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综合急救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70033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2 2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移动综合急救平台,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平台主体,在所述平台主体的顶部设置有监护仪安装台面,在所述监护仪安装台面的左侧或右侧设置有呼吸机安装台面;在所述平台主体的两侧设置有吸引器安装台面和除颤仪安装台面;在所述吸引器安装台面和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空气压缩机安装柜;在所述平台主体的前面设置有气路接口,在所述气路接口和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抽屉;在所述平台主体上设置有电器插座;所述平台主体的背部设置有供电口。通过将便携的急救呼吸机、监护仪、吸引器和除颤仪等设备按照医生使用习惯集成安装在综合急救平台外部,并使得使用部分充分暴露,展开时可直接对病人进行操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移动综合急救平台
技术介绍
急救“黄金I小时”和“白金10分钟”等理论都明确指出,人在受伤后应尽快获得急救治疗,从而能提高救治效果。特别是在战争和地震等自然灾害情况下,及时地急救对挽救伤者的生命至关重要。急救涉及到的技术包括了包扎、止血、通气、固定、搬运、除颤、心肺复苏和基础生命支持等多项技术,涉及到多种器材和仪器,例如除颤需要除颤仪;通气需要呼吸面罩、吸引器和呼吸机等;心肺复苏需要心肺复苏机;生命支持需要监护仪、呼吸机及相关药品器材等。由于急救涉及的器材和仪器种类众多,通常不易携带和运送,使用起来也经常需要找来找去,不仅不方便,更重要的是耽误了宝贵的急救时间。为此,公开号CN201658496U,公开日2010年12月01号记载了一种可移动床旁综合急救平台。2012年27卷第3期中国医疗设备,熊钰忠等人公开了一种平战急救用多功能生命支持车。上述两种装置能将急救涉及的器材和仪器设备集成在一台设备上,同时各设备互不影响,互相配合,节省了急救时间,提高了救治效果。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缺点和不足以上两种装置,均只是将仪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移动综合急救平台,包括:底板(16),所述底板(16)上设置有平台主体(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平台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监护仪安装台面(2),在所述监护仪安装台面(2)的左侧或右侧设置有呼吸机安装台面(12);在所述平台主体(1)的两侧设置有吸引器安装台面(10)和除颤仪安装台面(4);在所述吸引器安装台面(10)和所述底板(16)之间设置有空气压缩机安装柜(9);在所述平台主体(1)的前面设置有气路接口(3),在所述气路接口(3)和所述底板(16)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抽屉(8);在所述平台主体(1)上设置有电器插座(11);所述平台主体(1)的背部设置有供电口(1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综合急救平台,包括底板(16),所述底板(16)上设置有平台主体(1),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平台主体(I)的顶部设置有监护仪安装台面(2),在所述监护仪安装台面(2)的左侧或右侧设置有呼吸机安装台面(12);在所述平台主体(I)的两侧设置有吸引器安装台面(10)和除颤仪安装台面(4);在所述吸引器安装台面(10)和所述底板(16)之间设置有空气压缩机安装柜(9);在所述平台主体(I)的前面设置有气路接口(3),在所述气路接口(3)和所述底板(16)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抽屉(8);在所述平台主体(I)上设置有电器插座(11);所述平台主体(I)的背部设置有供电口(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综合急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机安装台面(12)是可拆卸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综合急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护仪安装台面(2)和所述呼吸机安装台面(12)距地面1. lm-1. 5m,并排放置。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新武田丰杨健高万玉张彦军孙秋明胡名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