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夯机及其上节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76201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5 0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强夯机的上节臂装置,包括:臂体部和鹅头部,所述臂体部的顶端设有第一安装面板,所述鹅头部的下端设有第二安装面板,所述第一安装面板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面板。如此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强夯机的上节臂装置,其臂体部和鹅头部可进行拆卸进行分别运输,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上节臂装置不便拆装和不便运输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上节臂装置的强夯机。(*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
,特别涉及一种强夯机及其上节臂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设施施工市场的加速增长,强夯法在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方面已发展应用于垃圾填埋场、沙漠地基、围海造地、软粘土加固,机场跑道硬化等处理,一些国家还将强夯法应用在了核废料场处理的研究中。强夯法指的是为提高软弱地基的承载力,用重锤自一定高度下落夯击土层使地基迅速固结的方法。这些项目,由于合理有效地应用了强夯技术,从而大大缩短了施工工期,节省了工程投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履带式强夯机是在履带式起重机的基础上,根据强夯施工的具体工况,对机构的强度,稳定性,等进行重新设计,使之能满足强夯工况所需要的功率,效率,吨位和工作周期等性能的强夯机。现有技术中的履带式强夯机主要包括下车行走装置、回转支撑装置、上车平台、主卷扬系统、变幅卷扬系统、臂架装置等装置。其中,臂架装置用来支撑重锤和吊钩以及脱钩器,臂架一般采用桁架结构,分为上节臂装置、中间臂和下节臂,上节臂装置包括上节臂和设置于上节臂的鹅头。鹅头的作用是固定主卷滑轮,改变钢丝绳运动方向,提升、下降重锤和起吊重物的支撑部件。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上节臂装置结构示意图。现有技术中,上节臂装置包括臂体部01和鹅头部02,鹅头部包括安装架021、定滑轮022和滑轮组023,其中,定滑轮022和滑轮组023通过滑轮轴安装在安装架021上,钢丝绳通过定滑轮022和滑轮组023与吊钩连接,实现导向功能。然而,现有技术中的臂体部01和鹅头部02为一体式结构,不能进行拆卸,运输过程中,臂体部01和鹅头部02的体积较大,不便于运输。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上节臂装置不便运输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强夯机的上节臂装置,其臂体部和鹅头部可进行拆卸进行分别运输,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上节臂装置不便运输的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了 一种包括上述上节臂装置的强夯机。本技术提供的强夯机的上节臂装置,包括臂体部和鹅头部,所述臂体部的顶端设有第一安装面板,所述鹅头部的下端设有第二安装面板,所述第一安装面板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面板。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面板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二安装面板的下表面均为水平面。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面板和所述第二安装面板通过螺栓相连接。优选地,所述鹅头部设有滑轮组的一端沿远离臂体部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优选地,所述鹅头部的倾斜向上部位的两侧的下边缘设有第一翼板,且所述第一翼板由所述下边缘的上端延伸至大于所述下边缘的2 I 3处。优选地,所述鹅头部的倾斜向上部位的两侧的上边缘设有第二翼板,且所述第二翼板由所述上边缘的上端延伸至大于所述上边缘的11 3处。优选地,所述定滑轮至所述第二安装面板之间的所述鹅头部的下边缘两侧设有第二翼板。优选地,所述定滑轮的轮轴边缘至所述第二安装面板之间的所述鹅头部的侧面设有第四翼板。优选地,所述鹅头部的两侧可拆卸地设有支腿。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强夯机,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上节臂装置。本技术提供的强夯机的上节臂装置,包括臂体部和鹅头部,所述臂体部的顶端设有第一安装面板,所述鹅头部的下端设有第二安装面板,所述第一安装面板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面板。如此设置,本技术提供的上节臂装置,其臂体部和鹅头部通过第一安装平面和第二安装平面可拆卸地连接在了一起,在运输时,可对二者进行拆卸,分开运输,而后再将臂体部和鹅头部组装至一起即可,如此有效提高了运输上节臂装置的可操作性。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强夯机,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上节臂装置。如此设置,本技术提供的强夯机,其上节臂装置的运输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该有益效果的推导与上述上节臂装置所带来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大体类似,故本文不再赘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上节臂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上节臂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鹅头部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臂体部结构示意图;图1 中臂体部-O1、鹅头部-02、安装架-021、定滑轮-022、滑轮组-023 ;图2-图 4 中臂体部-11、鹅头部-12、第一安装面板-13、第二安装面板-14、第一连接孔-131、第二连接孔-141、滑轮组-15、定滑轮-16、第一翼板-17、第二翼板-18、第三翼板-19、支腿-20、第四翼板-21。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强夯机的上节臂装置,其臂体部和鹅头部可进行拆卸进行分别运输,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上节臂装置不便运输的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上节臂装置的强夯机。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请参考图2-图4,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上节臂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鹅头部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臂体部结构示意图。本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上节臂装置,包括臂体部11和鹅头部12,臂体部11的顶端设有第一安装面板13,鹅头部12的下端设有第二安装面板14,第一安装面板13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二安装面板14。如此设置,本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上节臂装置,其臂体部11和鹅头部12通过第一安装面板13和第二安装面板14可拆卸地连接在了一起,在运输时,可对二者进行拆卸,分开运输,而后再将臂体部11和鹅头部12组装至一起即可,如此有效提高了运输上节臂装置的可操作性。为了提高上节臂装置的稳定性,第一安装面板13的上表面和第二安装面板14的下表面均为水平面。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安装面板13的上表面和第二安装面板14的下表面均为水平面,系指当强夯机的臂架处于与水平面成75-80度夹角的工作状态时,需要说明的是,强夯机处于工作状态时,其臂架通常处于75-80度角,比如,有些型号的强夯机处于75度,有些型号的强夯机处于80度等,第一安装面板13的上表面和第二安装面板14的下表面处于水平面。如此设置,鹅头部12及重锤的重力均可沿轴向作用于臂架,减小了臂架所受到弯矩。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安装面板13和第二安装面板14可通过螺栓相连接,其具体连接形式可如下所述。沿第一安装面板13的四周可均匀布置有多个第一连接孔131,第二安装面板14设有多个与第一连接孔131——对应的第二连接孔141,通过插装于第一连接孔131和第二连接孔141的螺栓,可将第一安装面板13和第二安装面板14固定连接至一起。另外,为了能够适应能够提升体积较大的重锤,并提高提升重锤的高度,本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鹅头部12设有滑轮组15的一端沿远离臂体部11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强夯机的上节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臂体部和鹅头部,所述臂体部的顶端设有第一安装面板,所述鹅头部的下端设有第二安装面板,所述第一安装面板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面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强夯机的上节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臂体部和鹅头部,所述臂体部的顶端设有第一安装面板,所述鹅头部的下端设有第二安装面板,所述第一安装面板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面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节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面板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二安装面板的下表面均为水平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节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面板和所述第二安装面板通过螺栓相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节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鹅头部设有滑轮组的一端沿远离臂体部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节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鹅头部的倾斜向上部位的两侧的下边缘设有第一翼板,且所述第一翼板由所述下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守军王建怀刘洋罗振伟岳宝栋杨喜晶吴才科王顺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南车时代机车车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