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看台下部支撑机构,它包括主梁、横梁、立柱、水平拉杆及斜拉杆;所述立柱呈高度递减的多排设置,每排立柱由多个间隔设置的立柱组成,于每排立柱上分别支撑有横梁,横梁上沿纵向倾斜设置有主梁,所述主梁包括多个,多个主梁沿横梁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立柱之间连接有水平拉杆和/或斜拉杆;所述主梁、横梁及立柱为H型钢或工字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看台受力结构由立柱、横梁和主梁以及辅助的水平拉杆及斜拉杆组成,且立柱、横梁和主梁均采用H型钢或工字钢制作,其连接采用高强度螺栓,确保了结构的可靠性,最终可将主梁的受力分散传到立柱,使得立柱的间距加大,既节省材料,又增大了下部空间丰富了产品的应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观众看台,尤其是指一种看台及其下部支撑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体育看台主要有两种结构,一是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看台,ニ是ー些小型的金属结构看台。其中钢筋混凝土看台一般为现浇混凝土,现场浇灌,施工过程中产生粉尘会造成空气污染、大型机具产生的噪声污染和施工产生的其它废物造成的各种环境污染,而且施エ周期比较长,造价高,而且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不能回收利用,对这部分建筑垃圾的处理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カ。而小型金属看台主要由角钢框架或圆管脚手架等构成由角钢框架或圆管脚手架组成的,虽然弥补了混凝土看台不便于组装的不足,但是因其下部支撑机构及上部支撑机构本身的缺陷,结构跨度小,底部空间有限,不能充分加以利用,例如,因上部支撑机构的踏板自身強度原因,影响下部支撑机构主梁系统间距不超过3000mm-4000mm。按常规设计,下部支撑机构的立柱间距必须与主梁间距保持一致,现有结构的下部支撑机构往往立柱过密,ー是材料用量大,ニ是跨度空间小,不方便制作功能房间。而现代看台都是功能高度集成的建筑,上部是观众席,看台下部空间若能利用作为办公室、休息室、购物间、卫生间、停车等其它公共用途,必定能丰富看台的功能,为观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了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看台及其下部支撑机构。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ー种看台下部支撑机构,它包括主梁、横梁、立柱、水平拉杆及斜拉杆;所述立柱呈高度递减的多排设置,每排立柱由多个间隔设置的立柱组成,于每排立柱上支撑有横梁,横梁上沿纵向倾斜设置有主梁,所述主梁包括多个,多个主梁沿横梁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立柱之间连接有水平拉杆和/或斜拉杆;所述主梁、横梁及立柱为H型钢或エ字钢;上述结构中,所述主梁间隔3000-6000mm ;上述结构中,所述主梁规格的高X宽为250mmX 125mm-500mmX200mm ;上述结构中,所述立柱间隔5000-9000mm ;上述结构中,所述横梁规格的高X宽为300mmX 150mm-500mmX200mm ;上述结构中,所述立柱规格的高X宽范围为150_X 150mm-400_X400mm ;上述结构中,所述多个间隔设置的立柱与水平拉杆和/或斜拉杆及地面围成的区域形成功能房区;所述H型钢或エ字钢的主梁、横梁及立柱的中部垂直段互为垂直设置。本技术还涉及ー种看台,它包括如上述所述的下部支撑机构和上部支撑机构;所述上部支撑机构包括踏板、主支撑、副支撑及背板;所述主支撑与副支撑均呈L形,L形的主支撑与副支撑间隔并排设置,所述主支撑对应设置于主梁上;所述主支撑与副支撑的竖直臂连接所述背板,所述背板的第一水平段对应设置于主支撑与副支撑的水平臂上,于背板的第一水平段及主支撑与副支撑的水平臂上固定所述踏板;上述结构中,所述背板为纵截面呈近L形、沿长度方向延伸形成的构件,所述L形构件包括相连的垂直段及连接于下部的第一水平段组成;所述垂直段上设有用于固定连接副支撑的螺孔;所述第一水平段用于搭接承载踏板;上述结构中,所述背板的垂直段与第一水平段之间还设有第一加强部,所述第一加强部沿第一水平段方向向外凸起于垂直段上部连接有第二水平段,第二水平段与第一水平段反向设置;所述第二水平段与垂直段之间还设有第二加强部,所述第二加强部沿第一水平段方向向外凸起;所述第二水平段端头还向下延伸形成有凸沿。