式看台可快速搭建、方便运输周转,同时在横向、纵向以及前后方向都具备扩展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模块化看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后侧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支撑结构示意图。图4a为本技术另ー实施例中的支撑结构示意图。图4b为沿图4a中截线A-A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模块化过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模块化功能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组合式看台组配完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左侧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创造的组合式看台的堆码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ー步详细描述。请參照图1和图2,图1为本技术模块化看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后侧立体结构示意图。组合式看台包括一模块化看台10,模块化看台10包括适于集装箱运输的框架100以及设于所述框架内的座椅15。框架100呈四方体,其包括水平的底架结构11、垂直于底架结构11的背侧结构13、平行于底架结构11的顶部结构12以及位于背侧结构13两端用于连接底架结构11和顶部结构12的角柱14。底架结构11包括平台111、围绕平台111四周的端底梁112、可拆式前侧护栏1131、可拆式左、右侧护栏1132以及位于前侧护栏1131两端的连接前侧护栏1131和左、右侧护栏1132的护栏角柱114,护栏角柱114不高于前侧护栏1131,使其并不会遮蔽观众的视线。在平台111上阶梯式地布设多排观看座椅15,在各排座椅15之间设置通道,连通各排座椅15,使得观众可到达任一座椅15上。此外,在还在平台111的中间部位设置ー连通背侧结构13的通道1112,在通道1112的左右两侧设置方便观众在上排、下排座椅之间通行的台阶1113。顶部结构12包括顶板121和围绕所述顶板121四周的端顶梁122。背侧结构13为ー侧墙,在该侧墙上且对应于底架结构11的通道1112的位置开设ー门洞131,通道1112与门洞131共同形成了ー连通ロ,此连通ロ不仅便于后续看台模块的扩充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可作为ー个疏散通道,以备发生突发事故时人员的疏散。此外,还可在背侧结构13上开设通风的门窗132。在背侧结构13的左右两侧分别具有一起支撑作用连接底架结构11和顶部结构12的角柱14,各角柱14的两个端部均设有用于连接和固定的角件17。通过角件17连接端顶梁122和端底梁112,进而将底部结构11、顶部结构12和背侧结构13固定连接在一起。除此之外,角件17还用于端顶梁122和端顶梁122之间的连接、端底梁112和端底梁112之间的连接。角件17还可协助模块化看台10的起吊、堆码和运输。为了避免传统看台前侧的角柱遮蔽观众的视线,影响观看效果,在本技术的组合式看台中,将去除看台前侧的角柱,同时为了增强模块化看台10的稳定性和牢固性,在框架100的两侧端增设连接角柱11和顶部结构12的支撑结构16。如图3所示,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支撑结构示意图。支撑结构16为呈一弧形结构支撑杆,斜接角柱14和端顶梁122,使支撑结构16、角柱14和端顶梁122三者组成一大致成三角形的构件。其中,该支撑杆可为圆管或方管。如图4a所示,其为本技术另ー实施例中的支撑结构示意图。支撑结构18为一板状部件,优先地,该板状部件呈ー V字型,该V字型板满焊于端顶梁122、角柱14、端底梁112以及护栏角柱114,在框架100的侧边形成一不完全封闭的侧板。如图4b所示,其为沿图4a中截线A-A的剖视图,所述V字型板的截面呈T形。如图5所示,其为本技术模块化过道结构示意图。框架100的背侧结构13的后面刚性连接ー模块化过道20,模块化过道20主要由水平的底部结构21、平行于底部结构21的顶部结构22以及连接底部结构21和顶部结构22的四个角柱23组成的四面畅通的框架结构。底部结构21的左右两端侧设有底横梁211,前侧设有侧边支架212,在侧边支架212上设有与叉车等搬运工具相配合的叉槽213。顶部结构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式看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式看台包括一模块化看台,所述模块化看台包括适于集装箱运输的框架以及设于所述框架内的座椅,所述框架包括水平的底架结构、垂直于底架结构的背侧结构、平行于所述底架结构的顶部结构以及位于所述背侧结构两端用于连接所述底架结构和所述顶部结构的角柱,在所述框架的两侧端设有连接所述角柱和所述顶部结构的支撑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看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式看台包括一模块化看台,所述模块化看台包括适于集装箱运输的框架以及设于所述框架内的座椅,所述框架包括水平的底架结构、垂直于底架结构的背侧结构、平行于所述底架结构的顶部结构以及位于所述背侧结构两端用于连接所述底架结构和所述顶部结构的角柱,在所述框架的两侧端设有连接所述角柱和所述顶部结构的支撑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看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结构包括顶板和围绕所述顶板四周的端顶梁,所述支撑结构斜接所述角柱和所述端顶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看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所述角柱和所述端顶梁围成大致成三角形的构件。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式看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为一支撑杆。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看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结构包括顶板和围绕所述顶板四周的端顶梁,所述底架结构包括平台、围绕所述平台四周的端底梁、前侧护栏以及位于所述前侧护栏两端的护栏角柱,所述支撑结构为连接所述角柱、所述端顶梁、所述端底梁以及所述护栏角柱的板状部件。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式看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部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泽深,罗超军,谢飞龙,陈伟斌,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新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