相比于常见的看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看台受カ结构由立柱、横梁和主梁以及辅助的水平拉杆及斜拉杆组成,且立柱、横梁和主梁均采用H型钢或エ字钢制作,其 连接采用高強度螺栓,确保了结构的可靠性,最終可将主梁的受カ分散传到立柱,使得立柱的间距加大,既节省材料,又増大了下部空间丰富了产品的应用。以下结合附图详述本技术的具体结构图I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中A-A面剖视结构简化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上部支撑机构的背板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上部支撑机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看台的局部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看台的结构立体示意图。I-主梁;2_横梁;3_立柱;4_水平拉杆;5_斜拉杆;6_功能房区;7_背板;71_第ニ水平段;72_第二加强部;73_垂直段;74_螺孔;75_第一加强部;76_第一水平段;8_副支撑;9_踏板;10-主支撑。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參阅图I以及图2,本技术涉及ー种看台下部支撑机构,它包括多个主梁I、横梁2、立柱3、水平拉杆4及斜拉杆5。其中,立柱3为呈高度递减的多排设置,每排立柱3由多个间隔设置的立柱3组成,于每排立柱3上支撑有横梁2,横梁2上沿纵向倾斜设置有主梁1,主梁包括多个,多个主梁I沿横梁2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立柱3之间连接有水平拉杆4和/或斜拉杆5,由此,整个看台的主要受カ由下部支撑机构的立柱3、横梁2和主梁I以及辅助的水平拉杆4及斜拉杆5组成,看台的荷载传至主梁I部分,再由主梁I传到横梁2上,最后由横梁2分散到立柱3上,作用于基础(地面)上,为了加强下部支撑机构的強度与立柱3的跨越度,立柱3、横梁2和主梁I均采用截面呈エ字形的H型钢或エ字钢,最佳为H型钢制作,其相互间连接采用高強度螺栓,最佳的,所述H型钢或エ字钢的主梁I、横梁2及立柱3的中部垂直段互为垂直设置,从而使这3者的连接可在水平方向承受最大的扭力。作为ー实施例,多个主梁I的间隔可大至3000-6000mm,而较佳的,主梁I规格的高X宽为250mmX125mm-500mmX200mm。而多个立柱3间隔则可大至5000-9000mm,较佳的,立柱3规格的高X宽范围为150mmX150mm-400mmX400mm。较佳的,横梁2规格的高X宽为 300mmX 150mm-500mmX 200mm。由此,上述多多个间隔设置的立柱3与水平拉杆4和/或斜拉杆5及地面围城的区域形成功能房区6,该功能房区6可以作为办公室、休息室、购物间、卫生间、停车等其它公共用途,丰富场馆的功能,为观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可见,本技术通过采用的特殊构件主梁I、横梁2和立柱3,可以将主梁I的受力分散传到立柱3,这样立柱3的间距加大,既节省材料,又増大了下部空间。參见图3-6,本技术还涉及ー种看台,它包括上述特征的下部支撑机构,此外还包括有上部支撑机构。上部支撑机构包括有踏板9、主支撑、副支撑8及背板7。其中背板7如图3所示,它为纵截面呈近L形、沿长度方向延伸形成的立体构件,所述L形构件包括相连的垂直段73及连接于下部的第一水平段76组成,在垂直段73上设有用于固定连接副支撑8的螺孔74,上述第一水平段76主要是用于搭接承载踏板9,从而參与承担部分踏板9上的受カ,使得踏板的承受荷载能力加強。较佳的,处于加强背板7的強度考虑,在其垂直段73与第一水平段76之间还设有第一加强部75,第一加强部75最佳的为沿第一水平段76方向向外形成的凸起。进ー步的,在垂直段73上部连接有第二水平段71,且第二水平段71与第一水平段76反向设置,两者形成一个对钩的形状,可使得背板有更好的強度,根据实际需要,该第二水平段71即可呈平直线段,也可呈一定倾斜角度的水平方向的线段,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看台下部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主梁、横梁、立柱、水平拉杆及斜拉杆;所述立柱呈高度递减的多排设置,每排立柱由多个间隔设置的立柱组成,于每排立柱上支撑有横梁,横梁上沿纵向倾斜设置有主梁,所述主梁包括多个,多个主梁沿横梁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立柱之间连接有水平拉杆和/或斜拉杆;所述主梁、横梁及立柱为H型钢或工字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云翔,
申请(专利权)人:周云翔,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